读书

唐朝最「 ”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两首诗,却凭其中一首打败诗仙诗圣

在一本《全唐诗》中,总共收录有将近五万首唐诗,记载了将近三千位诗人,在诗人中最为著名的显然就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与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了,他们一个是创造了浪漫主义的高峰,另一个是创造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是公认的两位巅峰级人物。但您或许有所不知,其实在唐诗之中,被人们公认为最厉害的那一首既不是出自李白的笔下,也不是出自杜甫的笔下,而是一位名叫张若虚的诗人。说起这位张若虚那就很有意思了,在很多人

周作人与胡适的相交相知:未能「 ”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刘永(胡适)1962年2月24日一代文学大师胡适先生在台北病逝,身处中国大陆的周作人先生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北大感旧录》中写了一篇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周作人先生回忆了他与胡适先生的交往,虽是点滴琐事,却言犹未尽,读来令人感慨唏嘘。

秦观最经典一首词,开篇就是名句,字字含情,结尾更是美得心醉

宋代的大词人秦观,就是这样一个颇为悲凉的落魄文豪。等到朝堂易主,终于不再背负旧党之罪了,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孤身死于客途。秦观的一生可以说是风雨飘摇的一生,唯一可以慰藉的大概就是他的一只妙笔,笔下100多首词作,400多首诗作,2000多篇文,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字。作为苏东坡的得意弟子,秦观的诗词风格与老师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个细腻多情的才子,笔下的世界是唯美而凄艳的。

葛兆光:什么是中国文化?有些人有奇怪的「 ”中国文化优越感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摘要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到来,对亿万中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时刻。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人顺着读,女人却必须倒着读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人顺着读,女人却必须倒着读唐诗、宋词,号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在唐朝,著名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勃、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等,而在宋朝,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

胡适只用了一篇文章,直接中国的命运,还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说起胡适很多人都不陌生,比如他是北京大学曾经的校长,他提携了沈从文等等,但是他最大的功绩是在新文化运动中,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自它开始,中国的新文学才迈开了它的一大步。除了内容和形式,还在于这篇文章是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先驱,它体现了作者胡适的的责任感和敏锐度。对鲁迅与胡适,或许当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