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禅师

禅人皆具通方眼

常德府文殊心道禅师。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今目前万象纵然心识安在。遂出关周流江淮。闻佛鉴禅师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即趋丈室拟叙所悟。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师以拳擉破窗纸。师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禅客相传遍天下。不能直向根源会。禅人若具通方眼。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正法眼藏瞎炉灭。今古时人皆妄传。至闰三月贼钟相叛。其徒欲举师南奔者。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唐代从谂禅师公案

001吃茶去唐代从谂禅师,俗姓郝,曹州郝乡人,幼年出家,不久南下参谒南泉普愿,学得南宗禅的奇峭,凭借自己的聪明灵悟,将南宗禅往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以后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和尚”。>这便是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这些都是源自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

粥与茶

粥与茶赵州禅师非常注重生活的佛教,他处处都从生活中表现他的禅风。>赵州禅师再问道:“吃过茶没有?”>赵州禅师听后,故作大惊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自你来此,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一处我没有教导你?怎可胡乱冤枉我!”>学僧听后,用心思想,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惟则离道远矣!”今日修道者,只重生死,不重生活,实离道远矣!

马祖的故事

怀让禅师听完后,就拿了一块砖在马祖旁边用力地在地上磨。>马祖哑口无语。>玄意诙谐>禅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觉悟,自然也有玄意与诙谐的一面,下边两个故事便可为证。>弟子问禅,赵州却让他去洗涮碗碟,这里面包含了禅的奥秘。据说,那和尚听了赵州的话以后,他彻悟了。

赵州禅师棒喝秀才:我不是佛

有一天,一个范秀才久闻赵州禅师的大名,就往赵州禅师卓锡的寺院。>赵州禅师用严肃的口气说道:“难道你不懂得君子不夺人所爱的道理吗?”>赵州禅师大声喝道:“我也不是佛!”他看看赵州,却不理睬。>赵州听后,忽然上前打了这个秀才一巴掌。>赵州禅师说道:“我打你等于没有打你!”

平等的自性

平等的自性赵州从谂禅师,有一天,赵王特地去拜访他。>赵州禅师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我接待客人有三等:上等的客人,我睡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我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的客人,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迎接他。”>赵州禅师待客之道,看起来是有三等,实际上,赵州禅师从差别认识了平等的自性,因此他有调和的人生观。

佛教故事:聊蒙圈!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赵州禅师也无奈地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赵州禅师和信徒的一番对话,信徒不能契悟,赵州禅师只有怪他没有佛性,但赵州禅师又慨叹说:人,并不缺少佛性啊!

并不缺少佛性

并不缺少佛性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赵州禅师也无奈地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赵州禅师和信徒的一番对话,信徒不能契悟,赵州禅师只有怪他没有佛性,但赵州禅师又慨叹说:人,并不缺少佛性啊!

禅门公案:老僧只管看

禅门公案——老僧只管看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赵州禅师,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享誉南北禅林并称“南有雪峰,北有赵州”,“赵州眼光烁破天下”。赵州禅师住世120年,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

大德故事:赵州禅师:我面何如佛面?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解释?”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禅师又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学僧还是不明白,问道:“禅师!我请问您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空不是没有,虚空能包容一切万物,因此经上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