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双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你能举一个史实证明老师的观点吗?(1)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5世纪,观看郑和下西洋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观看《郑和下西洋》动画以及图6-34郑和...

明朝郑和几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8年,在这28年的时间里,郑和多次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人们常有太多的偏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已经成为闭关锁国的符号,乃至于四、五百年以后中国的不幸遭遇,大都因为找到了这个根源,而让有些人平息了一点痛苦的焦虑,或找到了发泄愤怒的对象...

神道碑曝唐朝下西洋第一人 比郑和早了620年

碑文曝光下西洋第一人,很多人都认为郑和是下西洋的第一人,可最近有碑文证明了下西洋第一人。原来早在唐朝就有人被遣派去西洋了。近日陕西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对泾阳县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时发现,早在唐代就有外交使节杨良瑶航海下西洋,比郑和整整早了620年。这座唐杨良瑶神道碑,80年代出土于泾阳县云阳镇的小户杨村。

第五节 出访海外,万国来朝

从郑和远航的规模与形式看,他不仅负有外交目的,还有政治和军事的用意:必须让海外诸国相信,明帝国有足够对抗任何强大政权的能力。明成祖当燕王时,即与蒙元势力进行过多次交锋,对这种威胁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通过郑和下西洋,发展和南边诸国的友好关系,正是为了贯彻他的这种战略意图。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的?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的?  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对于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何会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这次航行伟大的历史意义。  此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背景以及历史评价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古代科学航海的典范  郑和“舟师”七次远航西洋,遍访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艰苦的远洋航程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与其在调度船队过程中充...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

明成祖朱棣为何会挑选郑和下西洋?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内官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何挑选郑和下西洋呢?朱棣认为郑和是下西洋的不二人选,于是,委于重任,郑和自然就成了下西洋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