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与十大弟子

佛陀与十大弟子闻修佛陀住世时的听法弟子估计前后不过几千人,经常随侍者不过数百,其中十个人最有名,是佛陀亲传嫡系中的嫡系,称“十大弟子”,他们的形象在汉化寺院中常出现。称“头陀第一”。

《佛陀的教育》学佛的三步骤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学佛的三步骤在世界各宗教中,佛教一向被称为哲学的宗教。那么,释迦牟尼佛陀是一位智慧最高的圣人,由智慧最高的圣人创立的宗教,称为哲学的宗教,这也是名副其实的。因为这样,所以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佛教徒学佛的目的,是在求智慧;说得清楚一点,就是藉修习佛法来启迪与引发我们本具的智慧。佛陀的教法,本来是圆满的、究竟的、平等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佛陀涅盘前遗训

学佛就应当时刻不忘佛最后留给我们的警言!!!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盘。”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

69 罗汉、菩萨、佛陀是什么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小乘涅盘,是由断了我执──烦恼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罗汉,若从解脱道的境界上说,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这种歪曲观念如不纠正,实在是对罗汉的大侮辱。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

《佛陀的教育》如何放下万缘专心念佛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如何放下万缘专心念佛念佛七开七典礼致词因为念佛七不是时常举行的,所以得有机会参加这念佛七的人;可以说是很有福气的!丰子恺居士是中国现代的艺术家,他提倡漫画,着了很多有关艺术的书,他的文章也有被选编在中学的课本里面的,所以提起丰子恺的名字,大家大概不会感到陌生吧!丰子恺为什么认为他的老师李叔同的出家是当然的呢?

《佛陀的教育》怎样求到平安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怎样求到平安同样是拜佛,许多人的目的,并不尽同;有的求福,有的求慧,有的求财,有的求子,有的求家庭和睦,有的求事业发展,……那么,我们应该要怎样去求,才能得到平安呢?

《佛陀的教育》实践佛法的六大法门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实践佛法的六大法门佛法,有人把它比喻为黑夜的明灯,有人把它比喻为苦海的慈航,这都可以说是适当的比喻,不过我觉得似乎比较抽象一点,不如把它比喻为一部大医书,不是更具体、更现实而更恰当吗?用佛教的术语说:那六种重要的烦恼病,叫做“六蔽”,包括悭贪、毁犯、?而六种重要的法门,称为“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佛陀的教育》学佛的好处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学佛的好处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而在许多精神食粮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一个学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现在我想提出学佛的很多好处中比较浅显的三点好处来谈谈:(一)认识人生——人从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忙?

《佛陀的教育》略谈四摄法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略谈四摄法佛教是个注重于道德的实践的宗教,研究佛学,切不可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必须在理解之后,就要切实去履行,所谓“解行并重”,即是这个意思。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陀,曾经开示“四摄法”,这就是修养准绳。使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向善向上的进取心,那他就必须要有...,这...就是现在要说的“四摄法”。

朝礼佛陀圣迹

朝礼佛陀圣迹莲心在印度有着名的四大圣迹:一是佛陀诞生的蓝毗尼园,二是佛陀成道的菩提伽耶,三是佛陀初转...的鹿野苑,四是佛陀盘的拘尸那城。雄伟的菩提伽耶塔我们到达印度后,首先前往佛陀成道的地方—菩提场,向佛陀的圣像顶礼。此时有牧羊女以乳糜供养佛陀。那兰陀遗址,现在虽然已是一片废墟,但它有平坦的草原,整齐的花草,打扫、整理得很干净,可见印度...是重视保护佛教圣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