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如何形容后世的人 佛陀曾经责备“我们现代人”:“耽着於不正当的享乐,贪欲太强,倾向邪教。”佛陀是在两千多年前说这一句话,不过他指的是“后世的人”,也就是从佛陀说这句话到目前的一切人类。显而易见的,现代人与佛世的人有天壤之别。“过度”就是超出需要,今日世界之所以混乱、艰苦和动荡不安,就是因为人们追求过度的享乐。依照基督教的标准,追求过度享乐的人是罪人。
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壹.相好的定义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以上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各经典上的记载,稍有出入,但是佛陀的庄严相好,是不容置疑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在因地摩顶
佛陀教导什么 佛陀真的只是教导我们要“知苦”与“灭苦”而已吗?假使我们真的能如法奉行佛陀所教导的“知苦”与“灭苦”,净化心灵不再有错误的知见,纵然色身上仍有疾病的苦痛,但那是不妨碍我们得自在解脱的,因为圣者是“不受第二支箭”的。而因病与药的首要条件,就是“知苦”——知道导致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如此将能了知佛陀为何只教导弟子们要“知苦”与“灭苦”,这种拔本塞源、釜底抽薪的最究竟教法。
佛与[阿罗汉]有什么异同? 受佛陀教导而成就解脱的弟子,虽也被称为阿罗汉,但这些阿罗汉弟子们,从来没自称或被称为「佛」的,显然,弟子阿罗汉与佛之间是有明确差别的。但阿罗汉弟子们则是在佛陀的教导下,才能同样地觉证了缘起与四圣谛之真理而解脱的。不过,由于「佛性本有说」与佛法的核心思想缘起、无常、无我法印无法调和,要以此来否定阿罗汉弟子们的解脱成就,恐怕终究无法让人信从。
佛祖为观音取名 在众菩萨中,观音的名字最响亮、影响最广泛,几乎家喻户晓。“观音”--这个使佛教徒由衷敬仰的名字,是谁取的呢?佛教认为,一般凡夫俗子都只能听到声音,而观世音菩萨却能“观”到声音,这是“耳根”的妙用。释迦牟尼佛既然给不眴太子取名“观世音”,就是承认他是洞察世间一切事物的觉者。民间淬的关于观音的各种故事,使这尊菩萨的形象日益完美,名字日益响亮,香火日益旺盛。
佛陀的格言——容忍 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慧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分,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卫塞节与佛陀日 马来西亚佛教徒庆祝卫塞节,是开始于佛历二千五百年那年。那时只有槟城一州获...批准卫塞节公共假期。于是全国佛教徒每年庆祝卫塞节,都隆重举行。大多数的假日或圣节,只纪念某一事,有时候是某人诞辰,或一国的独立日,或战胜纪功白,卫塞节或佛陀日,不仅纪念一事,而是三件事,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盘的一代史迹纪念日。
故道白云(4) 故道白云作者:一行禅师30.竹林那是月圆之日。佛陀与他的一仟二佰五十个比丘持着钵进入王舍城内。他们踏着平稳缓和的脚步。城里的街道上布满了彩灯和鲜花。人群挤在街道两旁欢迎佛陀和僧伽。当比丘们行到大路的交汇点,蜂拥的民众实在令佛陀和比丘们无法通过。正当优楼频螺迦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手持六弦西他琴,边弹边唱的年青伙子走出来。迦叶认出这个乐者是一个月前才在他的引领下皈依三宝。
故道白云(3) 故道白云作者:一行禅师20.一只鹿佛陀每天都在尼连禅河里沭浴。他知道多年来对大道的寻觅是没有白费的。善生有礼的向佛陀鞠躬后,便把蓝子放在他面前。善生继续把蓝子传送给每一个孩子,直至每人都有一个橘子。当善生知道佛陀身上的衣服,原来就是她因伤寒死去的仆人宝珠尸体上的布时,她差点哭了起来。当几个女孩抵达后,芭娜崛多和佳莉嘉距离彼此很远的各坐一方。佛陀告诉她们一个关于一只鹿、一只小鸟和一只海龟的故事。
故道白云(2) 太子被邀请出席很多会议。细心思量后,悉达多认为到年老才学道,为时已晚。悉达多要在他目前的生活中修学大道。悉达多把她抱在怀里,尽量安慰她。他知道王后一定会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他的父亲。再加上阿难陀和难陀,他们将会成为悉达多他日登位后的智囊团。虽然净饭大王没有出现,但悉达多知道他正在自己的宫中焦急地等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