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观音

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幻香梨兆庇护善士

自慈云寺里雕成了这尊多宝观音供养起来之后,民间因为有那许多人的说,知道菩萨灵感,都十分相信,香烟甚盛。他们得手之后,自然欢喜万分,将赃物俵分了,各自散去。此人姓潘名和,是金陵一个商人,开一家粮食行,家道小康,生平笃信佛教,行善修心,远近都称他为潘好人。至于白衣观音呢,在三十三相中,原是有的,乃胎藏界的一尊,莲花部的部主。当地百姓,见了菩萨如此情形,不明其故,诧为异事,于是传说开去。

宋道发: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

其中《高王观世音经》又称为《小观音经》。清代以后,观世音菩萨更以送子菩萨之形象出现,致信仰之范围愈形扩展。在娑婆世界中,据《华严经》中说,印度南部靠大海边的普陀落迦山,是观音菩萨在此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在刻于北宋元符三年蒋之奇《香山大悲观世音菩萨传》中。的夫人管道升有《观世音菩萨传略》广为流传,后来又有来自同一故事的很多小说、戏曲。)释圣严《佛教救世的精神──观世音菩萨之事迹》,载《从东洋到西洋》东初出版社,台北,1987。

观音灵感录续编

观音灵感录续编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居士敬述如有所求,随意祈祷,祗要心诚,有求必应。第3节续编灵感观音菩萨灵感无边,口耳之所传闻,典籍之所记述,多如恒沙,不可胜计。惟李圆净居士新编观音灵感录及观音灵感近闻录,印光大师认为集观音灵感之成,而为一切信奉持念者之依据也。凡前各书已收入者,概免重列,为求精简普及,亦酌予取舍,名曰观音灵感录续编,以报慈恩,而饷当世!

观音菩萨的故事

南无观世音菩萨在佛家的区分,把全世界划分成四大部洲,称为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崇敬的,无疑的首推观世音菩萨。而是一来想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介绍给世人,使他们有相当的认识;二来是想提示出佛经的奥旨,使一班误入迷途的佛门弟子能够大彻大悟,同登觉岸。不过,根据观音菩萨的前后事迹,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菩萨化身

第一点,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但是,据胡石麟《笔丛》,王凤《观音本纪》,又都指观世音菩萨是男身,说得有凭有据。因为观音菩萨悯念众生,曾经三十三次化身成人,到各地去救苦度劫,所到之处都显化着不同的庄严宝像。关于这一点,是因为当初菩萨现身时的法像不同引起的。于是少林寺就依照菩萨显化的宝像,塑成那座观音像,建造观音阁供奉。

观音菩萨传记

中国自秦、汉以前,就无佛陀广世,更无观音菩萨救苦解难之说。至魏,晋南北朝时佛经不断译成汉文,南朝梁武帝在位时,就将佛教作为“坐致太平”来宣扬,到处大修庙宇、石窟,大塑各号神佛之像,刊印神佛经书故事。到了隋唐两代,天神降灵,修道者升天成仙之说传播于世。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癡顽菩萨化身

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敬礼的,无疑的要首推观世音菩萨。但是据胡石麟笔丛,王凤洲观音本纪,又都指观音菩萨是男身,说得有凭有据。不过根据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这问题不难迎刃而解。因东海鳌鱼有害,海边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渔人,前去降鳌,以救众生,于是就有了鳌头观音的法相。这并不是作书的胡说乱道,诸君不信,待我在正传的前面,先举一段观世音化身的历史,来做个引子,证明以上的说话。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

此人姓潘名和,是金陵一个商人,开一家粮食行,家道小康,生平笃信佛教,行善修心,远近都称他为潘好人。再说潘和不觉恍然大悟,知道托梦给他的,就是观世音菩萨,于是便请了有名画工,将梦中所见的白衣人模样描出,怀中又加上一个小孩子,称为白衣送子观音,供奉在家。当地百姓,见了菩萨如此情形,不明其故,诧为异事,于是传说开去。

中国江南家神的魅力

中国江南家神的魅力土地神,即神名,又称阴阳之神或鬼仙。对于统治阶级,领土的大小象征国家的强弱,于是土地神就被幻化出来,又渐渐的人格化。如江南多称土地公、土地婆。即二十八宿分东西南北四组,又以神化的四灵代之。此外还有麒麟送子、张仙送子等,多是民俗中最丰富的内容。与如意轮观音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上身手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