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

说《春秋经》“公孙敖不至而复”

说《春秋经》“公孙敖不至而复”  主张对《春秋》经传的诸多“复”字作具体分析,不赞成时它们作笼统而不切实际的结论。由此入手,本文对唐代陆淳与当代大学者杨伯峻先生相关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春秋》经传;&ldquo...

创新儒学的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董仲舒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他以“三年不窥园”的精神学习知识,终成鸿儒大师。董仲舒在董学村接受了相当于小学和中学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在他所读的书中,董仲舒认为《春秋经》是最适宜治国安邦定天下的。董仲舒少年时酷爱学习,成绩之优秀在董故庄一带是出了名的。史记“三年不窥园”的典故即由此而来。也有“三年不窥园”的其他说法。

公羊传

《公羊传》与《左传》、《穀梁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公羊春秋》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戴宏《公羊传序》、颜师古《汉书注》认为公羊子名高。如《公羊传》载,宋襄公不击半济、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是“仁义”之举,并不因其兵败受伤而讥讽。《公羊传》认为在人面临生死存亡的情势下,可以允许违反礼法制度的权变行为,但要以“自贬损,不害人”为基本原则。《穀梁传》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