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之功的石内与石外 玩石之功的石内与石外(编者按:这是一篇畅谈赏玩奇石要有石内之功和石外之功的美文。赏玩奇石的水平高低与人的文化修养水平高低成正比,客观外在的真实性与主观内在的能动性两者在审美活动中密不可分。笔者有不少军中石友,他们的爱石、藏石和玩石,很大程度上是军人的本性与石性相通。石的意蕴深浅和赏石者的性格情趣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石者深,浅人所见于石者浅。
新疆和田玉观赏石初识 新疆和田玉观赏石初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赏石热,很快,波澜壮阔的赏石文化大潮便已横贯大江南北。和田玉观赏石是继戈壁玛瑙石之后又一个观赏石新贵。和田玉是国内诸多玉种中最优质的玉,被誉为“中国软玉之王”。著名学者杨伯达以为,具有五德的玉就是和田玉。和田当地采玉人将玉分成山料、山流水、子料三种。
赏石境界谈 赏石境界谈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现代赏石的理想境界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世俗融合。从赏石个体讲,只要体验到了美,便进入了赏石的理想境界。只有赏石者的人格与石之品格相一致,赏石才可能达到中和之境界。
赏石重神韵 赏石重神韵奇石,又称赏石,也称雅石,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案头山水,掌上日月”。笔者与一些玩石族探讨以后,认为欣赏和鉴定奇石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中国传统赏石对奇石提出“瘦、皱、漏、透”的要求,有一定道理。九龙璧特点之一就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首先能悦目,而后方能赏石。中国人在艺术鉴赏中最讲神韵,对于奇石也有同样的要求。上佳的奇石生动传神,内涵丰富,意蕴深邃,韵味悠远。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渊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灵璧石的独特魅力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宿州灵璧县境内。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灵璧石的收藏市场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灵璧石的收藏常识灵璧石的分类过去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给藏友收藏带来了诸多麻烦。
收藏家薛云生情藏石韵 收藏家薛云生情藏石韵赏石应该内容决定形式,内容精彩才是最重要,囿于尺寸规格无疑是作茧自缚;再则玩石首先是自得其乐,如果要在乎别人的感受,那玩石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自从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后,记者采访了上海活跃的赏石圈的朋友,有机会结识了一些赏石藏家,其中就包括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薛云生。
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 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北京收藏家马未都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认为,我国历史上收藏热有五次,其一为北宋,其二为晚明,其三为康熙盛世,其四为晚清到民国初年,其五为当代。此外,《博物要览》基本上分别评定了碑刻、书画、青铜器、瓷器在中国文玩器物史的历史文化地位,对后世文人主要追求“金石碑帖”的收藏颇具影响力。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吗?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句话出现异议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句话的逻辑判断形式使人误以为奇石就是艺术,一件奇石就是一件艺术品,而王朝闻先生明确指出“奇石不是艺术品”。可见“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句话无论在含义上、理论上及表述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石不能言最可人——清代赏石赏析 赏石文化的发展,源于古人寄情于山林,而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于是「”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将崇山峻岭一一纳入画境,或缩龙成寸,用同质的石头来模拟大山大水,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赏石既可以「”以小观大”卧游山水,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宋人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广为流传,誉为佳话。清梁同书款「”洞壑窈窕”太
奇石人生,中国奇石文化历史及发展 人类与石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情结。古人类从使用天然石块敲碎果核、投掷石块狩猎获取食物,简单地利用石头营造巢穴,到...打制石器工具石锤、石斧、石铲等,再到使用石制饰品石珠、玛瑙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开始,石头就渗透并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就是最原始的人类石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