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渊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悠久的灵璧石收藏迎来了新一轮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寻石、藏石、赏石的行列。其原产地宿州也因此为人们所熟悉。已经举办了两届的宿州灵璧石文化节,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熟悉、喜爱上了这一历史名石。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苏州灵璧石文化节上,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灵璧石精品。

  灵璧石的独特魅力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宿州灵璧县境内。《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而收藏意义上的灵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随着收藏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作为赏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断丰富,逐步包含了纹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灵璧等。

  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

  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之所以受到诸多名士如此钟爱,是因为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的收藏市场

  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 ... 。

  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三十七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发坑取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新一轮收藏热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三次。1990年以后,国内大城市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省地区有实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灵璧石的主要产地--灵璧县渔沟镇等地,寻觅、挖掘、收购灵璧石。在产地,当时一件上品的石头,价格不过数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运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灵璧石拍品,成交价达到6.8万美金……市场价值的飙升极大地 ... 了灵璧石的收藏和开掘,当地群众视采石为致富途径,纷纷挖地觅石。由于灵璧石多产于地下深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灵璧石资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对大量农田造成了破坏。宿州市 ... 于2004年9月1日实施了《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体制、开采经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灵璧县依据这一地 ... 规加大了管理力度,规范开采行为。

  按照收藏市场规律,藏品的市场价值往往由其文化价值和供给情况所决定。灵璧石具备的天然艺术品唯一性和资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因此,现代灵璧石精品价格不断飚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几十元收购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今年初 ... 出售的价格是1万多元;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市场上早已是屡见不鲜。

  灵璧石的收藏交易,除了散见于一些拍卖活动和奇石展会、赏石店面外,主要集中在安徽灵璧和江苏徐州等地,尤其是灵璧县渔沟镇在当地 ... 的大力扶持下,以中国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安徽化军集团为代表的灵璧石市场十分规范和繁荣。记者实地采访时看到,中国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1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灵璧石,价位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这里为进场交易的灵璧石提供专家鉴定,提供鉴定证书,采取专家评估定价和卖主标定最低价两种形式,为买卖双方提供诚信、公平的交易平台。交易中心还进行网上展示、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收藏者。

  灵璧石的收藏常识

  灵璧石的分类过去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给藏友收藏带来了诸多麻烦。2004年,灵璧县人民 ... 举办首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期间,赏石专家郑锦之先生在主编《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的分类,按体量大小,分为园林石、厅堂石、案头石和把玩石;按质量分为纹石、磬石、五色石和其他品类;按形象分为景观石、象形石、禅意石等。上述分类中,除园林石因为体量的因素,一般藏友很少涉足外,其他都可以根据喜好作为收藏对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灵璧石收藏中的文化因素十分重要,一件藏品不仅要有好的品相,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命名"和相得益彰的"配座"。 目前藏市中,拣品相之"漏"已经很难,但是高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往往可以在藏品的"命名"和"配座"上,收获意外之喜。

  与其他热门收藏一样,灵璧石收藏也存在着造假作伪现象。造假者常常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等手法。专家指出,由于灵璧石硬度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也是一种简便分辨标准。另外,选择象形石,要注意观察象形的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有胶粘痕迹。至于用电钻电锉斧凿、切面、锯底后,再用细砂磨、盐酸渍来处理的作伪手法,则需要专家进行鉴别了。

  "求一石易,养一石难",收藏灵璧石一定要走出石头不需要保养的认识误区,既要赏石也要养石。专家和资深藏友建议,收藏灵璧石要以石为友,经常用手抚摩把玩,使人气和体润渗入石肤石体,时间长了即可形成包浆,包浆越凝重赏玩价值越高;其次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水养,尤其是定期用净水浸润,不仅有利于保持石头的生气,还有利于保持灵璧石独特的青铜之音。同时,保养灵璧石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损坏石体,不能用油蜡之物涂抹,否则其观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来源:东方网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瘦、漏、透、皱,古代文人玩的石头是这样的

    现代人玩石,多以像人肖物为上——每拿到一块石头,先看像个什么;不论是何石种,只要像个什么的,价格便会更高。

  2. 奇石人生,中国奇石文化历史及发展

    人类与石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情结。古人类从使用天然石块敲碎果核、投掷石块狩猎获取食物,简单地利用石头营造巢穴,到...打制石器工具石锤、石斧、石铲等,再到使用石制饰品石珠、玛瑙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开始,石头就渗透并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就是最原始的人类石文化现象。

  3. 石不能言最可人——清代赏石赏析

    赏石文化的发展,源于古人寄情于山林,而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于是「”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将崇山峻岭一一纳入画境,或缩龙成寸,用同质的石头来模拟大山大水,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赏石既可以「”以小观大”卧游山水,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宋人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广为流传,誉为佳话。清梁同书款「”洞壑窈窕”太

  4.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吗?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句话出现异议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句话的逻辑判断形式使人误以为奇石就是艺术,一件奇石就是一件艺术品,而王朝闻先生明确指出“奇石不是艺术品”。可见“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句话无论在含义上、理论上及表述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5. 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

    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北京收藏家马未都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认为,我国历史上收藏热有五次,其一为北宋,其二为晚明,其三为康熙盛世,其四为晚清到民国初年,其五为当代。此外,《博物要览》基本上分别评定了碑刻、书画、青铜器、瓷器在中国文玩器物史的历史文化地位,对后世文人主要追求“金石碑帖”的收藏颇具影响力。

  6. 收藏家薛云生情藏石韵

    收藏家薛云生情藏石韵赏石应该内容决定形式,内容精彩才是最重要,囿于尺寸规格无疑是作茧自缚;再则玩石首先是自得其乐,如果要在乎别人的感受,那玩石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自从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后,记者采访了上海活跃的赏石圈的朋友,有机会结识了一些赏石藏家,其中就包括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薛云生。

  7.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

    历史名石灵璧石的收藏与投资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渊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灵璧石的独特魅力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宿州灵璧县境内。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灵璧石的收藏市场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灵璧石的收藏常识灵璧石的分类过去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给藏友收藏带来了诸多麻烦。

  8. 赏石重神韵

    赏石重神韵奇石,又称赏石,也称雅石,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案头山水,掌上日月”。笔者与一些玩石族探讨以后,认为欣赏和鉴定奇石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中国传统赏石对奇石提出“瘦、皱、漏、透”的要求,有一定道理。九龙璧特点之一就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首先能悦目,而后方能赏石。中国人在艺术鉴赏中最讲神韵,对于奇石也有同样的要求。上佳的奇石生动传神,内涵丰富,意蕴深邃,韵味悠远。

  9. 赏石境界谈

    赏石境界谈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现代赏石的理想境界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世俗融合。从赏石个体讲,只要体验到了美,便进入了赏石的理想境界。只有赏石者的人格与石之品格相一致,赏石才可能达到中和之境界。

  10. 新疆和田玉观赏石初识

    新疆和田玉观赏石初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赏石热,很快,波澜壮阔的赏石文化大潮便已横贯大江南北。和田玉观赏石是继戈壁玛瑙石之后又一个观赏石新贵。和田玉是国内诸多玉种中最优质的玉,被誉为“中国软玉之王”。著名学者杨伯达以为,具有五德的玉就是和田玉。和田当地采玉人将玉分成山料、山流水、子料三种。

随机推荐

  1. 【领夹】的意思是什么?【领夹】是什么意思?

    ●克非《春潮急》三四:「张久洪手提棉领夹,在庙门外的寒风中伫立了很久。」●克非《春潮急》四十:「要走,把身上穿的皮领夹给我脱下来!」★「领夹」在《汉语大词典》第17085页第12卷284参见:领裌领夹是什么意思领夹lǐngjiā(无)领夹lǐngjiā一种夹上衣。

  2. 寒天吃火锅 饮料选择讲究大

    冬天,人们喜欢吃著热气腾腾的火锅配上爽口的饮料。但是,吃火锅的同时,饮料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火锅、饮料搭配对了,身体才会健康。但控制体重的人和老年人、血糖高者要注意选用低糖饮料。对于一边吃涮锅一边喝酒的人来说,开涮前不妨喝点酸奶或植物蛋白饮料。酸奶中的乳酸菌还能减弱一些有害菌在肠道中产生的毒素,预防因火锅的油腻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泻、腹痛等。吃火锅后喝点酸奶,可以有效保护胃肠道黏膜。

  3. 长一点的唯美伤感说说心情短语最新版-感人的情话

    终结是新的开始。走过一处风景,总有心动与感动。26伤害让一个人成长,时间让一个人坚强,终了的爱情让两个人一夜之间都学会看透。Morefrommysite歌词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关于青春的经典短语-感人的情话精辟的一句话最新个性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形容糟糕的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唯美伤感的经典人生短语-感人的情话最新唯美个性的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句句入骨的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q

  4. 说说大全2017流行的 生如夏花但却只是花开半夏-感人的情话

    有点平凡无他但我却深深爱他。却又意想不到的倔强。

  5. 梦见给别人洗脸

    周公解梦梦见给别人洗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给别人洗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捻神捻鬼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7. 可以往旁边去

    可以往旁边去一个老禅师问小和尚,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和尚思索半晌不能回答。老禅师微笑道,你可以往旁边去啊!

  8. 保护您肾脏的八个秘诀

    由于大多数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不典型,而且易混同于其他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牢记以下八个秘诀,来保护我们的肾脏。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的机理还不清楚。据目前所知,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不仅是由于高血糖所致,而是一个与遗传缺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血瘀血凝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6.女性怀孕前做肾功能检查,因怀孕使肾脏负担加重。

  9. 持盈守成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chíyíngshǒuchéng。

  10. 心在魏阙是什么意思?

    【拼音】xīnzàiwèiquè【解释】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例子】无【相关】百度“心在魏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