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

[专家点评] 元 钧窑天蓝釉红斑碟

[专家点评]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底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足)此碟高3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7.2厘米。釉水肥厚,莹润透澈,质如玛瑙,红斑自釉下透出,鲜艳亮丽,属元代钧窑瓷上乘佳品。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由于石湾窑以仿钧窑着称,其器物与钧窑产品外观较相似,但在实质上有很大不同。从胎质看,钧窑为瓷胎;广窑为陶胎。从施釉技法上看,钧窑器物一次性施釉,釉中带有红斑色及蟹爪纹;广窑器物则先施底釉,后施面釉,底釉多为铁锈色,颜色深厚且有兔毛纹,釉色不及钧釉光润。

[专家点评] 北宋 钧窑葵式三足洗

[专家点评]北宋钧窑葵式三足洗这件宋钧窑葵式三足洗高6.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3.5厘米。葵花瓣口,板沿,浅腹,腹呈6瓣葵花式,3个如意云头形底足。此洗胎呈灰褐色,器里施天青色釉,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底刷有酱色护胎釉,并刻有“六”字铭记,说明这是一件中等尺寸的器物,靠足内侧有16个小支钉痕。此洗不仅釉色优美,造型亦浑厚端庄而不失优雅,是北宋钧窑中的精品。

[专家点评] 元 钧窑紫斑梅瓶

[专家点评]元钧窑紫斑梅瓶这件元代钧窑梅瓶高37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7厘米。小口,圆唇外敞,短颈,溜肩,形体修长,上腹微鼓,下腹内收,底有外撇的矮圈足。胎质细腻,色灰白。器表施釉呈月白色,釉层较厚,表面有棕眼,器身饰紫红斑五块。近圈足处有积釉,圈足内外无釉,呈火石红色。造型优美,釉色柔和,彩斑多而艳丽,为钧瓷佳品。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专家点评]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通高32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21厘米。颈、腹、近足处各饰出戟装饰4个。钧瓷之美,不单于器物造型优美,釉色亦很独特。此尊表现在组成尊体的外部轮廓线,自口、颈、肩至足部均用微曲线勾勒。覆盖在尊体上的匀净月白釉,以其淡雅的色彩、含蓄的光泽,赋予尊体雍容博大的气韵。这件瓷尊是宋代钧窑烧制的专供宫廷陈设用的特殊器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元代 钧窑镂空座瓶

[专家点评]元代钧窑镂空座瓶这件元代钧窑座瓶高5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8厘米。其形硕大雄浑,是元代钧窑产品中的精华。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属于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变化。在北宋晚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元代钧窑产品有瓶、盘、碗、盆、尊等品种,以民间日用品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镂空座瓶于1970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

古陶瓷鉴定要诀 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陈万里先生和《中国的磁器》所提出的看法,是新的提法,他们不同意清代文献关于钧窑始于宋制的看法。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钧窑的胎和釉宋代钧窑的器物属于瓷质胎,经高温煅烧而成,以灰色胎为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到目前发现仅有“奉华”、“省符”和从“一”至“十”的汉字号码。

北宋:真正的瓷器时代

如果说元青花是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明青花是各领...火光炸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

宋代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宋代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宋朝的建立,使得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重归一统,南北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宋瓷在唐瓷的基础上大展宏图,造就了一代名品。这两种瓷窑的共存,是宋瓷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这时期瓷器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已为北宋官钧窑与官汝窑遗址的发掘所证明。宋代民窑瓷器的发展,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古资料证明,河南是我国唐、宋古代瓷窑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宋代五大名窑的窑址谜团及其特征

宋代五大名窑的窑址谜团及其特征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典雅端庄的造型,精美绝伦的釉色,成为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的赏玩之物。但是很少有人关心并了解其确切产地,因此这五大名窑的窑址,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扑朔迷离,以致留下许多令人费解的难题。至此,五大名窑中的四个业已真相大白,然而另外一处“哥窑”窑址,至今仍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