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婦害母遭自滅 昔日,有一位婆羅門,他的妻子姿容美艷,但是婦德不佳,是一個縱慾放蕩的女子。婆羅門夫婦攙扶著母親,在野地的大坑旁宴饗親屬、婆羅門眾,大家鼓樂絃歌,竟日盡歡。賓客都散去後,婆羅門夫婦將母親帶到已燃起熾熱大火的火坑旁,推母入坑,然後掉頭離去。婆羅門夫婦看見老母,以為是起屍鬼,嚇得愣住,不敢靠近。反之,為欲望所障蔽,忘恩逆害做出傷害至親的行為,亦得罪無量,最終自取其禍,流轉三塗,後悔莫及。
智者歸命得正道 而投淵赴火只會喪命罷了,不可能得生天界。這些婆羅門愚癡無智,不修禪定斷除煩惱,反而大作經論,謂言投火得以生天。唯有歸向佛法,圓滿一切善法,才是趣向寂靜無為的解脫之道。如果不能了達天道、解脫道之正因,徒在種種心外求道的作為努力,就如南轅北轍,只會走錯路、走遠路,終不能到達目的地。
神通不敵生死 昔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時,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已得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七日期滿,這四位梵志都不免一死,就像熟透的果實終會落下。一般人面對周遭親友的死亡,免不了感傷、痛苦,甚至逃避,這是因為無法接受生、老、病、死必然之現象。即使成就五種神通,若未能漏盡煩惱,縱然極盡神通,仍須受無常業力之逼迫。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一日,佛陀觀察到這位老婆羅門壽命將盡,而他對此事卻毫無所知,仍舊疲於奔命的建造房舍,而讓自己精疲力竭,實在非常可憐。婆羅門又繼續去監工蓋房子,正當他指導如何上屋樑時,竟被掉落下來的樑木打中頭部,當場死亡。若不明白「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之理,終日只在「財、色、名、食、睡」中汲汲營求,當無常忽爾到來,只能隨業受報,流轉生死苦海。
盧留城滅城因緣 過去,盧留城的優陀羨王欣慕出家而捨棄王位,立太子王軍繼承王位後,即出家修行,出家後精勤用功,不久即證阿羅漢果。當王軍王聽說父王將回國的消息後,非常的高興,打算命令所有臣民在各道路迎接。大王見到這個景象,邪迷之心轉盛,更加恣意縱為,絲毫不信罪福因果。此時,城門由於神力的緣故,全部都關得牢牢的,找不到任何可逃跑或隱閉的地方。這就是盧留城和華氏城相迭盛衰,二城一興一衰的原由。
仇伽離謗舍利弗及目連尊者緣 佛陀住世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時常行腳遊化於各村落。有一位長者,名叫婆伽,舍利弗尊者及目連尊者曾為他開示法要,因而證得三果阿那含,命終後升到梵天,所以名叫婆伽梵。
身心安樂之行 所以佛陀勸勉修行人應以尸波羅比丘為榜樣,成就阿羅漢果,令身心皆得安樂。《妙法蓮華經》中,世尊亦開演四安樂行,即: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以此四行清淨三業、廣集福德資糧,亦是令身心皆得安樂之菩薩行門。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摩耶夫人告訴文殊菩薩:「我與佛陀為母子以來,從未曾像今天這麼歡喜安樂!」夫人說完,便和文殊菩薩一同到歡喜園拜謁佛陀。佛陀繼續為母親說法,摩耶夫人當下即識宿命,因為善根成熟,旋即破除八十億熾然之煩惱結垢,證得須陀洹果!摩耶夫人向佛秉白:「我已出離生死牢獄,得證解脫。」與會大眾聽到佛母所說,皆異口同聲言:「願一切眾生皆得解脫!」世尊在忉利天,為天龍八部及四眾弟子廣說種種法要,令眾生得廣大利益。
佛陀最後教誨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當時,舍利弗尊者辭別世尊之後,返回位於摩竭提國的故鄉那羅村,示現身染重疾的病緣,預示即將般涅槃。尊者的侍者純陀沙彌隨侍在側,直至舍利弗尊者涅槃圓寂。在恭敬供養禮拜尊者之後,純陀沙彌收取尊者荼毗後火焚不壞的舍利,帶著尊者的衣缽一路風塵僕僕地回到王舍城。
阿育王登基勝緣 當阿育王子領軍出發的消息傳到邊境,德叉尸羅國的人民竟然開始修橋鋪路,家家戶戶作種種裝飾,準備了吉祥水及供養物,挾道迎奉王子來到。裡應外合之下,阿育王子一舉殲滅了殘害百姓的惡臣。已身染重病的國王,一心想立修師摩為王,告訴大臣,改派阿育王子出軍討平亂事。阿育王如法禮葬父王後,立阿樓陀為大臣。修師摩王子聽說國王駕崩,立阿育王子為王,心有不甘,便召集兵眾,欲討伐阿育王子,欲奪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