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歷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地理? 全文共1253字|閱讀需3分鐘具備歷史地理學知識,至少還能讓我們少鬧笑話。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樂於談論歷史。我們難以預測,十年二十年之後的世界將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許這個國家將卷入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也許某種神秘的病毒肆虐那片大陸……世間變幻是如此神奇莫測,這種變化將自始至終貫穿每個人的一生。如果足夠了解歷史,我們就能從宏觀的角度理解當下的變化。如果能理解世界過去和現在是如何運轉的,我們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那你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期間無數的氏族在中華大地上開枝散葉,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宗族,姓氏也就成為了區分血脈傳承的關鍵性因素,在2019年,中國的王姓人口突破了1億大關,來到了1.013億人,超越了李氏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之一人口大姓。我們都知道,華夏民族的先祖是炎黃部族,不過你如果是這個姓氏的話,那就很有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後代,這就是“安”姓。從漢朝的絲綢之路開辟以後,東西方的交流開始增加
漢武帝為啥一直“不待見”名將李廣 漢武帝時期有一位抗匈名將,論騎馬射箭,技能遠遠勝過衛青和霍去病,但他的命運卻遠遠不如他們通達,馳騁沙場、打擊匈奴這麽多年,漢武帝卻始終沒有封他為侯。這位將軍是誰?漢武帝選才任人存在不公平嗎?龍城飛將唐代詩人王昌齡曾寫過一首著名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中所謂“飛將”,指的就是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王昌齡說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把守邊關,胡人就
劉伯溫之死,疑點眾多 說到劉伯溫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眾人傳言的美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正真的歷史的劉伯溫如我們想象中的一般,是個難得一遇的奇才。但就是就是這樣一個奇才讓大家對他個人的事跡還是很是好奇。而劉伯溫之死到現在依然普遍被認為是個千古謎案。眾多歷史文學者講解的版本不一,大家都眾說紛紜。最主要的死因疑點主要分為三個觀點:之一個觀點認為是劉伯溫被朝中敵對的勢力宰相胡惟庸所害死。第二個觀點是認為胡惟庸有可能
上海抗疫:千年史的回顧 上海考古歷史6000年、建城史700年以來,勤勞勇敢的上海先民不僅篳路襤褸以啟山林,開創了發祥於松澤文化、廣富林文化的上海古典文明,在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同時,也與入侵自身的病毒(瘟疫)相鬥爭。瘟疫的滋生與環境息息相關,其中戰爭、乾旱與饑餓是瘟疫爆發的三大因素。中國早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就以“疾”“鬁”“疥”“盅”“禍風”“疾年”等文字予以記錄。而最早的防疫記錄則見於《周禮·天官·塚宰》:“疾醫掌養
為什麽古代皇帝的女婿被稱為駙馬? 現在提起駙馬,大家都會知道是皇帝的女婿,那你知道駙馬為什麽叫駙馬,而不是叫其他的稱為呢?身為天家的女婿,駙馬到底算不算是個正經官職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侃一侃關於駙馬的歷史。駙馬在魏晉南北朝以前,其實不是專指公主的夫婿。駙馬以前是一個正經官職,叫駙馬都尉,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意思還是因為魏晉時期公主的丈夫常被任命為駙馬都尉。長此以往大家為了方便就這麽代稱了。駙馬在秦朝是馬車隊管理員,當時的達官貴族為
“無得士心之人”李自成何以為戰?有才無德,注定走不遠 《明史》“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這是張廷玉撰寫的史書中,對於李自成的評價。在明末崇禎年間,弊政積重難返。雖然他一心銳意改革,但也終不能扶大廈於將傾。最終,吊死在煤山之上。當時的明朝貪官汙吏橫行,國庫虧空。外有後金虎視眈眈,內有農民發起動亂,內憂外患,悲困交加。一、闖王李自成明末迅捷官員馬世奇曾說:“今闖、獻並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意思是張獻忠與李自成起兵謀反,平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相信很多朋友在中學的時候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這部小說的創作者清代的吳敬梓,他在這部作品中辛辣地諷刺了清代人們趨炎附勢又熱衷仕途,捧高踩低的風氣,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那麽范進中舉後究竟能做什麽級別的官員呢?我們在課本中似乎沒有學過。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范進的母親聽到中舉的消息,樂極生悲,暈死了過去,所以范進為母親守孝三年,科舉之路也
魏延被殺後,第二任漢中都督為何是吳懿,而不是王平呢? 早在赤壁之戰前後,魏延就投靠到劉備麾下。劉備入川時,魏延因為多次立下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到了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晉升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多年。由此,對於魏延來說,也因此成為蜀漢之一任漢中都督。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和魏延發生爭執,結果,漢中都督魏延眾叛親離,還被馬超的從弟馬岱斬殺。而這,無疑是蜀漢的一大損失。在魏延
世上沒有不撒謊的人 曾擔任谷歌大數據科學家的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茨寫了一本有關大數據的書,叫《人人都會說謊》。這本書裡有個觀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每個人都可能說謊。你別覺得這話不順耳,事實就是如此。有時候是善意的謊言,有時候是情不自禁的“自欺欺人”。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撒謊,可能是自信或好高騖遠的想法,也可能是宏大的計劃,卻無法抵擋住誘惑。人們說撒謊的例子太多了,舉不勝舉。我們就找個偉大人物來說說,民族英雄林則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