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道心長遠的堅眾

  在久遠劫前,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應化於世。那時,如來說法教化無數的眾生,證得聲聞、緣覺、菩薩果位者,不計其數;眾多的聲聞、菩薩亦至各地弘法利生,使佛法得以流佈廣傳。 在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涅槃八萬億年後,聲明法師四處遊化度眾,將如來的微妙教法普傳於世。這時,世界的邊陲有座堅宰城,城裡住著一位名叫堅眾的青年,統領著不少座城池。堅眾年紀雖輕,善根卻相當深厚。一天,堅眾獨自靜坐思惟著:「要如何獲得真正的無上道呢?又該怎麼做,才能修行成道?」正當陷入苦思之際,天上忽然傳來一陣悅耳的音聲: 「堅眾居士啊!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曾經在這個世上開演無上的妙法,只可惜現在如來已經入滅了……」堅眾乍聞如來出世說法,先是歡喜振奮;一聽聞到如來已經滅度,不禁陷入無限地悲傷。 這時,天上的妙音又再度響起:「堅眾啊!為什麼你要一下子歡欣雀躍,一下子又憂悲苦惱呢?」「我之所以歡喜,是因為聽到有佛出世說法;後來悲傷,是因為佛陀已經入滅了。」堅眾回答道。「其實你不用憂戚。普德增上雲音燈佛在入滅前,已將大法傳給百億位法師,其中,聲明大法師正在這個世界弘傳如來的教法。」「真的?那麼請您告訴我,聲明法師如今在那兒弘法好嗎?」「目前大法師正在東邊三百六十里遠的加毘羅城說法,你趕緊去吧!」 次日一早,堅眾即帶著大批的珠寶瓔珞,領著一群族人,前往城中。一進到加毘羅城,堅眾馬上摯誠地向聲明法師請法。聽過了法師開示的微妙佛法,堅眾心中感到無比法喜,除了將所帶的寶物供養法師,還發願長年在其座下侍奉供養。在這段期間,堅眾奉持如來的教法,精進求道;然而,不論他再如何恭敬地請法,聲明法師都只是告訴他最初所說的法,而不曾有其他的開示。一心向道的堅眾並不因此感到喪氣、埋怨,甚至日夜守在法師門外,一心求教。 正當堅眾精進用功的同時,有個名為「常求便」的天魔起了惡念,要破壞他的道心。天魔派了兩個小魔,化身為聲明法師和一位美女,故意在堅眾面前擾亂他;另一方面,魔王自己還在一旁扇風點火:「你的師父不過是個凡人罷了!像你這樣有道心的修行人,千萬別上了他的當啊!」堅眾雖聽到句句惡意的詆毀,心中仍堅定地想:「我曾經聽聞天上的妙音告訴我,普德增上雲音燈佛已將大法傳給百億位法師,聲明大法師正是其中一位。而且,我首次向法師請法時,他即慈悲為我開示大乘佛法。依此看來,聲明法師的確是位真修實證的法師;假若我相信了這些話而輕蔑法師,不就等於輕蔑如來和佛法。」 於是,堅眾當下至誠地發了願:「如果聲明法師真正是位得道的高僧,如果我求法的心是真切的--那麼就讓眼前的幻象立刻消失!」堅眾才發完願,惡魔的把戲馬上就不見了。通過魔考的堅眾,並不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深自警省:「過去我一心求法,卻未能得到法師的甘露法語,原來是自心的障礙所致。今後,我一定要更加精進求道,突破眾魔和業障,等待法師為我開解無上法要!」此後,堅眾更加勤奮修持,不敢稍有懈怠。 然而,經過六十億年精進的堅眾,還未再次聽聞法師開示,便往生了。往生後的堅眾,投生到上方世界的國王家,當時,大肩佛正在那裡住世說法,堅眾跟隨大肩佛出家學道,終其一生。過完此生,下一世又值遇須彌肩佛,七歲於其座下出家修行,弘揚佛法。堅眾就這樣不斷地投胎轉世,在值遇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佛的歷程中,出家學道,精進不懈,終於如願圓滿無上的菩提妙道。 省思 發起精進心修行實屬不易,而能夠持續地發長遠心不退,更為稀有難得。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開示大眾:「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對佛法深生信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考驗,是成就道果的要因;當然,值遇善知識引導非常重要,而堅持到底的願心,更是不退菩提的最大動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道心長遠的堅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会衣是什么?会衣简介

    会衣是什么?会衣简介  基督宗教会衣,原为古代罗马帝国一般百姓的日常服装,随着教会制度与服务范围的发展,教会人士的服装,也逐渐各式礼仪、场合、职位的不同,逐渐发展出会服制度。  天主教的会衣,分为圣职人员祭衣及修会人士会衣。圣职人员祭衣依其职等分为:教宗、红衣主教、枢机...

  2. 30大于1000万

    他就是“食草堂”老板牛合印,时至今日,他仍然铭记着当初用30元钱买来牛皮的事情,他坦言,如果没有这30元钱的付出,自己是不会取得这样辉煌成绩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30元的价值要远远超过现在的1000万。

  3. 源贺简介_源贺北魏名将秃发破羌_北史·源贺传_源贺,西平乐都人

    秃发保周、秃发破羌等人逃往北凉,不久又投奔北魏。北魏太武帝即位后,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破羌在北魏被视作宗室,享有宗室的特殊封号直勤。北凉灭亡后,破羌因功迁征西将军,进爵西平公。太武帝因此告诫他,并且赐名为贺,任命为殿中尚书。文成帝将石华处死,并遣使慰勉源贺。期间,源贺数次要求卸任刺史职务,朝廷都没有允许。源贺当时正在抵御柔然,也被召回平城。朝廷命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并屯驻漠南。

  4. 【麻药】的意思是什么?【麻药】是什么意思?

    ★「麻药」在《汉语大词典》第18079页第12卷1278★「麻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61页★「麻药」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麻药麻药是什么意思麻药máyào即麻醉剂。

  5. 乾隆皇帝火烧妙善寺

    传说乾隆皇的祖宗是姓高的,本是乐清县西乡高岙村人,所以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化名“高天赐”。为维护先皇的尊严和自己清明,乾隆当天命侍从传旨跟随来护驾的御林军,立即火烧妙善寺。那老者领着可怜的孩子寻到了母亲,并亲眼看到御林军燃起大火,将妙善寺烧毁。事后,那老者知道御林军是乾隆皇派来的,不由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逢人就告诉乾隆皇下圣旨“火烧妙善寺”,为民除害的经过。

  6. 太上皇唐顺宗的死亡之谜

    太上皇唐顺宗的死亡之谜  中唐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一篇,当是整个唐朝最为隐秘而恐怖的故事。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而唯度将此篇排斥在外,实有深意。下面就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些什么。  故事开始后,率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两位唐朝的县尉:洪...

  7. 尼古拉二世简介_尼古拉二世生平_尼古拉二世为什么不跑

    1894年11月14日,尼古拉二世结婚。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二世加冕。灾难发生后,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依然在当天晚上出席舞会,寻欢作乐,好象未曾有什么事故似的。但是,尼古拉二世对自由派这种温和的请求完全置之不理。尼古拉二世继续留用大部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的大臣、官吏。

  8. 花荣明明有机会有替宋江报仇 为什么他会选择自缢?

    花荣,绰号小李广。宋江死后,其他活着的头领不去报仇,可以理解。他们与宋江的关系没有好到不顾生死去救,且不能提刀砍人去送死,也没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可他花荣,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他若去杀“四贼”,并不难。一箭射死后,悄悄的藏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在宋...

  9. 如何磨电剃须刀

    如何磨电剃须刀?用过一段时间的电剃须刀如果不那么快了,可找一个锯蜂王浆瓶子的小砂轮,在电剃须刀网罩的内面,顺着电机的旋转方向磨上几分钟,然后在网罩上薄薄地抹上一层润滑油,装好后剃须会快得多。

  10. 不经意的美好

    一群人在一起畅饮,很不合时宜地,我突然就说起了工作中遇到的苦。彼时的我,恰像失了阿毛的祥林嫂,心酸地诉说不幸却遇到冷漠的耳朵,我只有讪讪地缄了口。不可阻遏地,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感动。有了这样的精神依赖,便不觉得眼前的苦为苦了,我居然闯过了一道道原以为闯不过的难关。我知道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恣意地暴露他们的丑恶和欲望,也知道了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不经意地流露他们连自己都始料未及的美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