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解释: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不做二不休”这个词,其意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这个词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解释: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不做二不休”这个词,其意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这个词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张光晟是陕西周至人,唐代中期北方军人,他是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最后却被命运捉弄成了叛臣。
张光晟的起家得力于王思礼的提携。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在与叛军的一次交战中,朝廷方面的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危急的时刻,当时还是一名普通骑兵的张光晟把马让给他,使他脱离了险境。
安史之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光晟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光晟的官越做越大,官运甚是亨通。
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引起了各地节度使的不满。建中三年(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干县),成为唐朝继玄宗、代宗以后又一位出京避乱的皇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