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一叶知秋的历史典故 说到立秋就联想到「一叶知秋」的成语典故!这是中国古人在二千年前就洞察了以小明大、见微知著、以近论远的智慧,同时教了人掌握先机的良方。 从观察到个别的细微的迹象,据以推论到整体大形势的发展趋向并掌握先机的洞察智慧,早有汉朝淮安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
一叶知秋的历史典故
说到立秋就联想到「一叶知秋」的成语典故!这是中国古人在二千年前就洞察了以小明大、见微知著、以近论远的智慧,同时教了人掌握先机的良方。
从观察到个别的细微的迹象,据以推论到整体大形势的发展趋向并掌握先机的洞察智慧,早有汉朝淮安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说山训》的提示:「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这里说,看见一片树叶的凋落,预知岁暮之将临。
后代成语典故演绎
后来在唐人的诗中有了引出一叶落而知秋的名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到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其名作《南柯记。第二出》中衍创出这样的诗词名句:「恨天涯摇落三杯酒,似飘零落叶知秋。」
此外,《淮南子 ‧说山训》教导人「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就是说只要尝一小块锅里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锅肉的味道了;要想得知空气中湿度高低变化,只要悬挂一小片羽毛和木炭观察一下就能知道了。这都是以小明大的智慧。还有「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是和「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样的以近论远的先见之道。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从细微处洞察人之所未见,从远端推知事物的演变趋势,这种智慧于古于今钦为大用。《淮南子‧说山训》曰:「物固有以不用为大用者!」不要漠视看似无用之物、细微之末,它们都可能是备大用之用啊!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