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大英帝国强者心态的重要转变

大英帝国的崛起是世界近代史的 ... ,而英国走向巅峰之路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个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另一个则是击败了争霸道路上的最强劲对手拿破仑。这两件事情都是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并对大英帝国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还有一个因素同样重要,却经常遭人忽视,那就是英国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主义的转变。 英国的这次转变是一次从理念到制度层面的全方位重构,正是凭借这次制度重构,英国激活了自己早已积淀的各种优势,让自己冲上了世界的巅峰。要想详细了解英国的这段历史,就需要了解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间的区别和具体特征。 在英国崛起的三百多年里,始终秉承重商主义的传统。重商主义并非字面理解的看重商业,而是看重商业贸易所带来的顺差和金银收入。重商主义认定一个国家富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贸易的顺差程度和金银的积累方面,所以需要由 ... 干预经济,将本国的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保护起来。正因如此,重商主义给人最直观的特征就是排他性和垄断性。当时不仅仅是英国,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不过相较于别国,英国坚持重商主义更为彻底,三百年来几乎没有动摇过。 正是因为对重商主义的长期坚持,它也体现在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并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法律限制外国商品、公司和商人的进入。关于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两部法律,分别是《航海条例》和《谷物法》。《航海条例》早在15世纪就已经存在,后来更是不断更新强化,它限制了其他国家对英国的海上运输和贸易。至于《谷物法》更是早在中世纪末期就已见雏形,但直到1815年才开始强制实施,这部法律为英国谷物价格设定两条线,一旦低于下线就不能进口,而高于上线同样不能出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粮食生成安全。 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英国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经济制度体系,如同围墙一般将英国及其附属海外殖民地围了起来,让自己可以从容地在里面发展。然而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的海外扩张、工业革命等都已经发展到了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程度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再执行排他式的重商主义就不切实际了,反而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累赘。所以及时转型对英国来说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英国人所进行的经济转型,其实质就是从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贸易主义。在此背景之下,亚当·斯密曾研究并出版了一本非常有名的经济学著作,名字叫做《国富论》。正是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古典经济学中经典的「 ”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指经济市场自己有一套运行规律,一旦经济出现问题之后,即便没人强行干涉,也会有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进行自行调整。亚当·斯密主张将排他性的重商主义政策统统废除,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由贸易主义的合理性,对自由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自由贸易理念出现之后,从英国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些人是英国最强大产业的代表,并且不论是生产组织能力、工业品竞争力都是世界第一,因而迫不及待的想要摆脱政策的桎梏,冲向整个世界。正因如此,他们才最需要自由贸易政策的护航,也成为向​重商主义发起冲锋的中坚力量。 在英国的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的对决中,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影响深远,那就是《谷物法》大论战。前文已经提及《谷物法》是个典型的重商主义法律,但却仅仅是众多重商主义法律条文中的一部,那么为什么它会被当作标靶进行打击呢?其实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英国,因为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粮食,而《谷物法》恰恰是一部保护粮价的法律。粮价提升必定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所以将《谷物法》作为标靶不仅可以策动更多的群体支持自由贸易,更能造成对重商主义不利​的舆论攻势。 新兴工业资本家是自由贸易的主要支持者,自然也是反对《谷物法》的核心力量。当时英国工业区有一位名叫理查德·柯布登的工厂主,此人凭借自己白手起家,依靠奋斗发财,所以自由贸易、开放竞争完全符合他的世界观。当1838年柯布登和另外一位英国工厂主加入了反《谷物法》运动之后,由于组织能力极强,所以硬是将反《谷物法》从精英阶层之间的斗争变成了一场群众运动。随后社会各个阶层都被动员起来,而柯布登更在三年之后当选为英国议会议员,并成为议会中反对《谷物法》的领袖。1843年英国议会正式宣布废除《谷物法》,这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赢得了一场标志性的胜利。 当反《谷物法》运动取得胜利之后,短短数年间,重商主义就在英国瓦解。三年之后《航海条例》遭到废除,等到1852年英国议会更是明确发表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这标志着自由贸易开始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经济想法。当然这不是一项政策向另一项政策的转变,先前的重商主义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样的自由贸易主义也包括了一系列完善的立法,包括和外国签订的优惠关税条约,也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所以说英国从重商主义变成自由贸易是一个制度体系的重构。 与经济制度层面的体系重构相配套的,还有观念和心态上的变化。重商主义强调垄断、采取排他政策,其实质就是要通过经济制度的篱笆,将国内经济精心呵护起来,属于防御性的弱者心态;自由贸易主义则追求将这些篱笆全部拆除,在一个空前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和别人进行公平的竞争,能够从中生存下来的都是强者。所以英国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主义的经济制度重构,属于进攻性的强者心态。 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转变之后,对英国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英国工业就好似开闸放水一样,大批英国制造商品涌出国界、冲向世界,淹没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市场。贸易扩张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进一步 ... 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另一个则是促使英国在国际上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金融结算、国际保险业务和国际海运的中心,以世界贸易枢纽的身份成为给这些领域的规则制定者。众所周知,一旦掌握了某个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基本就锁定了胜局。 综上所述,英国在19世纪中叶进行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的经济制度重构,实际上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做的恰当的事情,因为当时英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际竞争力最强。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路途中的启示,当我们的实力变强的时候,心态也要及时切换到强者心态,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大英帝国强者心态的重要转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大英帝国是如何崛起的?从1215年《大 ... 》中寻找答案

    当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以来,欧洲列国纷纷崛起。在诸多大国崛起的经典事例中,英国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最值得人们研究的对象。

  2. 18世纪开始的亚洲,大清帝国曾与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三分天下

    在当今的世界史分期中,1500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一年的前后,西方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最终称霸全球。PS:这里的西方特指西欧大航海时代——公元1500年的世界,其实西方并没有优势1500年的世界,亚洲逐渐形成了四大帝国:...世界的奥斯曼帝国、波斯萨菲王朝、印度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的明朝,而当时的西方其实远不能与这四大帝国相比,奥斯曼帝国甚至是欧洲人的噩梦,时时威胁着欧洲的安全。

  3. 父亲对女儿忠告:你要永远坐第一排!女儿长大后成为大英帝国首相

    英国第一任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是其中之一。父亲也是严厉的,"永远坐第一排"是父亲教给她的人生道理。哪怕是坐公交车,听讲座,父亲都要求女儿坐在第一排,以此来培养她的领袖气质。父亲并没有呵斥她,而是将她当成一个大人,告诉她自己想法。但是,父亲了解实情后,并没有阻碍女儿自己选择的道路。撒切尔父亲对撒切尔的教育,在今天父母教育孩子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的时代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4. 美国为何能取代英国主导世界?英国为什么衰落了

    19世纪的英国,征服了大半个地球,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领袖国”。但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过后,其「”势力范围”却逐渐缩回本土,「”领袖国”地位被同一文明体系中的「”后生”美国取代。对比英国,美国究竟有什么更值炫耀的领导世界的优点与优势呢?很多人称美国是「”没有历史包袱的国家”,这没有错,但说他们「”没有传统”就不准确。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个国家的「”基因”都不是从石头缝蹦出来的。毋庸

  5. 作为帝国,英国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俗话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来形容多变的用兵思想,其实「”无常势,无常形”也可以形容概念。任何一种概念都是开放性的,会随着其所指代的现象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内涵,或是删减多余的意义,或是增加涵盖的范畴。帝国作为一种历史概念,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公元200年的罗马帝国与公元1600年的西班牙帝国就不同,18世纪的大英帝国与19世纪的美国也不尽相同。仅从近现代来说,帝国的表现形式就发生了一次显而易

  6. 史鉴 | 自由贸易究竟对谁有利?亚当斯密和休谟有话说

    对富国和穷国而言,自由贸易究竟对谁有利?对此,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都有过精彩的论述。合并后,苏格兰放弃了自己的货币、税收制度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成为英格兰开创的跨大西洋殖民地贸易体的一部分。自由贸易究竟对谁有利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对于富国的好处甚于穷国,越是相互猜忌和和禁止通商,对富国的危害就越大;越是自由贸易,对于富国的好处就越大。

  7. 英国布尔战争是怎样的?为何说布尔战争是大英帝国衰弱的开始?

    但英国军队派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布尔人的人口总数,英军方面伤亡近2.2万人,花费近二十五亿英镑,而且受到了欧洲列强的一致谴责。英布战争是英国在海外扩张殖民地的最后一场战争,也是一战前英国发动的为数不多的海外殖民侵略战争,是动用兵力最多,耗资最大,时间最长,也是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之后,英国再也无力花费巨大的代价来维持帝国体系,英布战争也成为大英帝国衰落的起点。

  8. 远去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终于要落了......

    大英帝国不但阔过,而且还阔的无边无际,阔到了五大洲四大洋。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觉醒的那个特殊时期,大英帝国就偷偷的辉煌了那么二百多年,日不落啊日不落,太阳要真的能一直都不落该有多好!不过,这个世上万物都有始有终,大英帝国得那一天再长,也是要日落的,曾经的风光架不住风雨的摧残,如今,日不落帝国看来是真的要没落了。

  9. 日不落帝国回忆曲——大英帝国的衰落

    此时的英国,势力如日中天,除了拿破仑这个不世出的天才敢用大陆封锁令针对英国外,整个欧洲几乎都在仰望英国。不过,用小寞东方人的视角来看,英国人在此时犯下两个极其严重的战略错误,注定英国的全球帝国梦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失败的定局。

  10. 日不落帝国回忆曲——大英帝国的灭亡

    一个庞大帝国的覆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会是内外交困的长期作用。前文小寞提到,作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强盛之基、繁荣之源,殖民地为王国推行外交政策、消化不良资源提供了一切,而王国的高层、精英依然视所有殖民地为累赘,甚至连派驻各地的总督大都认为自己是被发配的;于此同时,英国为维持整个大陆均势开始投入更大的军力,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大的人员伤亡及物资损耗。

随机推荐

  1. 中国南宋朝抗金大臣宗泽逝世

    在889年前的今天,1128年7月29日,南宋将领宗泽逝世。宗泽中国宋代抗金大臣。浙江义乌人,民族英雄。世代务农,家境贫寒。

  2. 视日如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ìrìrúnián【解释】指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出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七:“自发义乌信,引领西跂,视日如年,今两月矣。”【例子】无【相关】百度“视日如年”

  3. 带有苔字的成语

    包含有“苔”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谊切苔岑——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4. 25条伤感孤单的语句-感人的情话

    —《1Q84》八、离开一个人很容易,思念一个人也很容易,但,用心爱一个人是很难做到的。Morefrommysite安慰自己心情的说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感人的情话25则经典笑话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25条能感动人的话-感人的情话25条扣扣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30条悲伤的文艺短语-感人的情话25条精典短句子-感人的情话触动心灵的说说-感人的情话强迫症的表现,别说没中哦!

  5. 汉朝最强的酷吏,皇亲国戚看见他绕路走,匈奴人听到他名字就手抖

    酷吏是封建王朝的特殊产物,他们以打击权贵消灭豪强来获取皇帝的信任,为自己获得升官重用的机会。在我国历史上,汉朝前期是酷吏最多的一个时期,仅仅《史记》中记载的汉代酷吏就多达十几人,其余没有记录的更是数不胜数。在汉朝的这些酷吏中,影响力最大,道德素质最高,最受皇帝信赖的就是郅都。郅都是我国最早的一个酷吏,他不仅是一个酷吏,还是一个清官。

  6. 如果​朱标​不死,那大明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朱允炆也不用生死不明

    所以,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死,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帝,那么朱棣应该也只会是一个安安分分的。等到朱标百年以后,再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名正言顺,而不是通过朱元璋传给孙子这种惹人争议的方式,或许朱允炆和他父亲,都能成为一代有德行仁义的君主,朱允炆也就不会落得历史上这样生死不明的结局了,大明历史将彻底改变。

  7. 创世记之六:伏羲氏

    创世记之六:伏羲氏  伏羲氏  伏羲氏以风为姓,又称庖牺氏、虙牺氏、炮牺氏、伏戏氏等,或称太昊、羲皇,号雄皇氏或黄熊氏。这些也有可能不是同一个文明时期同一位神氏的名号,目前已无法考证,但就他的作为、成就而言,确是如出一辙。我们就以“伏羲氏”来尊称他,敬述可以找到的、关于...

  8. qq说说经典小清新短语-感人的情话

    就像最美妙的孤独,是一个人坐在街边长凳不为任何人的等候。无法回应的感情,就从一开始断了对方的念头,如果确信做不到那就连希望都不要给。其实不是,快刀才能斩乱麻,不吊著别人其实就是最大的善良。

  9. 新亭对泣的意思 | 成语大全

    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10. 关于毕业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向喜欢的人表白,不要让这一段美好的感情永远埋在心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