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谢稚柳之子谢定伟:我所知道的于右任点滴

于右任(左)与张大千 谢稚柳于1942年作《藕塘图》,赠送于右任长子于望德伉俪,古朴中不失清逸之趣。 人们都知道于右任是近代一位政治家、教育家,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宽厚仁慈的长者,也是一位大书法家、草书的圣人。 1940年秋至1946年夏秋,我的父亲谢稚柳在国民 ... 监察院担任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秘书。程沧波是监察院秘书长,他是我伯父谢玉岑的连襟,也是我父亲的学长。当时,伯父、父亲和程沧波一起曾在前清进士、江南大儒钱振锽的寄园读书。后来,钱振锽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我的伯父谢玉岑和程沧波。父亲进监察院工作,是由程沧波引荐的。1940年,父亲31岁,于右任62岁,按辈分,于右任是我的爷爷辈,而今天仍健在的于右任公子于中令先生是我的叔叔辈。小时候,听父亲他们都尊称「 ”于右老”「 ”右老”或「 ”髯公”。 当时,于右老聘任的监察 ... 中有许多文化名人,甚至是大学者、大书画家和篆刻家等。常常听父辈谈起或幼时见过的有章士钊(律师,学者,书法家)、沈尹默(诗人,大书家,善画竹)、汪东(南社成员,诗人,书画家)、叶元龙(经济学家,教育家,重庆大学校长)、乔大壮(监察院参事,学者,篆刻家)、潘伯鹰(诗人,大书家)等许多名人名家。他们都大我父亲好多年岁,父亲是晚辈。因此,也可以说是他们影响了我的父亲,尤其是在诗书画和做人品德方面,对我父亲的影响很大。其中的两位大书法家沈尹默、潘伯鹰,成为我父亲一生的师友。 于右老十分仁厚,也非常器重和支持我父亲的绘画。当时,在监察院中还有一位秘书叫张目寒,后来担任监察院秘书长,长期追随于右老。他是张大千的义弟,张大千与于右老的密切关系都是由张目寒从中联系的。大千先生多次为于右老画的祝寿画,都是寄给张目寒转交的。现在看到张大千写给张目寒的数百封信件中,常常在信的最后都要请目寒向髯公问安。由于我的父亲与张大千往来密切,因此,张大千在重庆的事情,都是张目寒和我父亲帮忙处理的。当时,张大千写信给张目寒,常常会说转告稚柳办某事;写给我父亲的信中又会说转请目寒办某事,所以张大千、张目寒与我父亲三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前些年,看到张大千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香港写给张目寒的一封信:信中关注我父亲当时的状况,甚为担忧,写了一首诗,抄录了给张目寒看。大意是说:他与谢稚柳在乱世中因追求艺术而相识,20年交情亲如兄弟。张大千在这两句诗的下面,特别写了两句注解:「 ”稚柳恃才傲物,于髯公待之极优渥”,意思说谢稚柳眼界高,恃才傲物,但于髯公(指于右老)对谢稚柳极为优待。这是从张大千口中说出了于右老对我父亲的赏识和优待。 还有一件事,也说明于右老对我父亲的关照。1941年,张大千去敦煌研究临摹壁画,后来感到人手不够,写了几封信邀父亲去敦煌协助,于右老很支持这件事,特别批准我父亲请假去敦煌。因当时父亲担任秘书工作,去敦煌时间很长,工作势必会受影响,如果没有于院长的首肯,我父亲是不可能去敦煌的。后来,父亲在敦煌待了一年之久,对敦煌洞窟壁画做了详细的研究,出版过专著。敦煌壁画特别是其中的唐代人物画,对张大千和我父亲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与于右老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于右老不但支持我父亲去敦煌,在这之前还给西北军政首长写信,要求派人照顾张大千一行在敦煌的工作。据我父亲说,他们在敦煌出行,当地 ... 还派了士兵保护,因为当地常有土匪出没。有一次,他们在沙漠中见到一只巨大的鹫鹰,有一个人那么高,大家都害怕,那个士兵便朝天开了一枪,那只鹫鹰听到枪声便要飞走,但因体态庞大,需要在平地上奔跑了一段距离,方能起飞,就像现在的飞机起飞一样。另外,他们确实遇到过半夜土匪打劫。据我父亲说,某天半夜,土匪进村敲门,那个士兵叫大家不要惊慌,不出声也不要点灯。后来,土匪以为院里没人,便离开了。这多亏了于右老关照地方 ... 派人保护。 另外,今天「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敦煌艺术研究所”正是于右老建议设立的。于右老在1941年10月至12月,亲自考察了敦煌莫高窟,留下了许多诗篇。回重庆之后,立刻出面给国民 ... 写了建议书,建议成立「 ”敦煌艺术研究学院”。1944年,「 ”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首任所长,这就是今天「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所以从某种角度说,从民国开始的敦煌文物保护和艺术研究,都与于右老有直接的重要关系。 于右老「 ”书圣”的名号,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他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忧国忧民,与此同时,他的草书也是书法艺术的楷模。古往今来,于右老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尤其在近代书法史上,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他写的草书,除了形式的艺术性之外,在内容上也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除了人情往来、风花雪月之外,他写的更多的是抗战、励志、忧国忧民等内容,如「 ”为万世开太平”的句子,他写了上万张。还有一副对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流传很广,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也体现了于右老「 ”天下为公”的胸襟。他一生的书法作品,据估计在五万件以上,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据说,当年沈尹默在监察院时曾调侃于右老:「 ”于院长的字不如我的字值钱,因为院长写得太多,而我写得少。”于右老听了哈哈大笑说:「 ”物以稀为贵嘛。” 还有一件事,我父亲和于右老的长公子于望德先生是同庚,而且还是重庆中央大学的同事,他们当时都是重庆中央大学的教授。1942年,父亲为于望德夫妇新婚画过一张巨幅荷花《耦塘图》,上面画了许多红白莲花,寓意「 ”嘉耦”。这幅画我在2012年春天香港苏富比拍卖时见到过原作,大横幅,有60多厘米高、2米多宽,后来为常州的一位藏家所得。 于右老一生忧国忧民,两袖清风。据说,他逝世后,他的保险箱内没有钱财宝物,仅有日记信札及为三公子于中令出国留学筹集旅费的借据,还有借副官宋子才数万元账单,以及夫人高仲林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袜。当时,有报纸曾感叹「 ”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1964年1月12日,于右老在日记中写道:「 ”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1月24日,又写道:「 ”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

谢稚柳之子谢定伟:我所知道的于右任点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5. 徐志摩长子:成年后违祖父期许,对作诗一窍不通,受母亲影响极深

    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对作诗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极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身上。作为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的长子、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徐积锴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6. 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怪梦,亭台匾额上写了两个字,多年后应验了

    历史上有很多皇后,不过跟皇帝走完金婚的却只有一个,她就是南宋时期赵构的皇后吴氏。根据《宋史》记载:吴皇后秀外慧中,读书识字时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出生于开封,14岁时被选入皇宫,侍奉康王赵构。两人大婚之后,相知相伴一起度过五十多年。吴氏一生辅佐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所有宋朝皇后中,几乎没人可以跟吴氏相提并论。吴氏这一生极其传奇,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7.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8.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9.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10. 上官云珠女儿姚姚的悲剧人生,看了让人泪下

    上官云珠一生有三次婚姻,每任丈夫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大儿子张其坚、女儿姚姚、小儿子韦然。其中女儿姚姚是上官云珠与第二任丈夫姚克所生,母亲是大明星,父亲是剧作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随机推荐

  1.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   感悟精选一: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情绪。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论昨日、这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完美的一天。不论亲情、友情、感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情绪。   感悟精选二:   人...

  2. 一代法家大師,為何會死於同門之手,李斯在忌憚什麽?

    一、著名的老師韓非是個貴族富二代,他身處的韓國,於戰國末年已相當貧弱,有鑒於此,他決定去找可以救世的學問,試圖扭轉乾坤,奪回韓國應有的驕傲。諷刺的是,他拜的老師就是當世大儒荀子。荀子身為戰國最後一位叫的出名號的儒者,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本是趙國人,後在齊國稷下學宮稱霸,三為祭酒,意思是他是當時齊國國家研究院的院長,還當過三任。後來齊國被燕國打趴,就去了楚國,秦國又跑來打趴楚國,他就又回了齊國,最

  3. 日本的神道教与道教

    通过死亡而获得新的重生,是日本佛教的基本教义。相当于在中国国内土生土长的道教,日本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是神道教。相对于十三亿的中国人每年只有一千来万人参拜道教宫观,一亿二千万日本人,每年有至少七千万的国民参拜神道教神社除了作为自古以来地位最高的神社伊势神宫,日本神道教位于全国各地的其它最著名的神社还有出云大社,它位于岛根县大社町。

  4. 孙中山孙女是谁? 孙中山的子孙后代今何在

       孙中山子孙后代今何在?  长子: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  长女:孙娫[51]  次女:孙婉(1896年11月12日—1979年6月3日)[51]  日本籍长女:宫川富美子(与日籍妻大月薰女士所生)(1...

  5. 卢纶的卢纶的生平简介_卢纶的事迹

    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陜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6. 吃多了如何快速清肠排毒

    排毒减肥吃法:健康饮食蜂蜜排毒食谱蜂蜜排毒食谱蜂蜜富含维生素B2、C,以及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优质蛋白质、钾、钠、铁、天然香料、乳酸、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多种成分,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有显著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常吃蜂蜜能达到排出毒素、美容养颜的效果。多吃多喝多睡,积攒一些赘肉,减肥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7. 刍荛之见是什么意思?

    【拼音】chúráozhījiàn【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例子】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刍荛之见,供将军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相关】百度“刍荛之见”

  8. 吃隔夜的食物有什么讲究

    然而,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期的食品安全提示中说,吃隔夜食物有讲究。隔夜银耳不能吃。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而反复多次煮沸时间过长或超过24小时的开水,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把自来水烧开3分钟~5分钟,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适合人们饮用。鸡蛋如果没有完全熟透,未熟的蛋黄隔夜之后食用,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细菌,易造成肠胃不适、胀气等情形,因此会有害健康。

  9. 《宋玉诗赋选︰高唐赋》

    《宋玉诗赋选︰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

  10. 女人春季多喝五种蔬菜汁

    胡萝卜汁胡萝卜汁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些营养素能提高人的食欲和对病菌感染的抵抗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