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三国志中的这段话,将五子良将这个称号推向了世人,而后世人也喜欢将他们与蜀国五虎将相比较。威震江东的张辽张辽原本是跟着吕布的。而归顺曹操之后,才真正将他的大将之才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最典型的一战,就是逍遥津之战。当时合肥的守将,除了张辽还有李典,以及同为五子良将的乐进。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 三国志中的这段话,将五子良将这个称号推向了世人,而后世人也喜欢将他们与蜀国五虎将相比较。 自来文武第一,武无第二。他们都是乱世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或是能指挥军马的统帅,或是能冲锋陷阵的猛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亮点跟功绩,像这样的古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因此我们没必要在千百年后,再将他们分个上下,比个高低。 今天我们不比较,也不谈蜀汉五虎,单单说五子良将。看看他们是怎样从战将如云的曹营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之良将。 威震江东的张辽 张辽原本是跟着吕布的。吕布其人,有勇无谋,跟着这样的一个主公自然也限制了张辽的发挥。 他在吕布帐下,只能当一个在军阵前厮 ... 的武将。而归顺曹操之后,才真正将他的大将之才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最典型的一战,就是逍遥津之战。 孙权亲自带队,东吴名将几乎齐出,起兵十万,声势浩大,浩浩荡荡往合肥 ... 去。 张辽在这个时候充分展现了他的大将之风。 1 公私分明,化解内部矛盾。 当时合肥的守将,除了张辽还有李典,以及同为五子良将的乐进。而李典素来跟张辽不和。 李典待人向来仁厚,有军中长者之风。他与张辽之间的不和,究竟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张辽的原因,这个我们暂不讨论。单看他们在公事与私事碰到一起时,是怎么对待的。 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乐进见李典不语,便道:「 ”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张辽曰:「 ”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 由此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显然是张辽更能顾全大局,第一时间做到了不敢以私废公。 而这也正是身为一个将领,尤其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应该具备的素质。李典与之相比,未必稍显不及了。 2 逍遥津伏击战 内部齐心之后,张辽便开始部署着反守为攻,率军在逍遥津伏击孙权。 逍遥津一战的结果众所周知。张辽虽以寡敌众,但却 ... 他得孙权人仰马翻,大败而逃。也正是这一战彻底打出了张辽的赫赫威名,使江东小儿闻其名而夜不敢啼。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曹操也因此加封张辽为征东将军,等于东面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不谈张辽以往功劳,仅凭此战,位列五子之中,也是无可争议。 冲锋陷阵的乐进 乐进算是最早跟曹操的一批武将了。 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 乐进自跟随曹操以来,但有指令,逢战必当前,而每战皆克。 围吕布,征张绣,攻刘备,破袁绍。在曹操一统北方的重大战役中,几乎都有乐进的身影。 乐进也许不算是一个优秀的帅才,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先锋。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相较其余四子,乐进不及他们能排兵布阵的指挥能力,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打进了五子之良将之中。 临终变节的于禁 于禁也是前期就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将领。而真正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引为大将的是他在治理青州兵一事上的作为。 1 充满荣誉的前半生 当时张绣复叛,曹操败逃舞阴。这时候军心混乱,而曹操收服了一批黄巾军,号称青州军。可他们贼性不改,趁这时候烧 ... 抢掠,于禁见后便带兵攻讨他们,以整军纪。 青州兵便跑去向曹操告状,于禁见状后没有着急去辩解,而是将军队一一安置稳妥之后,才面见曹操,备言前事。 太祖悦,谓禁曰:「 ”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于禁因此得到了曹操的赏识跟看重,也在三军上下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而之后又一再建功,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假节钺,成为曹营外姓将领中的第一人。殊荣至此,为将者何求。 2乞降关羽,名声扫地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曹仁在樊城交上了手。曹军战事不利,这时曹操亲自点将,派于禁支援樊城。 也正是这一战,使曹操对于禁从一开始的信任器重到无可附加,转化成了莫的的痛心和失望。 这一招以关羽水淹七军,大获全胜结束。 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战之败本不足以使于禁在曹操心里跌下神坛。 奈何是被关羽擒获之后,庞德宁死不降,而于禁却屈膝而降,着实寒了曹操的心。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等到关羽被孙权擒住后,于禁便放回魏国。此时曹操已逝,曹丕不耻其为人,羞辱致其死。 于禁本是一代名将,曹营的股肱之臣。奈何临末时丢了气节,以致晚节不保,一世英名,付诸东流。 曹魏最后的宿将张郃 五子良将之中,降将占其三,张郃也不例外。 他本是袁绍的手下大将,在官渡之战时受其猜疑,便投靠了曹操。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张郃的本事跟威名曹操早就知道的,所以才会再得到他后,说出这样的话,给他这样的封赏。 张郃在名将辈出的前部三国中,可能不算特别出彩,真正展示他实力的是在诸葛亮北伐的那个时期。 此时各国中的大将多已逝世,健在的张郃便俨然成了曹魏军中最后一员宿将,也是威慑蜀国的定心丸。 先在街亭破马谡,后又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之乱,使诸葛亮都不得不忌惮他。可惜最后误入白门道,中伏而亡。 大丈夫处于乱世之中,纵横疆场,建功立业,最后马革裹尸而还,也算死得其所,不负一生抱负。 周亚夫之风的徐晃 徐晃跟随曹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要功劳有功劳,有苦劳有苦劳。能冲锋于将两军之前,亦能统率三军之众。 在襄樊之战对阵名将关羽,不同于于禁战败被俘,他是正面击退了关羽,保全了襄樊之地。且他治军有术,向来军风严整,部队井然有序,被曹操盛赞: 「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曹丕继位后,仍对徐晃委以重任。在太和元年病逝而终,(并非是演义中被孟达射 ... 。)谥号壮侯。 结语 自古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五子能够脱颖而出,被称之为时之良将。全赖自身过人的能力,以及优秀的 ... 素质。或骁勇善战,或能治三军,能识大体,可顾全局,皆是出类拔萃的将帅之才。 只可惜了于禁,戎马一生,荣耀一生,在最后关头没能守住底线,毁了一世之名。未知九泉之下,有面目见曹操否?
本文标签: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三国关羽于禁逍遥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