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1)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释果平 改写看了你们办的网站,很不错,寓教于乐,感受到大家的法喜。为表随喜,先将我从《阿含经》及南传佛教《长老偈·长老尼偈》中改写的故事寄给你们,若有用,我再将别的文章一并寄来。在原始佛教时代,很多弟子相继在佛陀的教导下悟道成就,他们当中有王公大臣、学者商贾、贩夫走卒、流浪乞士等。在他们遇到佛陀与正法以前,与我们一样被烦恼缠缚,被痛苦折磨。但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幸运地遇到了佛法,不管是正信入道,还是误入佛门,他们终究在正法的引导下解黏去缚,有的时至耄耋之龄才开悟,有的虽始幼齿就已成就。这些让修道者深受鼓舞的故事存在于原始经典与南传佛教《长老偈·长老尼偈》中,以后我们将连载这些圣者的故事。得亥迦卡尼长老的故事 ①得亥迦卡尼(Tekicchakani)长老是婆罗门智者苏磐图(Subandhu)的儿子,在他青少年时,其父便教他学习婆罗门的根本典籍及诸明技艺。由于苏磐图精通婆罗门诸种学问,并且智慧广大,辩才无碍,所以当朝国王旃陀罗笈多对他非常厚爱,常常招他进宫以请教婆罗门法典或共商国事。对于苏磐图在国王面前享有的种种殊荣,宰相考提拉早就忌妒在心,但由于苏磐图确实智慧非凡,所以一时间考提拉也奈何他不得。这天,苦思多日的考提拉终于来到国王旃陀罗笈多面前,诡秘地对国王说:“朝野上下都有人传言,说苏磐图智慧超群,深得民心,似有取代国王的倾向。”哪知国王听后只是摇头笑笑,满有把握地对考提拉说:“爱卿不必多虑,苏磐图向来对我忠心,他要谋反是不可能的。”考提拉见国王对苏磐图如此信任,于是换了个口吻,说:“其实,在下也不相信苏磐图有此野心,但微臣还听说有好几个国家要请苏磐图前去讲学,如果敌国利用苏磐图的智慧来攻打我国就很难说了。再说国中俊杰多是苏磐图的学生,若真有什么不测发生,里应外合岂不很难对付,微臣实在担心大王与国土的安危啊。”《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 满金长老偈小传:名Punnamasa(音译“布那玛萨”,意为“满金”)舍卫城萨弥特婆罗门之子。出生时家中所有器皿中都充满了金币,故名。幼年时学习了婆罗门一切技艺,成婚得子。以其宿世福因,听佛法而出家受具,观发爪等身之不净而成罗汉。一天,旧时之妻修饰打扮,携子来见,肆意挑逗,僧终不为所动,并吟出此偈。偈陀10今生得解脱,内心及外表;贪欲彻底断,进入涅盘道。心意甚宁静,一切无执着;世界之生灭,我亦悉知晓。十一 幼犊长老偈小传:名Culavaccha(音译“鸠拉瓦加”,意译“幼犊”),憍赏弥国婆罗门种。青年时代学习婆罗门之学问技艺,后谒佛而出家,受具修禅。时憍赏弥城中僧众发生争论,幼犊长老心生厌恶,遂远离诤竞的双方,自修止观,成为罗汉。偈陀11佛陀说圣法,僧行佛所说;寂静诸行灭,可享涅盘乐。《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①《长老偈》是巴利三藏经藏《小部》中的第八部经,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这部在南传佛教国家受到普遍重视的佛经,此前尚无汉译;所以我们对它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有鉴于此,译者不顾自己的浅薄,殚精竭虑,将其译为汉语,奉献给国内广大的读者。 (摘自《长老偈》前言)得亥迦卡尼长老的故事 ②国王听考提拉如此一说,也不由顾虑起来。是啊,苏磐图也许不会造反,但假如敌国利用他的过人才智进攻我国可怎么办?宰相考提拉见国王已经心动,便进一步说:“为防万一,微臣的意思,不如将苏磐图投入监狱,一来可切断他对外的联系,二来大王有事仍然可以到狱中与他相商,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国王旃陀罗笈多听了宰相的主意,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两全的妙计,于是下令捕捉苏磐图将其关押入狱。父亲无辜被害,得亥迦卡尼痛苦万分,为防自己也遭意外横祸,他只得乘夜化装逃离家乡。一路上,得亥迦卡尼昼伏夜行。这天,他来到一个树林,疲惫至极的得亥迦卡尼不觉靠在一颗树上就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身边放着很多采摘的鲜果,得亥迦卡尼立即警觉地坐起来。只见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位禅修者正和蔼地向他微笑。当接触到修行者慈祥的双眼时,得亥迦卡尼这段时间横亘于心的恐惧一下子冰释了,他不觉站起来向修行者顶礼。修行者扶起虚弱的得亥迦卡尼,对他说:“孩子,你先吃些野果充充饥吧,我已知道了你不幸的遭遇。”听了修行者的话,得亥迦卡尼不由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我遇到的这位修行者是一位证果圣人啊,他心里暗想道。心里刚一起念,只听圣人又对得亥迦卡尼说:“其实圣人也并不奇怪,每个人都可以作圣人,只要能按照 ... 去除心中的无明烦恼,那你也可以作一个圣人。孩子,俗世中处处充满的奸诈和诡计,都是因人内心无厌的贪欲所引起的。”听了圣者的话,得亥迦卡尼感慨不已,想想父亲遭遇的灾难,他不禁痛哭起来。圣者宽慰得亥迦卡尼说:“孩子,世间诸法依因果的法则而运行,今生的不幸是过去业因的成熟,如果我们不能明彻这个真理,就将永远轮回于业力因果的升降沉沦中,你这样绝望痛苦对自身命运的改变是毫无用处的。”《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二 大犊长老偈小传:名Mahavaccha(音译“摩诃瓦加”,意为“大犊”)摩揭陀国那拉克村萨弥提婆罗门之子。听舍利弗说法后,心想其师必更伟大,遂去拜谒佛陀,因而出家受具,证罗汉果。偈陀12罗汉有慧力,修行头陀支;专心修禅定,无别进斋食。清净无所求,只待涅盘时。十三 林犊长老偈小传:名Vanavaccha(音译“瓦那瓦加”,意译“林犊”)迦毗罗卫城瓦加聚落婆罗门种。其母妊娠时特喜林木,愿往林中漫步,所生之子遂名“林犊”。孩提时代常与悉达多王子一同玩耍,王子出家后他便往雪山修苦行。后来得知王子得道成佛,于是追随皈依,终于林中证得罗汉。当众僧问他林居有何妙处时,长老以此偈回答。偈陀13山中水清凉,景色黛如云;置身清净地,红虫满山间;放眼风光好,令我心陶然。《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长老偈》包含了264位长老的1291首诗偈,共分21集。一偈集是120位长老的120首偈,每人一首,分编为12品。二偈集是49位长老的98首诗偈,每人两首,分为5品。如此递增编排,直至最后一位长老72首的大偈集。 (摘自《长老偈》前言)得亥迦卡尼长老的故事 ③得亥迦卡尼于是停止哭泣,问圣者:“尊者,请您告诉我,我将如何才能改变此生的不幸。”圣者于是坚决地对他说:“孩子,如果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放下一切出家修行吧。”于是,得亥迦卡尼留在了树林,依圣者出家为僧。为了早日出离轮回苦海,他修持露地住等艰苦的头陀行支。这样,在圣者的教授下,不论冷热晴雨,得亥迦卡尼都未改变头陀行的修持。由于得亥迦卡尼的精进用功,引得魔罗的不安而前来扰乱。这天,魔罗变化成农民模样来到得亥迦卡尼面前对他说:“村民的稻谷积满了粮仓,收回的稻秸堆放在谷场,但却没有人来供养你,可怜的比丘啊,你将如何度时光。”得亥迦卡尼看了看魔罗,对他说:“我每天以喜悦之心思念佛陀,便顿感法乐传遍全身,于是饥疲全消精力充沛;我每天以喜悦之心思念正法,便顿感法乐传遍全身,于是饥疲全消精力充沛;我每天以喜悦之心思念僧伽,便顿感法乐传遍全身,于是饥疲全消精力充沛。所以就算无人供养我饮食,我也可以修法不缀。”魔罗听后,不甘心地又说:“比丘啊,你不管寒暑,整天都在露天独坐,冬天的夜晚多冷啊,你不如找一间房舍来住,何必一个人在野外受冻呢。”得亥迦卡尼听完便回答说:“我每天在露地禅修四无量心,从观想中我得到正法的喜乐,入定以后不再有冷热的分别,那寒冷又拿我有什么办法呢。”魔罗听完得亥迦卡尼的回答,只得悻悻地一溜烟跑了。就这样,对正法信心十足的得亥迦卡尼最后修成了阿罗汉。《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四 林犊沙弥偈小传:本是林犊长老之外甥。林犊长老之胞妹听说兄长已出家修得正果,便叫儿子随舅出家,伺候于左右。子遵命而行,人称林犊沙弥。不久,沙弥回村探母,身染重病,林犊长老到村中看视。时已天黑,长老说:“我出家以来,从未住于村镇,现在必须返回林中。”沙弥说:“我即随师返回。”于是二人离村回林。沙弥后修成罗汉,回忆当年情境,颂出是偈。偈陀14师父唤我行,相随回林中;身在村里住,心已在丛林。不在村过夜,即刻便起程。心无贪恋处,因知出离功。十五 军头波谟长老偈小传:舍卫城婆罗门种,本名沓那摩纳沃(Dhanamanava)。早年习三吠陀,老年后才听佛说法出家为僧。在受具那天,一美女跟随,形影不离。僧进村托钵,女跟随入村,离村返寺,又追至寺中,但僧并无觉察。此事召来施主辱 ... 和许多沙弥的嘲讽,说他毫无比丘的品德,而白白耗费斋食, ... 他是“军头波谟”(意为“饭桶”)。僧忍无可忍,回 ... 此人是“饭桶”。众僧以此禀佛,佛敕他不可粗语伤人。不久,憍萨罗国王亦得知此事,亲去察看,果见一女子坐在僧旁。王令女离开,女子即隐身不见,但顷刻又出现于僧旁。国王百思不解,请教高人,方知是僧之宿世业力所致。既知事出有因,僧众也便谅解。念他行乞不便,信众便送斋供养。僧修成罗汉之后,女始不见。一日,佛欲带诸罗汉外出乞食,命阿难使罗汉取筹,以计其数。阿难备好筹具,军头波谟便来抽取。阿难心生疑虑,佛陀却赐他“取筹第一”称号。僧为解除众人之疑惑,进入四禅,凭神通升腾天中,大声颂出此偈。偈陀15五轭已断除;五轭已远离;修得五信根,更无五贪欲。应知我已悟,此岸已达彼。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①鸯掘摩那(Angulimala)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指鬘,因为他曾经将每天 ... 死的人的手指宰下来串成指鬘系着于颈,所以人们给他取了这样一个诨号。一鸯掘摩那出生在舍卫城,是憍萨罗国宰相跋格瓦(Bhaggava)的儿子。相传他出生时舍卫城中一切武器都放出光芒,当时的国王因看见床边的宝剑在夜里突然闪闪发光而惊恐万分。第二天入朝时,国王将这件恐怖的事告诉给宰相听,宰相便说:“大王不必害怕,因为昨夜我家夫人生产了一小儿,因为是生于盗时,所以城里的武器都自己放出光芒。”鸯掘摩那小的时候非常善良,性情温和懂礼,常常愍念护持弱小,所以人们都叫他Ahinsaka(无害)。长大后的无害英俊健壮,孔武有力,他徒手能捉飞鸟,行走快过奔马。父亲早逝后,为了掌握更多的技艺,他便出走到呾叉始罗城拜外道为师学习外典。由于无害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对师父和师母又甚是恭敬听话,所以深得师父与师母的喜欢,常常让他侍奉在前,并用自己吃的饮食招待他,不料这一殊荣却引起与他一同学 ... 其他同学的忌妒。有一次,他师父外出归来,诸同学便造谣说无害与师母乘师父不在时非常亲密,两人的关系暧昧。起初他的师父并不相信,但后来听到徒众再三这样说,便信以为真,痛恨之极决心报复。另一说法是由于年轻美貌的师母见无害英俊洒脱,风度有礼,便乘丈夫外出时设种种 ... 引诱无害,但正直的无害严辞地拒绝了她的非礼要求,不想师母恼羞成怒,等丈夫归来后她便恶人先告状,事先将自己身上的衣服撕扯烂,并用指甲在身上划出血道,抓破皮肉,披头散发,面带羞辱,诬告无害欺她一人在家乘机调戏,无害的师父见到眼前的此情此境顿时恶恨难忍,便蓄意报复。等学业完成后,无害向师父告别,按照当时的规矩他照惯例问师父需要什么礼物,他师父便说:“我需要你用一千个人的右手指来献给我。”原来这是他师父想出的一条毒计,由于无害勇武过人,天下无敌,要对付这样的人只可智取,不可硬拼,所以他师父就想出这样一条借刀 ... 人的恶毒诡计,迫使无害触犯国法,自然是死路一条。《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六 贝拉蒂悉萨长老偈小传:名Bellatthisisa,舍卫城婆罗门种。最初在乌鲁维勒迦叶处修苦行,终日拜火祭神,并无效果。不久,乌鲁维勒迦叶被佛调伏,佛向乌鲁维勒迦叶及徒众说“火燃经”(Adittapariyaya sutta),讲述六根、六境、六识皆在三毒八苦之火中燃烧,贝拉蒂悉萨听后成为罗汉,并皈依佛陀。待阿难皈依时,担当了阿难的依止师。某日坐禅,出定后自说此偈,表白涅盘之乐。偈陀16有牛甚温驯,自在田中耕;似我得禅悦,日夜常轻松。《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③这264位长老皆为断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位的高僧大德。他们虽因其身世、境遇不同,所诵出的诗偈各具特色;但纵览全经,可以发现他们修成阿罗汉的过程却大同小异,基本上都经历了听佛说法、生信出家、林中修观、证得罗汉这样四个阶段。有的长老持“冢间住”头陀支,在墓地修不净观。如拉迦达得长老所说偈:“死尸实可厌,见之欲掩面,因之灭贪爱,念住持不离。”(第316偈)乌陀夷长老偈:“龙象喜禅观,亦喜般涅盘,内心常守定,行禅住亦禅。”(第696偈)长老们居于山林,远离尘嚣,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参禅悟道,如头陀第一的大迦叶长老所说偈:“山林何其清,石岩何广平;猴鹿常出没,树花时坠溪。”(第1075偈) (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②另一说法是师父告诉无害,如果能 ... 一千个人,并将他们的右手指串成指鬘系着于颈就能功到成就上升天界。秉直的无害对师父惟命是从,为了早日成就,他立刻带了武器便去 ... 人取指。二一天, 比丘们到舍卫城乞食,看到波斯匿王的宫门外围着很多人,并举手高声呼叫:“我们国家出了一个大魔王,叫鸯掘摩那,非常的凶暴,心肠歹毒,被他 ... 害的人不可计数,对他令人发指的行为人民无不感到厌恶。他每天 ... 人并串指为鬘,大家都叫他指鬘,希望大王派兵前去镇压他。”比丘们乞食后回到只洹精舍,将在城里听到的那件恐怖事讲给世尊听。世尊听后,便从座位上站起来,默无所言地走出了只洹精舍。世尊慢慢地经行到靠近鸯掘摩那 ... 人的山路上,在路上遇到的砍柴的人,背草的人,犁田的人以及放牧牛羊的人,见到世尊往鸯掘摩那 ... 人的那条路上走,都跑来劝阻世尊:“沙门!沙门!不要往那条路上走,因为在那条路边住有一个 ... 人魔王叫鸯掘摩那,如果有人要经过那条路,一定要 ... 十个人,或二十个人,或三十个人,或四、五十个人,尽管这样都还会全部被鸯掘摩那所擒获。现在沙门您一个人往那条路上走,一定会被鸯掘摩那所 ... ,请往回走吧。”世尊听后只是笑笑,还是径直地往那条路上走去。由于鸯掘摩那已 ... 人无数,所以无人敢再往他 ... 人的路上经过。数一数自己 ... 人的数量,还差一个人就满一千了,鸯掘摩那不由一阵得意。但日近中午,直到现在还看不见一个人的影子,那到什么时候才能凑够一千的数呢?想到这儿,鸯掘摩那开始着急起来。他又数了一遍带在颈上的一长串人指,真的,就只差一个人的手指就该满数了,他抬头向四周环顾,山林到处都静悄悄的,周围看不到一个人。突然,他看见一个人影在向这边移动,鸯掘摩那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他立即藏到一棵树下,一动不动地看着那个渐渐向这边走近的人。原来是给我送饭的母亲啊,鸯掘摩那有些失望,但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闪出师父说过的话:“如果你能够亲手 ... 害自己的母亲,就一定能上生天堂。”想到这儿,鸯掘摩那便从树后走出来,坐在路边等母亲走拢来。就在母亲刚放下食物时,鸯掘摩那立刻用左手一把捉住母亲的头,右手拔出剑厉声对惊魂未定的母亲说:“不许动,阿母。”《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七 达萨克长老偈小传:名Dasaka,生于舍卫城,为给孤独长者奴仆之子(传说他前生曾差遣一位罗汉干活,故此世生于奴仆之家)。给孤独长者常派他清扫寺院,他也缘此常得见佛并闻佛说法。久而生信,皈依出家。因往世习气未改,懒散放逸,不求进取。佛为了教导他,说了此偈,他始勤奋用功,修止观而成罗汉。他回忆起佛的教诲,又重述了此偈。偈陀17愚人常昏沉,身心惰无勤;用饭无适量,睡眠无时辰;活像一懒猪,永沉生死轮。十八 悉迦拉比杜长老偈小传:名Sigalapitu(意为悉迦拉之父)。生于舍卫城,他婚后得子名悉迦拉。后皈依佛出家,依佛谕教修习“骨想业处”,在林中坐禅时,林中守护神为使僧精进说了此偈。僧听后自强不息,修成罗汉。为感谢树神的激励,又重复了此偈。偈陀18林中一比丘,遵照佛法修;取念骸骨相,骨相遍世间。我想此沙门,必可断贪求。《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④李斯·戴维斯夫人认为,这些描写自然景物的长老偈可以和雪莱、济慈的诗比美。长老们顿悟圣道,得到罗汉果位时,都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法乐。请看古拉长老的这首感兴诗偈:“专心持止观,自可得法乐,纵有五乐音,如何比此乐?”(第398偈) (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③就在这时,向这边走来的世尊以神通观见到鸯掘摩那将犯 ... 母的五逆罪,便立即从眉间放出光明,佛陀的毫光瞬时照彻了整个山林。鸯掘摩那正欲弑母时,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只见整个山林都被一团祥光包裹住,便很奇怪地问母亲:“这是什么光照到山林,该不是国王 ... 士兵来攻伐我吧。”鸯掘摩那的母亲便用颤抖的声音对儿子说:“这不是世间燃的火光,也不是日月的光明,也不是天帝释或大梵天身上的光。林中的鸟兽见到此光都不会惊恐怖畏,反而鸣叫得比平常更好听。因为这光明的清净祥和,使沐浴到它的人都愉悦无量。这一定是世尊放出的光明,一定是世尊以天眼观照到你,将要度你,所以来到这里。”这时,鸯掘摩那也听到佛说“不要 ... 母”的声音,他禁不住欢喜跳跃起来,大笑着道:“我师父早有教诫对我说,如果你能 ... 害母亲,并且能将沙门瞿昙也 ... 了的话,我保证你一定能上生到大梵天。看来,现在沙门瞿昙是送死上门来成就我。”于是鸯掘摩那便扔下母亲,说:“母亲,您且待在这儿,等我先 ... 了沙门瞿昙,然后回来吃饭。”三只见向这边走来的世尊,身体犹如一堆聚集的黄金,从他身上放出的光芒照耀四周。鸯掘摩那拔剑在手,笑着说:“今天这个沙门一定是死在我手上了,其他的人要经过这条路都要 ... 大众一起才敢过,这个沙门居然敢独无伴侣一个人前来,看来他今天定死无疑。”见鸯掘摩那 ... 气腾腾地提剑跑过来,世尊便转身向来时的路上徐徐行步,鸯掘摩那奔驰在世尊的后面,但无论他怎么狂奔,都赶不上世尊。气急败坏的他便大声地喊道:“停下,停下,你给我停下,沙门。”只听世尊在前面说道:“我已停下了,只是你还没有停下。” 鸯掘摩那听后,气喘吁吁地在世尊后面边追边说:“你明明在走,却说是我没有停下来,你说说看,你停下来了只是我还没有停下来是什么意思?”世尊便说一偈言:“世尊言已住,不害于一切,汝今有 ... 心,不离于恶原。我住慈心地,愍护一切人,汝种地狱苦,不离于恶原。”《长老偈》◇ 邓殿臣 译十九 昆扎勒长老偈小传:名Kundala,舍卫城婆罗门种。青年时随佛出家,但因心中不能平静,迟迟未得果位。一天外出化缘,见到了修渠者、造箭人和做车轮的木匠。回来午休时回想起一路所见,心想:水可随人意而流动,木可随人意而变形,我为何不能调伏自心呢?于是专心修练,终得罗汉果位。偈陀19修渠者治水,造箭者调箭;木匠凿木料,持戒者调心。二十 阿吉得长老偈小传:名Ajita。舍卫城宰相之子。当时有一位名叫巴沃里的苦行僧,阿吉得先从他出家学道。后来阿吉得以疑难问题去佛处请教。佛给以满意的解答,于是阿吉得从佛出家,修观成罗汉。偈陀20于死无所惧,于生无所恋;我有遍知智,身躯抛一边。《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⑤佛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诸有情生活在这尘世之中,总被贪婪、爱欲、瞋怒、痴愚、恐惧、忧愁、顾忌所苦恼着,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平静;长老们一旦通过禅观断除这一切困扰,自然会感受到无可比拟的法乐。长老们大都是听佛说法,从佛得取止处,依佛所说修习止观,从而悟道证果。因此,他们对佛陀的感激之情洋溢于诗偈中的字里行间。(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④鸯掘摩那听佛说后不由一振,心想:难道我的所作所为是在造恶?但我师父明明亲口对我说这样作是在行大祠,能获得极大的果报。并说如果真能将 ... 死的一千个人的手指作成指鬘,命终以后就能生善处天上,而且如果还能 ... 死自己的生母,以及沙门瞿昙的话,就一定能上生到大梵天。等他想到这里,佛陀运用神力,令鸯掘摩那的神识一下子豁然开寤:但梵志的书中也有这样的话:“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时时亿劫乃出,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脱者令解脱。”我奔跑的速度,能追赶上象、马、车乘以及一切人,但这个沙门在我前面缓缓步行我却赶不上他,想来他一定就是书上所说的如来吧。想到这里鸯掘摩那便停止追赶,丢下利剑对世尊说道:“世尊今天为我说微妙的偈语,让罪恶累累的人今天才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行恶与修善,这都是仰仗世尊您的威神力,请让我向您敬礼,并请求出家成为您的弟子。”于是世尊便向鸯掘摩那说道:“善来,比丘!”即时,鸯掘摩那便须发自落成了沙门,并自然而然地三衣着身。世尊接着对鸯掘摩那说偈道:“汝今已剃头,除结亦当尔,结灭成大果,无复愁苦恼。”由于信心坚固,鸯掘摩那一听完世尊的偈语,便诸尘垢尽,证得法眼净。现比丘相的鸯掘摩那便跟着世尊回到了舍卫城的只洹精舍,入僧团数。四由于民众的激忿,波斯匿王决定 ... 四部之众去镇压鸯掘摩那。临出发时,波斯匿王想:对这件事我应该禀告世尊,听听世尊有什么说法,再奉命执行。于是波斯匿王率四部之兵来到世尊住的地方,作礼在一边坐下后,只听世尊先开口问道:“大王,今天将要到什么地方去?身上沾满尘土来到我这里。”波斯匿王回禀世尊说:“如今在我国出现了一个大恶贼叫鸯掘摩那,极为凶暴,对生灵无有一点慈心,滥 ... 无辜,致使人民流离失所,国土丘荒。他将获取的人 ... 死,用人指作成鬘系在颈上。这简直是个恶鬼,不是人,所以现在我要去诛伐那恶魔。”《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二十一 尼拘留陀长老偈小传:名Nigrodha,舍卫城婆罗门种。只园精舍布施给佛时,得见佛之庄严相好,遂随佛出家,修止观,得神通,享禅悦。偈陀21生死有轮回,我自无所怖;我师知涅盘,涅盘如甘露。比丘循圣道,可达高妙处。二十二 吉得克长老偈小传:名Cittaka,王舍城一富有婆罗门家庭出身。去竹林精舍拜谒佛陀,听法出家。得念处在林中修禅成罗汉,僧众问及林中情景,他以是偈回答。偈陀22头顶生美冠,孔雀有蓝颈。游于卡朗林,引颈妙声鸣。风雨添凉意,鸣声转融融,我正修禅观,声动林中僧。《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⑥诗偈中有不少优美的颂佛诗,如塞那克长老偈:“世尊说妙法,身上放光明;天人尊为师,龙象大英雄。”(第288—289偈)。又如乌陀夷长老所说偈:“尘世生佛陀,未染一世尘;犹如水中莲,出水自清新。”(第201偈)有些诗偈又是富有哲理的箴言,如梵授长老偈:“无漏得解脱,无瞋心安宁;八风吹不动,断除贪瞋痴。”(第441偈)。萨跋卡弥长老偈:“鹿被巧计擒,鱼被食饵钓;陷阱捉猕猴,五欲逼人苦。”(第454偈)。大迦旃延长老偈:“眼见一切物,耳听一切音,智者虽睹闻,纤毫不入心。”(第500偈)。高达德长老偈:“乐时高仰首,苦时低垂头;愚人无真知,时时有罪受。”(第662偈)(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⑤世尊听后说道:“如果大王看见鸯掘摩那信心坚固,出家学道,大王您将怎么办?”波斯匿王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我也会对他承事供养,随时礼拜的。但是,世尊,鸯掘摩那是个大恶人,没有丝毫的善念, ... 害了那么多人,他能有心出家学道吗?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吧。”不想鸯掘摩那就坐在离世尊不远的地方结跏趺坐,正身正意,默作观想。听波斯匿王说完,世尊便伸出右手指着鸯掘摩那,对波斯匿王说:“这就是您要讨伐的恶贼鸯掘摩那。”波斯匿王一听此言,顿时恐惧失态,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看到惊惶失措的波斯匿王,世尊宽慰他说:“不要害怕,您可以到他跟前去,你们交谈一下吧。”波斯匿王听佛说后,稍作镇静,便走到鸯掘摩那跟前,问道:“你姓什么呢?”鸯掘摩那回答道:“我姓伽伽,母亲的名字叫满足。”波斯匿王听后向鸯掘摩那敬礼,坐到一边说:“希望你能安乐在正法之中,不要懈怠,修清净梵行,得尽苦际,我会尽形寿供养你的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说完后波斯匿王便回到世尊的座前,面露希有之色赞叹说:“不能降的能使降,不能伏的能使伏,真奇怪啊,真奇怪啊,能够降伏这样极恶暴戾的人,过去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愿世尊长寿无疆,世间生民能够久蒙佛恩,得免种种灾难。国事繁多,我就告辞先回城池了。”世尊便说:“大王看着办吧。”于是波斯匿王便起驾回宫。五出家后的鸯掘摩那住在阿练若处,着五纳衣,持钵乞食。时间久了身上披的袈娑已经很破烂了,他便缝补以后再穿上。身着弊坏衣的鸯掘摩那喜欢在闲静处独居露坐,精进行持头陀行,由于信心坚固,行持无惧,鸯掘摩那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二十三 高萨拉长老偈小传:名Gosala,出身于摩偈陀一富有家庭。因他人带动,归入佛门,到山林修念住,由母亲供养斋食。一天,他托钵回乡,母亲以蜂蜜、砂糖、奶饭为供。他将斋饭带到林中用过,坐禅修观,身心安宁,成为罗汉,又回到原住的山林之中。此偈讲述了这一过程。偈陀23我在竹林中,用过蜜、糖、饭,深解世尊教,五蕴生灭变。禅观自修练,得果回林山。二十四 苏干陀长老偈小传:名Sugandha,舍卫城婆罗门种,家殷富。出生前,尚在母体中时,其母及所居室便有香气。待出生时,更是香溢四邻,父母因此为他取名“苏干陀”(意为“妙香”)。入佛门后从摩诃塞拉(Mahasela)师学道,修观七日便成罗汉。偈陀24出家一年整,修证得三明。观知微妙法,佛教已持行。《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⑦佛陀入灭后,僧团似乎很快走向了 ... 堕落,持正法者日少,逐名利者渐多,这很自然地引起了长老们的不满和忧虑,并且反映在他们诵出的诗偈里。请看帕 ... 利耶长老偈:“大雄世间主(指佛陀——译者注),往昔曾住世;而今比丘僧,行同世尊否。”(第921偈)。“出家修道人,舍弃财、妻、子;却因一勺饭,而为不义事。”(第934偈)。“饱腹而仰卧,无聊话语多;言而不及义,我佛所弃唾。”(第935偈)。再请看菩须长老偈:“懒惰懈怠者,利养唯追逐;不愿林中居,只喜村镇住。”(第962偈)。“此等痴愚僧,于师不敬重;行如野驽马,不随驭者行。”(第976偈)。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家也许熟悉的阿难长老的两首偈:“善友已失去,佛亦早涅盘;观身修念住;道无诸友伴。”(第1040偈)。“旧友已离去,新友不随愿;而今只余我,独自修禅观。犹如笼中鸟,又遇阴雨天。”(第1041偈)。《长老偈》中反映出的这种情况,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佛灭以后的早期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⑥一天,他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看见临生产的妇女由于生不下胎儿非常的痛苦,便想到:众生真是痛苦啊,受胎无限。饭食后他便来到世尊住的地方,顶礼佛足后坐在一边对世尊说:“我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看到一妇人身有重妊痛苦不堪,当时便想:众生怎么会受这样的痛楚?”世尊听后告诉他:“如果你再看到那个妇人,便对她说:‘我从贤圣生以来,未曾 ... 生。’假如你能至诚地对那妇人这样说,便会令她顺利生产,子母无恙。”第二天,鸯掘摩那入城乞食来到那妇人住的地方,真诚地对妇人说:“我从贤圣生以来,更不 ... 生,持此至诚之言,使胎得解脱。”说完后妇人真的顺利地生下了小孩。由于鸯掘摩那曾经 ... 人无数,舍卫城的人只要一见到他来乞食便会互相传言:“这就是那个 ... 人恶魔鸯掘摩那,曾经被他 ... 害的众生不可计数,现在他还敢来城中乞食。”出于仇恨,人们便随手捡起瓦片、石块打他,更有愤怒者还用刀来斫他,鸯掘摩那常常被伤得头面流血,衣裳破裂,乞不到饮食。这天,鸯掘摩那又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只好在一片唾弃声中默默地走出舍卫城,来到世尊住的地方。世尊见到满身血污,伤痕累累的鸯掘摩那时,心怀悲愍,便安慰他说:“鸯掘摩那,你一定要忍受这种折磨,这是将你永劫应该承受的罪报,让你现在来承受,是重报轻受啊。”鸯掘摩那向佛顶礼后在一面坐下,望着慈悲的世尊他说:“我信心坚固地听闻法句,信心坚固地行持佛道,信心坚固地亲近善友,便能证得灭尽之果。我本来是一个大恶贼,人们都称我为鸯掘摩那,在生死无依的漂流中,是世尊您拔济了我,让我成就觉悟的道业。我本来的名字叫无害,却 ... 害众生不可计数,现在我才真正配叫无害,因为不伤害一切众生的原因,现在的我清净的身口意连要去伤害他人的想法也没有。 ... 弓箭的人能够调角,航船的人能够调水,木匠能够调木,智者能够调身。有的人要用鞭杖才能使他降伏,有的人要用言语才能让他屈服,世尊竟有如此的大威力,没有用刀杖就令我降伏。过去我犯的过恶今后一定不会再犯,就像乌云消散,日月的光明得以重现,不论老少还是壮年的比丘,只要依照佛陀教法修行,都会如乌云驱散日月重辉一样给世间带来光明。现在我承受少量的痛苦,饮食知足,尽脱一切的轮回之苦,不会再来此世受生,所以我每天都法喜充满。”听了鸯掘摩那的这番话,世尊感到非常满意。《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二十五 难迪亚长老偈小传:名Nandiya,意为“快乐”。因其出世使父母得大快乐故名。迦毗罗卫城释迦种,阿努律陀等王子出家时他也随同出家,修观成罗汉。一天,魔罗作祟,百般恐吓。僧说此偈,以训魔罗。偈陀25 今有如是僧,心常慧光明;已得最高果,达于罗汉境。魔罗来恫吓,必自坠苦痛。二十六 乌跋耶长老偈小传:名Ubbhaya,本为一王子,尼乾陀(Nigantha)曾让他问佛陀一极难回答的问题,但佛陀却给予了令人满意的解答,他由是皈佛出家,终修成罗汉。偈陀26 佛属太阳族,妙法佛讲述;听法悟灭谛,准确无差误。《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⑧这264位长老既是诗偈的作者,又是诗偈中的主人公(因为他们写的都是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大都是佛的声闻弟子,与佛陀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或稍晚一点。因此他们诵出的诗偈大都在第一次结集时收入到经藏中;这些诗偈可看做佛时僧团和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只有几位长老的情况有些特殊,其中包括阿难和阿努律陀。阿难和阿努律陀虽然是佛陀的上首弟子,但他们的诗偈却是在佛陀入灭后,他们自己也行将去世的时候诵出的。所以这些诗偈(第892—919偈、第1017—1055偈)肯定在他们也曾参加的第一次结集时尚未辑入,估计在第二次集时才入选的。 (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⑦六对于鸯掘摩那的经历,比丘们都感到不同寻常,于是他们去问世尊:“鸯掘摩那过去作了什么功德,今生天资聪明智慧,相貌端正英俊,世间少有?他又作了什么不善业,致使他作恶 ... 人无数?又因什么功德,能值遇如来,最后得证得阿罗汉果?”世尊便告诉诸比丘:“在过去久远劫中,有迦叶如来出现于世,迦叶如来入灭以后有一名为大果的国王统领国界。大果国王拥有八万四千宫人婇女,但这些后宫嫔妃都没能为国王生下儿子。国王求子心切便向诸树神、山神、日月、星宿祀祠祈祷,希望能求得一男半女。不久,国王的 ... 便有身妊,经过八、九个月的精心护理,生下一个男孩儿,相貌端庄世间希有。满月时,国王召集国内能瞻相的大臣,抱出小太子对他们说:‘请你们给我儿子观相并为他取个名字吧。’诸大臣看过小王子后便对国王说:‘太子长得极为奇妙,端正无比,面如桃花,将来必定有大力势,就给他取名叫大力吧。’对于这个天赐的儿子,国王对大力太子宠爱有加,任他享受世间的美味珍奇,带在身边从来没让他离开过自己。太子八岁时,与群臣一起向国王朝贺问讯,国王看着日渐长大且英俊健康的太子便对他说:‘你已像个男子汉了,我现在就为你娶妻如何?’但太子却回绝道:‘孩儿现在年幼,哪里需要娉娶。’国王听后只好作罢。好不容易等太子长到二十岁了,现在的太子越发挺拔威武,帅气十足,高贵超凡,国王看着爱子又忍不住对太子说:‘你现在已到成年,该我为你娶媳妇了。’哪知太子还是回绝说:‘我不需要娶媳妇,我愿意一个人过清净的生活。’因为太子不好男女事,国王便对身边的大臣们讲:‘我本来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求得一个儿子,现在他又不肯娶媳妇,自己不好乐五欲,愿意过清净无瑕的生活。’从此便给太子改名为清净。到了清净太子三十岁时,他还是洁身自好保持独身,无奈的国王召集群臣愁忧地说:‘我今年已常感身体衰弱大不如前,除了清净太子我又没有其他的儿子,现在想把王位授予太子,但太子又不爱乐五欲的享受,对王权也是视如草芥,他这样怎么能料理国事呢?太子誓不婚娶,如果绝后,那么若大疆山将无人接管,我该怎么办啊?’大臣们望着焦急无助的国王,便出主意道:‘不如想种种办法,使太子能够乐着五欲,如果他对世间法充满兴趣,王位岂不有望交给他。’于是国王便下一布告,向国人宣布:‘如果有人能使清净太子好乐五欲,国王将赐给他千量黄金,并诸多宝物。’《长老偈》◇ 邓殿臣 译二十七 楼摩瑟岗亥耶长老偈小传:名Iomasakangiya,意译为“毫躯”,因脚底生毫故名。迦毗罗卫释迦种。时有一位天神来问他何谓“贤善一夜经”,不能答,便去向佛请教。佛解答圆满,楼摩瑟岗亥耶生信,请求披剃。佛令他征求父母意见,母亲说他娇弱,不堪苦行,未准。为说服母亲,说了此偈。出家修成后又重复了此偈。偈陀27 野草处处生,藤蔓和茅蓬;以肩排开草,修禅得闲静。二十八 姜补迦弥耶子长老偈小传:名Jambugamiyaputta。皈佛门后在娑枳多城安缮林修练。其父见他不甚用功,便写出这首偈陀送他。他看后勇猛精进,得神通,成罗汉;亲友建寺供养。因是在父亲之策励之下修得果位,为表达感激之情,又重复了其父所示之偈颂。偈陀28 衣着不讲究,容面不打扮;戒行发香风,破戒始羞惭。《长老偈》是佛陀声闻弟子诵出的一部诗歌总集 ⑨桑普得长老是阿难的弟子,佛灭之后才出家,他参加了第二次结集,而且是为评判十事而组成的八人 ... 会的成员。显然,他所诵出的诗偈(第291—294偈)也只有在第二次结集时才有可能被收入经藏之中。 (摘自《长老偈》前言) ... 人魔鸯掘摩那的故事 ⑧七当时国内有一女子名叫淫种,精道于女人种种事,她听说国王下有如此的公告,便跑去对国王说:‘您赐给我千两黄金及诸宝物,我可以使太子爱乐五欲。’国王听后大喜,对她说:‘如果你果真能改变太子,我一定重赏你,决不食言。’此女子便问国王:‘太子现在在哪里寝宿?’国王就告诉她:‘太子在东堂上,那里没有女人,只有一个作侍卫的男子。’女人便要求说:‘愿大王敕告内宫,我入宫时不要阻拦我,能让我随意出入。’就这样,这位女子便在二更时躲在太子的门外佯装哭泣。入睡的太子被女人的哭声惊醒,感到很奇怪,起身问侍卫:‘这是什么人在这里哭泣?’侍卫报告说:‘是一个女子在门外哭。’太子便说:‘你去问她为什么深更半夜在这里哭。’于是侍卫跑去问那女子为何啼哭,女子说:‘我被丈夫抛弃了,无家可归,在外又怕强盗,所以在这里悲啼。’侍卫将打听的情况告诉了太子,仁慈的太子就让侍卫带那女子到象厩里去住。女子到了象厩还是啼哭不止,太子又让侍卫把她带到马厩,但女子到了马厩哭得更厉害了,无奈太子只好让侍卫将她带到自己的寝宫。进入太子寝宫后,女子还是哭个不停,这让太子大惑不解,便问她:‘为什么你到了这里还啼哭不止呢?’女子面露忧怯,回答说:‘太子,小女子一人单弱,内心极为恐惧,所以啼泣不止。’太子见她楚楚可怜,便说:‘那你到我床上来睡吧,这样可以不用害怕了。’女子到了太子床上后,不再啼哭,并迎身向太子作种种挑逗,使太子终于生起欲心。 八第二天,国王得知此事后欢喜无比,问太子:‘你现在有什么需要,我一定满足你。’太子便对国王说:‘大王,我需要您将现在统领的阎浮提内所有未出嫁的女子宣召入宫,让她们必须先来侍候了我,然后才能出嫁。’国王同意了清净太子的要求,并向全国发出布告:‘全国上下,所有未出嫁的女子,必须入宫先来侍候清净太子,然后再出嫁。’公告发出以后,各家都只好将未嫁女子先送给清净太子享受。当时城中有一未嫁女叫须蛮,在送往王宫时竟露形裸体在众人中走,自己也不感到羞耻。众女子见她这样都说:‘她还是长者家的女儿,而且名称远闻,为什么裸体在大众中走,与驴马有何区别?’须蛮听后回答众女子说:‘我们都是女人,难道女人见女人还有什么羞耻的,这里都是女人,只有清净太子是男子,等走到太子门口我再穿衣服。’众女子各自看看,是啊,我们都是女人,只有清净太子一人是男子,今日我们被迫受如此的侮辱,为什么不能像男子一样造反?于是众姐妹手持刀杖,身着铠甲,来到了大果国王那里同声要求:‘我们有两个愿望,愿国王听许。’见来势凶凶的人群,惊慌的国王问:‘你们有哪两个愿望?’众姐妹齐声说:‘如果国王想活,就 ... 了清净太子,如果要保留太子,现在我们就要 ... 您国王,我们不堪忍受清净太子对我们,对国家的蹂躏。’国王听后便说了一偈:‘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国王说完看着群起激愤的众人叹息一声:‘随你们的意去作吧。’就这样。众女子便将清净太子捆绑起来,拖到城外用瓦石将其打死。临死前,太子发誓说:‘你们将我枉 ... ,让我这样作都是我父王的意愿,现在我当受死也不敢推辞,但将来我一定要报这个冤仇,并且能遇到真人罗汉,令我速得解脱。’”世尊说到这里便告诉诸比丘:“当时的大果国王就是现在鸯掘摩那的师父,当时的 ... 就是他的师母,当时那些 ... 死太子的人就是今生被鸯掘摩那 ... 死的人,当时的清净太子,就是现在的鸯掘摩那。因此因缘,鸯掘摩那经历种种违缘,最后得遇佛,修行解脱成阿罗汉。”(完)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1)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4. 太平公主的黑化之路,从「 ”单纯少女”成长为搅动风云的掌权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往往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在这场历史大戏中,女性多半只能饰演配角,少有参政的机会。

  5. 当时演霍元甲红极一时却出家当苦行僧,妻子苦等16年痴心不改

    历史上的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这一人物形象也被很多明星大腕出演过,不过要说到最经典的一位霍元甲,黄元申绝对名列其中。

  6. 《突厥语大词典》这么描述中国:中国是3个部分,宋朝仅仅是东部

    提示:弥偶可杜句可汗的名字分明能唤起当年中国北方草原的「”婆罗门”记忆,这也曾经是我们的文化的一种来路,是一种在包容与接纳中不失自我的自信。比郁久闾婆罗门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喀喇汗王朝的一些可汗们,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汗名上加「”桃花石”。读史,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来路、文化的来路。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汗国、鲜卑汗国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

  7. 顺治皇帝出家之新版本,康熙皇帝亲笔御赐「 ”四字碑”为证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这是顺治皇帝的一首赞僧诗,即著名的《出家偈》。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业,黄卷青灯,清世祖顺治帝的一生堪称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大清帝国

  8.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9. 段誉有众多妻子,最后为什么还要出家为僧?连金庸都不好意思说

    历史上的段誉跟金庸写的段誉是相吻合的,后来出了家。让人很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段誉当上了皇帝,而且在有了很多老婆之后,还要出家。据历史记载,但是段誉统治的大理在当时发展的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那为什么他后来还要出家,到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10.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随机推荐

  1. 梦见遭遇“车祸”_周公解梦梦到遭遇“车祸”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遭遇“车祸”好不好

    从前面又开过来一个装载机撞了过来,自己也受了伤,在梦里按照法律判了终身监禁。梦中你的“车子”代表你的某些性格特点。

  2.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3. 生日祝福语_给好朋友生日祝福语真挚_生日语录

    亲爱的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让我的祝福陪伴你每一个春夏秋冬。给好朋友生日祝福语真挚1.留不住的是时间,带不走的是思念。

  4.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因误服 *** 而亡的皇帝们

       徐福为秦始皇寻长寿药,一去不复返,不知是借机跳槽,不跟嬴政合作了,还是发生了海难,或者是寻不到长寿药怕回来杀头?或者是寻到了,却自己享用起来?徐福如果真的寻到了长寿药,让嬴政吃了,嬴政就不会暴毙吗?他可是严刑酷法,杀了不少人。人是可以杀死的,他就想不到自...

  5. 禅门公案:云门饼

    云门胡饼云门文偃禅师,俗姓张,浙江嘉兴人。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创建了禅宗“一花开五叶”之云门宗。禅师常以各种方式接引、教化弟子,其中以“云门饼”最为有名。此公案又叫做云门糊饼、云门胡饼、韶阳糊饼。对于求佛问祖之事,文偃禅师却认为禅悟是超越一切文字形像之事的,任何执着都是偏离,与道相去甚远。

  6. 梦见驯鹿_周公解梦梦到驯鹿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驯鹿好不好

    做梦梦见驯鹿好不好?梦见狗猪_周公解梦梦到狗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狗猪好不好女人梦见驯鹿,显示出自己是个温柔,富有爱心的人,将会有健康可爱的宝宝。男人梦见驯鹿,表明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因此在事业上能够不断创新,取得优异的成绩。梦见喂驯鹿吃东西,在爱情方面有好运气。梦见驯鹿走进自己家院子,将受到有力人士的积极援助,而获得名声和地位。

  7. 五百罗汉系列—第311尊-会法藏尊者

    第叁佰壹拾壹尊--会法藏尊者会法藏尊者,为阿弥陀佛的前世身。原是一位国王,捐弃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说之圣教、经典等;经典含藏众多之法门,故有此称。以其所闻教法护持不失,聚集众多,故《无量寿经》译作“法藏”,即法的积聚之义。法藏,音译昙摩迦、昙摩迦留。

  8. 开元之治是哪个皇帝? “开元盛世”是由唐朝哪个皇帝开创的?

    唐玄宗 唐玄宗 唐玄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唐玄宗(李隆基), 生于垂拱元年(685年), 卒于宝应元年(762年), 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自唐朝后期起, 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 唐高...

  9. 淡然处之是什么意思?

    【拼音】dànránchǔzhī【解释】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出处】【例子】【近义词】淡泊明志【反义词】勇往直前【相关】百度“淡然处之”

  10. 历史上佛教为什么多次被灭?统治者为何厌恶佛教,道教为何幸存?

    隋唐时期,佛教蓬勃发展,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佛教有多兴盛,但是佛教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有不少统治者曾经下令要消灭佛教,命令百姓要信仰其他的宗教,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武和一宗的灭佛事件。为什么佛教遭到了当权者的厌恶呢?儒家主张积极的入世,而佛教主张出世。在打击佛教的同时,统治者也开始大力提倡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道教,主张清欲无为,在人们的心灵上也实现了一种救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