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故事:蒲公寻鹿现普贤 舍身崖上建金顶的故事

编者按:你去过峨眉山吗?金顶想必去过了吧?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蒲公用自己的慈悲成就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金顶普贤菩萨像(凤凰网佛教) >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为峨眉金顶的四大奇观。朝望日出,红霞满天,流光溢彩;暮看云海,堆絮积雪,银浪千层;晴见佛光,五色斑斓、虚明朗耀;夜睹圣灯,珠玑点点,灿若繁星。 >金顶,亦称“普光殿”、“金殿”,座落于四川峨眉山顶峰海拔3077米高处,在峨眉山是地势最高的佛教寺院。寺内原有的古寺普光殿,供奉普贤菩萨塑像。 >据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峨眉山下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名叫蒲公。他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护飞蛾纱罩灯,宽仁厚道,心地慈善。一天,蒲公上山采药,进树林时,发现地上有两行状如莲花的新脚印,仔细辨别,确认是糜鹿留下的痕迹,便循迹追踪,攀上峨眉主峰,始终未发现麋鹿的踪影。 >蒲公沿陡岩久久徘徊不归,走到舍身崖边,随意俯首眺望,见有二鸟飞过,叫道:“佛现了!佛现了!”继而见一只五色光环从云中喷薄而出,如扶桑初日,吞吐山岩,圆晕数重,光若车轮,环中虚明如悬镜。公见自身现于镜中,举手动足,影亦随之,无不相映,不禁骇异,欲呼,直到异像消失,才兴奋而归。 >是夜,蒲公梦见一僧人对他说:“施主,你有齐天洪福,必将成就大事,你若愿知白天所见光环为何物,可到洛阳白马寺请教天竺高僧。”蒲公听信,第二天便背上行囊奔赴洛阳白马寺。 >蜀道崎岖,路途遥远。蒲公年老体衰,手拄木棍,意向佛心,执着前行。历经艰辛的旅途跋涉,蒲公愈发显得衰老了,但他乐观开朗,奋力向前,五个月后终于来到白马寺。 >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热情接待了蒲公,听完他的叙述,甚是感动,喜悦地说:“施主,你平素广行善事,与佛结缘,那日光环昼现,乃普贤菩萨显示佛相,意欲把峨眉山作为他的道场。请施主及早开山立寺。” >蒲公闻知,乐不可言,顾不得体虚力乏,星夜兼程返回峨眉山。到家后,他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及乡里乡亲,通力合作,在峨眉山顶普贤显相的舍身崖边建起一座庙宇,取名“普光殿”。它是峨眉山最早落成的寺院,也是普贤在峨眉山的第一处道场。此寺因高筑山顶.易遭雷击,故屡建屡毁,如今已片瓦无存。 >明万历年间,有位法号妙峰的和尚,四方募化,筹得银两,在湖北荆州铸造了四座可拆可合的铜殿,分赠五台、峨眉、九华、普陀四大佛山。其中的一座运到峨眉山普光殿寺址,组合成殿。这座铜殿高8米,宽5米,深4.5米,全部用铜片焊成。殿中供奉普贤菩萨铜像,四周铸有上万个小佛像;殿顶掺有真金,在阳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因此人们称之为“金殿”。 >清代,月照和尚重建金顶,因铜价过贵,便改用砖木构筑,以铅皮盖顶,红日一照,银光闪烁。不幸的是,此顶日后又遭火灾,毁之一炬。现仅存铜碑,正面刻“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顶记”,背面刻“峨眉山普贤金殿碑”,为王羲之和褚遂良的题字,清晰可辨。 >1984年,金顶再度重修,砖木结构,琉璃瓦铺顶,鎏金溢彩,金碧辉煌,昔日的华彩重现眼前,明代朱元璋曾为金顶作过一幅有趣的楹联: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交黄金。 >节选自《中国寺庙故事》1994年版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故事:蒲公寻鹿现普贤 舍身崖上建金顶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猫哭耗子的歇后语

    猫哭耗子的歇后语答案是:假慈悲解释:猫本来是吃老鼠的,老鼠死了猫去哭肯定就是装的啦。不怀好意,,所以就出来这么句话,平常生活中用来说一切不怀好意的人故做好事。

  2. 什么是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佛教创立初期一方面批判婆罗门教义,同时也反对非婆罗门教的各教派。如“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六道轮回”随着自己善恶行为,或生天界而为天人,或生人界而为人,或为阿修罗--一种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战斗的神,或为畜生,或为鬼,或堕地狱。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犹如车轮没有始终地转着,所以叫做轮回。

  3. 南水北调挖出「 ”巨龙”,距今超6000年,专家:龙的存在铁证如山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龙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古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关于龙的成语数不胜数,比如:叶公好龙、人中龙凤、攀龙附凤等等,就连现在,中华民族都自称龙的传人!在传统的观念中,「”龙”被视为虚拟的形象,《汉语大词典》将「”龙”解释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长久以来,人们已经接受「”龙”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这种说法,但在南水北调中挖出的「”巨龙”很有可能颠

  4. 关于榜样的成语_描写榜样的成语_猜成语网

    含有榜样的成语、表示描写榜样的成语:18条关于榜样的成语及解释。指不贪多,不外求,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德为人表——品德高尚,可作为他人的榜样。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自身先做出榜样。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作为民众的好榜样。给世世代代的人留下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5. 漫漫求索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悠悠,人济济,风雨飘摇,思绪杂然,凌驾于回忆与畅想之上。一条青葱的小路,陪伴着,走完了小学的时光。也许是为了博夺别人一笑,骑车故意扑倒在麦田,引起路旁人一阵哄笑。一颗童心已渐渐淡去,路上,只留下同伴们的讨论声。一幅幅跳动的剪影,仍在咆哮,在飞奔。站在路的一端,仍望不见终点,却丝毫没有感到疲倦,但那已不是轻车熟路。这条路伴随着滴滴沉重,艰难地伸向远方。

  6. 求“君临天下”,下一句 | 历史新知网

    君临天下,只念婵媛。婵媛chányuán1、婵娟;姿态美好的样子。君临天下,坐拥仙媛。

  7. ... 个性说说短语大全 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 ... 手-感人的情话

    在一个足够聪明的男子面前,它会展露给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纯白艳红,呈现另番甜美的面貌。如果是,那只能说明这不是爱情!

  8. 二战德军发起闪电战,装甲和空中打击,哪支是战场主战力量

    因此,有很多二战研究者认为,德军能够在闪击战中取得突然袭击的胜利,空军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翻开二战德军参与的重大战役,基本上都是空中打击开始,装甲兵团重点进攻,陆军步兵整体推进的顺序,很难说谁是贡献最大的主战力量。

  9. 主题婚礼推荐 让你的婚礼与众不同

    主题婚礼推荐让你的婚礼与众不同古装主题婚礼古装婚礼,以其热闹隆重深受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喜爱,同时也是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新人的首选。水果主题婚礼以水果作为婚礼的主题是时下最为新颖、个性、时尚的婚礼了。

  10. 矫世励俗是什么意思?

    【拼音】jiǎoshìlìsú【解释】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矫世励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