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悬壶远志秋分的节气标志着踏入真正的秋季。秋分这一天,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是一年节气变化中比较具有转折意义的时节。对于人体而言,秋分之后的健康维护,首先要防外邪入侵。

【原创】悬壶远志 秋分的节气标志着踏入真正的秋季。秋分这一天,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是一年节气变化中比较具有转折意义的时节。对于人体而言,秋分之后的健康维护,首先要防外邪入侵。秋天风高物燥,燥邪为患,一般来说,初秋之时,由于尚有暑热的余留之气,温燥入侵比较多见;进入深秋,所谓「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寒意渐重,凉燥渐多。 秋季润燥,是人人都知道的健康养生法则。但是,燥邪分温凉,对应的饮食调养,是该清润还是温润,还需辨识自身体质,对症实施。比如:在国人餐桌上出镜率极高的银耳雪梨羹,长于清润,非常适宜于温燥所致的咽干喉燥、干咳,若是体虚里寒,兼外感秋凉燥邪而出现身体不适,此汤羹就不合适了。 如何区分温燥和凉燥? 温燥:由于暑热之余气,或是感受秋天之燥邪而发病,为秋燥之偏于有热。初起表现为: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干咳无痰、或咳痰多粘、舌质红、舌苔薄而燥等,主要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温燥的特点是表证偏于风热,津亏较重,甚至化热伤络,出现胸痛咯血,舌红苔黄等症。 温燥入侵常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很多人以为是一般感冒,或是上火,自行服用感冒药和抗生素,由于药不对症,一则导致难以痊愈,拖的时间比较长;二则伤身,不利健康。 凉燥:因秋凉燥邪入侵而发病,为秋燥之偏于寒者。初起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外感秋凉之燥邪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嘴唇干裂、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主要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凉燥入侵通常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凉燥而致的津气干燥。凉燥侵袭,上呼吸道不适最要命,症状轻则出现声音沙哑,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干咳等;而体质差一些的人,特别是老人可能出现咳嗽气喘不停、无法安心入眠,并将这秋咳一路带入冬季,转变为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 温燥和凉燥的饮食调养原则 秋天空气干燥,人体也易丢失水分。古人云「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是,白天补充盐水,晚上饮用蜂蜜水,可以最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又不至于快速流失。这个水分补充的法则,不仅是秋季抗燥、保持皮肤水分、延缓衰老的饮食美容原则,也是防秋燥便秘的良方。不过,「 ”晚晚蜜汤”,一些脾胃虚寒、大便稀溏的人很难耐受,需得根据各人体质,调整饮用时段。 秋天燥邪为患,饮食上,应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烧烤、油炸食品,特别是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以及烟酒等。这些热性食材,通常在烹饪中还要失去不少水分,食后易上火,加剧燥热的症状。当然,只用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也不大,但注意不要常吃、多吃。 天凉好个秋!秋季来临,凉而未寒,此时,饮食宜补。古语说:「 ”补冬不如补霜降”,意即秋补更甚于冬补。羊肉、栗子都是秋补极好的食材,秋意渐浓时,来个美味的羊肉清汤和栗子淮山粥,都是非常不错的。说起来,当归羊肉汤也名声赫赫的药膳,但当归比较温燥,秋燥为患的季节,不建议饮用此汤。 秋季食疗推荐食谱 温燥食疗之推荐食谱: 川贝炖雪梨(每人份) 取雪梨1只,挖去核,填入川贝粉3克,加冰糖适量,加少量水,文火炖熟,吃梨喝汤。梨味甘性寒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养血生肌之功,对于温燥犯病、痰热咳嗽者疗效最佳。但需注意,甜食滋腻,容易助湿、生痰,放冰糖亦应适量。 凉燥食疗之推荐食谱: 姜苏杏仁茶:(1-2人份) 取生姜3克、紫苏叶5克,杏仁5克,煲煮,去渣饮水。此茶特别适宜于凉燥、咽喉干痛比较明显者。此茶也可去生姜。生姜伤津,若加生姜则不可多饮,症状减轻或消失即应停用。 秋日补脾益气推荐粥品 栗子淮山粥(3-4人份) 取栗子250克、淮山250克、粳米100克;栗子去壳,滚水拖过,去衣;淮山洗净,去皮切断;粳米淘洗干净,全部用料放入砂锅中,加净水适量,中火煮沸,慢火煲至粥粘稠、栗子和淮山绵粉,即可。此粥长于健脾胃、止泻,是秋令时节滋补养身的当季理想粥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秋分秋分时节栗子养生健康生姜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