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各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如果心灵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响了,到达了“如如不动”的境界,此时再去看山、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不再执迷于是山还是水。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各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称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很喜欢其中的一句佛家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禅是要靠自己领悟的,禅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心传心”。每个人对禅的看法可能不一样。有人说,禅是一种智慧,有人说,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有人说,禅是一种哲学,还有人说,禅其实什么都不是,禅关注是人心。世界缤纷杂乱,往往容易只看到表象。如看山、看水,只看山、水本身,山当然是山,水当然是水;但如果从山、水对人的心灵的影响来看山、水,其实山、水没什么区别,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如果心灵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响了,到达了“如如不动”的境界,此时再去看山、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不再执迷于是山还是水。 >(摘自《曹溪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