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弘景与白云乡

瑞安陶峰镇原来叫做“白云乡”,为什么叫白云乡呢?这要从很早以前,陶弘景和梁武帝之间的传说讲起。 陶弘景在南齐朝廷里做官时,和当时还没有当皇帝的雍州刺史萧衍是好朋友。后来陶弘景不愿当官跑到瑞安(当时叫“安固”)的福泉山中隐居下来了。 陶公有个习惯,每日天亮前起床在炼丹崖上 ... 练功。因陶公曾替福泉山中的白龙娘娘治好病,白龙娘娘很感激他。她每日总在这个时间伴着白云守护在炼丹崖周围。陶公从寅初练到辰初收功,白龙娘娘也到辰初才退入龙潭。那些白云就慢慢升上山顶,飘入天空,变出各种形状,有的像鸟儿飞,有的像鱼儿游,有的像马儿跑,有的像仙女舞,格外好看。陶公看着这些白云,心中有说不出的舒服。 后来,陶公的好友萧衍当了皇帝,非常想念陶公。他得知陶公在福泉山隐居时,就多次派钦差到福泉山请他回朝帮助治理国家,都被陶公好言回绝。有一次,诏书中问他,山中到底有什么好宝贝恋住你了? 陶弘景回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能持赠君。” 后来,大家就把福泉山附近几个地方叫做“白云乡”。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陶弘景与白云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陶弘景

    陶弘景,中国南北朝时道士。陶弘景虽归隐山林,但“心存魏阙”。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伐齐,陶弘景因与萧衍宿有旧谊,遂派弟子戴猛假道奉表,葛洪援引图谶,以“梁”字为国运之号,以示拥戴。陶弘景道教思想宗于老子、庄子及葛洪的神仙方术学说,同时,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

  2. 著名的道家茶人之陶弘景

    道家最伟大的茶人大概要算陶弘景。陶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同时也是大医学家。陶弘景曾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唐代著名道家茶人大概首推女道士李冶。李冶,又名李季兰,出身名儒不幸而为道士。德宗朝,陆羽、皎然在苕溪组织诗会,李冶是重要成员,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是这一僧、一道、一儒家隐士共同创造了唐代茶道格局。陆羽《茶经》中老庄道家思想肯定受到李冶的影响。这两条,都是道家茶文化的主要思想。

  3. 山中宰相

    梁武帝那么重视茅山的信息,一定是山中住有高人。梁武帝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征求他意见,他身在方外,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人物,所以当时人都称他为“山中宰相”。只是有军国大事,仍然派人咨询,“山中宰相”的名声便是这样形成的。陶弘景所属的道派叫上清派,从他隐居茅山之后,茅山实际成了该派的中心,史称茅山宗。

  4. 陶弘景与白云乡

    瑞安陶峰镇原来叫做“白云乡”,为什么叫白云乡呢?这要从很早以前,陶弘景和梁武帝之间的传说讲起。陶弘景在南齐朝廷里做官时,和当时还没有当皇帝的雍州刺史萧衍是好朋友。后来陶弘景不愿当官跑到瑞安的福泉山中隐居下来了。陶公看着这些白云,心中有说不出的舒服。陶弘景回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能持赠君。”后来,大家就把福泉山附近几个地方叫做“白云乡”。

  5. 陶弘景改写药书,不 ... 物命的历史典故

    改写药书,不...物命(出自《梁书》陶宏景①,字通明,母霍氏,梦天神举香炉至家而生。宋末为诸王侍读②,齐永明中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隐居句曲、华阳、洞天。与梁武帝有交情,常入山请教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临终以袈裟覆体,安然脱化,年八十五,谥贞白先生。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职务是给帝王讲学。

  6. 陶弘景与陶山

    相传南北朝时,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政治家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曾在瑞安陶山隐居多年,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动人的故事。陶山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北部。陶弘景在屿山、福泉山居住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屿山改名为陶山,在陶山背建通明寺,在福泉山建福泉寺,在獐儿岩外绿溪东首建贞白祠。陶弘景的故事一直在陶山人民口头流传着。

  7. 陶弘景的个人生平 陶弘景的个人成就有哪些?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个人成就>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又和炼丹有关。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文学方面>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绝大多数均已散失。

  8. 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

    >厌倦了官场的陶弘景隐居于茅山以后,每天所做的就是看书、修道。相比于其他道士来说,陶弘景看得可不止是道家的经典,而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尽管陶弘景和萧衍在年轻时就关系很好,但是这并不是打动他出山的理由。将历法献给萧衍,只是对既往两人友谊的体现;而在送出历书以后,陶弘景还是安安静静地隐居在茅山,当他的清闲道士。

  9. 《琅琊榜》中梅长苏历史上原来长这样

    对于最近流行的《琅琊榜》,不少人有疑问,它到底说的是哪段时期的历史?梅长苏是史上何方神圣?>>《琅琊榜》中梅长苏>历史背景或是南梁王朝,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历史上的陶弘景>电视剧《琅琊榜》里一口一个大梁王朝,史上有名的梁朝有两个:一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梁朝,由萧衍建立;一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北方的梁朝,由朱温建立。

  10. 揭秘:《琅琊榜》中梅长苏系史上何方神圣?

    对于最近流行的《琅琊榜》,不少人有疑问,它到底说的是哪段时期的历史?梅长苏是史上何方神圣?历史背景或是南梁王朝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电视剧《琅琊榜》里一口一个大梁王朝,史上有名的梁朝有两个:一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梁朝,由萧衍建立;一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北方的梁朝,由朱温建立。陶弘景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这个角色倒是和梅长苏能重叠。

随机推荐

  1. 梦见耻辱_周公解梦梦到耻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耻辱好不好

    做梦梦见耻辱好不好?梦见耻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耻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预示你将轻视道德,并因此而有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梦见被羞辱,你的内心觉得很丢脸,那是表示你曾经一定为了某件事而受伤过,至今耿耿于怀。梦见被侮辱,预示不久要与人打架。梦见侮辱比自己地位高的官员,要提职增薪。

  2. 感恩父母亲祝福短信

    爱暖我一生,我用一生回报――感谢母亲!

  3. 别人都是母凭子贵,钩弋夫人在儿子册封前,为何会被汉武帝处死?

    紧接着汉武帝就把这个女子带到了自己车里宠幸了一番,回到皇宫之后册将其封为拳夫人。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怀胎14个月,给汉武帝生下了皇子刘弗陵。过了几天,汉武帝突然指责钩弋夫人,还把她关了起来,没过多久钩弋夫人就丢掉了性命。别人都是母凭子贵,钩弋夫人却在儿子册封前,被汉武帝提前处死,这是为何?话是如此,可汉武帝仅凭个人猜测,在钩弋夫人没有犯错的情况下,就逼她去死显然有些过于武断和残忍。

  4.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 ... 功臣 为何秦始皇却没有动他们呢

    秦始皇之所以不诛...功臣,是因为他没有诛...功臣的必要性。第一个理由根本就不成立,功高震主对秦始皇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除此之外,秦始皇不诛...功臣,或许还有留下他们来辅佐后继之君的想法。所以秦始皇才留下了开国的功臣,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镇压住规模巨大的六国复辟运动。

  5. 帮佛友揭开睡盖

    我每次在看书时就感觉特困,想睡觉。同时到考试之前,就是特别多的事情一拥而上,是我顾不上复习考试。请位佛友告诉我该怎么做,才能消除我的这些不足.谢谢!!!!!!!!!瑜伽十一卷三页云: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欢迎广大佛友给予评论,帮助佛友“觉燕”!

  6. 神识出入,身躯旅馆

    由于一个没有觉悟的心念变成无明,再由无明而引发业报,而变幻为神识,出生入死,宛如出入旅馆的游客。神识正是生死的根本,并非特别宝贵或值得执着。然而,有些更愚痴的人却主张:精神出自躯体,身体死亡时,神识便消灭了。

  7. 梦见大河

    周公解梦梦见大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不欺裸妇,天赐功名

    遂即把她护送上岸,嘱她自己回家,然后才扬帆而去。林登云听了主考官如此一问,顿时领悟必是船上救...的事。主考官听了他们的述说后,对林登云的见色不迷,并能屈意维护人贞节的善行,即为赞佩。更有感于天心的福善,和上天的巧妙安排,遂即令那位获中的考生,立即回去迎归被他误会的妻子,让夫妻破镜再获重圆。次年他二人同被选入翰林,林登云因未娶,他的人格深受当时宰相的器重,遂被选为乘龙快婿。

  9. 他是抗战中单人 ... 敌最多的战士,一次干掉五百多鬼子,后下落不明

    抗日战争中流传下来很多英雄的名字,但真正的战神却鲜为人知,这个人名叫曹锡,靠一己之力干掉了500多个鬼子,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控制住机枪的曹锡一通扫射,又干掉了不少日军。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战神却在下一场战斗中离奇失踪,很可能是曹锡战死沙场,连骸骨都没有留下吧。

  10. 山高哪阻野云飞

    山高哪阻野云飞善静禅师策杖云游南下湖湘,参谒乐普元安大师。一言顿契于心源,万水无疑于别月。而得乐普密授心印。">善静禅师仰天大笑,神彩飞扬诵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阻野云飞。">此僧点头,遂至方丈,向乐普大和尚复旨。善静悄然移锡终南山云居峰搭茅篷,隐居修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