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陶弘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讲到南梁的时候,我总爱用《琅琊榜》这部与其有着不少联系的电视剧来作比喻。比如在之前,我们就比较过赤焰军少帅林殊和白袍军主帅陈庆之的异同;而今天,我们则要说说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和梁朝另一位名人的相似点了。>在《琅琊榜》里,江左盟的势力几乎遍及整个大梁江湖,身为盟主的梅长苏也几乎等于控制着整个大梁黑道。而后他又登入庙堂,成为在许多大事上都举足轻重的客卿。等到他协助萧景琰备位东宫以后,一向阴鸷腹黑的梁帝终于动了要 ... 掉他的心思。>而在真实的大梁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位与梅长苏有一定相似之处、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高人,他就是陶弘景。> >与林殊不大一样的是,陶弘景并非出身什么名门望族,虽说姓陶,和陶侃、陶潜也没什么关系。而且由于其父早早就被小妾害死,使得小陶弘景早早成为了孤儿,并且成为了一名不婚主义者。>尽管早早就失去了父亲,陶弘景却一点也没放松自己的学习。儿时的不幸使得他将一身精力全部放在了对道家文化的研究上,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声名鹊起,被当时已经快要篡位的萧道成聘为家庭教师,成了一等一的红人。>按理说攀上这根高枝,又成了皇子们的老师,陶弘景应该很富庶才对。但偏偏陶弘景就穷得叮当响,而且还不想给萧道成打工,只想去外地当个县令就行了。当他再三请求都被峻拒以后,陶弘景把自己的官服挂在了大内正门神武门上,递上了第四道辞表。>闹到了这个地步,萧道成也没办法,只好批准了陶弘景的辞呈。在他临行的时候,京郊的征虏亭停满了前来送行的当朝公卿的香车宝马。自东晋以后,这种满朝名士齐聚一堂的场景,已经近百年未见了。>出了京城以后,本是地道南京户口的陶弘景没有回到秣陵老家,而是去了京口的句曲山。在这里,他干了一件对日后中国鬼片事业影响很大的事——他把句曲山的名字改成了茅山。>茅山道术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笔者没见过,不敢妄言;但隐居于此的陶弘景很神奇,却是见诸于正史的。当然,他的神奇不是捉鬼,而是修仙。>厌倦了官场的陶弘景隐居于茅山以后,每天所做的就是看书、修道。相比于其他道士来说,陶弘景看得可不止是道家的经典,而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农学星象、医书历法,他都喜欢看,而且每样看得都很好,甚至还修炼出了预言家的功夫。> >陶弘景的时代,祖冲之的大明历已经开始通行,但是却还没有人指出为什么大明历比之前的历法要好。陶弘景计算出了新老历法之间的误差点,并且将年历又往后推了几十年,在萧衍的大军攻陷建康、派人前来请他出山的时候,将其献给了朝廷。>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陶弘景是要重出江湖了,其实不然。尽管陶弘景和萧衍在年轻时就关系很好,但是这并不是打动他出山的理由。将历法献给萧衍,只是对既往两人友谊的体现;而在送出历书以后,陶弘景还是安安静静地隐居在茅山,当他的清闲道士。>深知陶弘景脾气的萧衍知道请不动这位老友,也不多加刁难;倒是建康的达官贵人知道陶弘景是萧衍的铁哥们儿,隔三差五、逢年过节都要来给他送钱送物。对于这些东西,陶弘景一般都是全部挡回去;实在挡不住的,转手就让徒弟布施给周遭穷人,也算是一件功德。>当然,茅山不是什么险峰,陶弘景也不可能和尘世完全割裂开。尽管没有请陶弘景出来做官,萧衍却也没怎么放过他,每逢国家有大事踌躇不决的时候,萧衍就会派人疾驰前往茅山,请教陶弘景的建议。而陶弘景的答复也总是能让萧衍茅塞顿开,同时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相当风雅的绰号——山中宰相。>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佛事越来越倾心的萧衍对天下的关心越来越少,叨扰陶弘景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对于此事,陶弘景丝毫不以为意,因为早在梁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他就在给萧衍的历书上埋了伏笔——>在这部历书上的农历己巳年、公元549年、后来的梁太清三年,陶弘景用朱笔点了几个点。而在这一年,爆发了南北朝晚期最大的一场动乱——侯景之乱。> >其实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陶弘景早就去世了。而他临死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也预示着这场浩劫的来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所谓夷甫、平叔,指的是王衍和何晏,这两个人都是清谈高手,西晋和曹魏的覆灭他俩也难辞其咎;而昭阳殿则是梁宫的正殿,在侯景之乱里成了羯胡侯景的“单于宫”。数年之后,尽如其言。>当然,说陶弘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未免太玄;而他有感于当时南梁的风气日益浮夸、从上到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虚妄因而断言梁朝将亡,则是更有可能的事。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饿死80岁皇帝、强娶14岁公主,涂炭江南:侯景之乱南朝咎由自取

    引狼入室的南朝梁廷,终将自食恶果。狼狈逃窜的侯景,硬是带着800残兵强占了南朝重镇寿阳,作为自己容身之所。公元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八千、寿阳造反。降梁的北魏宗室元贞,从寿阳逃到建康,状告侯景谋反。

  2. 弟弟两次谋反,侄子叛国逃回,哥哥继续重用,这样的皇帝你见过吗

    弟弟贪腐成性,两次谋反,弟弟的儿子投降敌国又逃回,作为皇帝的哥哥居然无动于衷,继续重用,这样的皇帝你见过吗?没见过,但确实发生过!这个弟弟就是南梁的临川王萧宏,哥哥便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

  3. 被赞「 ”李唐天下萧一半”,先后建立三个王朝,出过17位皇帝的这个家族靠的是什么?

    与金庸先生齐名的武侠大宗师古龙先生,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古龙先生笔下的男主角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楚留香、李寻欢、傅红雪、连城璧。他们出场几乎都是一袭白衣、干净清爽的贵公子。

  4. 南北朝胡人侯景在江南作乱的代价:剁其手,砍其头,百姓啖其肉

    在一个...,朗朗乾坤之下,就演绎着一帮人疯狂地分食一具尸体的事件。而且,在这群人里还挤着有一位衣着华服的纤弱女子,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是溧阳公主萧妙芷。(一)豆蔻年华,万千宠爱说南北朝时候有一位公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不光才貌兼有,身份也是十分了得。她的爷爷是汉武帝萧衍,父亲是简文帝萧纲,她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粟阳公主萧妙芷。

  5. 历史上谁像开过挂的?答:带七千人,攻城32座,47战皆捷,算吗

    我来说一个,不知算不算。即南朝白袍将军陈庆之。

  6. 萧衍篡位改国号为梁,曾帮助齐明帝萧鸾上位的他为何要造反?

    本文系作者桃伟伟的笔画独家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武四年(497年)冬天,萧鸾登基已经有几年了,这位新皇帝疑心很重,上位以来连续诛...功臣,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当年曾帮助萧鸾造反的萧衍,目睹皇帝的种种暴行之后,和他的舅父兼部下张弘策进行了如下一段对话:萧衍说:「”天下即将大乱,你能感觉到吗?”张弘策说:「”何以见得?”萧衍说:「”新皇即位以来,滥...忠臣,人人自危,王敬则是三朝老臣,现在正被皇

  7. 历史上是何人提倡和尚吃素不吃荤的?

    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徒也要吃三净肉。

  8. 他是大破北魏十万大军的南梁名将,却不想憋屈过活,只想快意人生

    「”快马如龙度埒尘,射獐放饮藉汀苹。鼻头出火风生耳,宁愿扬州做贵人”。此诗风格豪迈不羁,快意至极,写的便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名将曹景宗。01才高志远曹景宗,字子震,其父是南朝刘宋时的名将,作为将二代,他年少时便善于骑马射箭,喜好打猎,经常和十数个少年骑马在山林中追逐獐鹿。因为马多而快,经常与被追逐的獐鹿杂在一起。其他人因顾及马匹,不敢射击,只有曹景宗在飞奔的马群中弯弓射箭,而且一箭射出,必有獐鹿应弦

  9. 从兰陵萧氏一族两朝各建国号,细说那些隐藏在历史细节中的魔鬼

    南朝萧梁镇墓石兽古代国号严格按照经学来取,其原则来自于三代更替的历史,是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萧道成、萧衍都出自兰陵萧氏,但各自取了不同的国号,这背后由南朝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从中可以让后世看到,历史上什么都能骗人,唯有国号不会骗人,这是隐藏在读史之中的关键细节。

  10. 话说南京(之二):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是崇尚佛教的朝代,各地建有多处庙宇,而被公认为四百八十寺之首的,便是坐落于南京鸡笼山上的鸡鸣寺。该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江南第一寺之称,后因南朝梁武帝崇尚佛教,常常到此讲法说教而名声大振。

随机推荐

  1. 通用公司老板罗杰

    通用公司从澳大利亚至扎伊尔有300家工厂或机构,并制造从微晶片至导弹的许多种产品。在美国国内,通用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也只有它一半的资产。通用公司消耗的钢材约为全美国生产量的25%。通用公司拥有充足的财力和史无前例的财政威信。通用公司世界总部大楼坐落在美国的底特律市,罗杰的办公室在第14层楼,公司最高领导层都在第14层。罗杰对此十分生气。">在整个通用公司帝国的每一个走廊和更衣室里,有很多取笑罗杰的话。

  2. 春节来临之前你的工作能顺利收尾吗?

    春节临近,很多行业都处于收尾阶段,同时这也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段,再加上还要忙过年的事情,所以经常有人在这段时间里工作上出现问题,从而给自己的业绩留下污点,给领导留下不能善始善终的印象。那么在春节来临之前,你的工作能顺利收尾吗?

  3. 放泼撒豪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fàngpōsāháo。

  4. 安慰病人家属的短信

    只求上天眷恋你,早日康复疾病离。用细语抚慰你受伤的心灵,用甘霖浇灌你疲惫的躯体。

  5. 2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2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中国古代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实在古代发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事情,然而史料并不一定就是真实,正是史料的记载与人们的吹嘘,才使得本来不传奇的人物变成了神话,对此,小编不是妄下定论,但是我们不应该忘却那些真实而又真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事情,...

  6. 争名竞利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ēngmíngjìnglì【解释】争夺名位和利益。同“争名夺利”。【出处】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例子】无【相关】百度“争名竞利”

  7. 隔夜菜致癌?谣言!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你做到这3点就没事

    一说到隔夜菜,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可怕的致癌物,甚至有时候没有吃完的菜,直接就倒掉了,非常的浪费,其实对于隔夜菜的传说,真的没有那么恐怖。我们说隔夜菜能不能吃,是建立在你如何保存,保存是不是得当的前提下的。隔夜菜放冰箱油有妥善保存的可以吃。很多人觉得隔夜菜吃肉会致癌会怎么样,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好好保存,还是可以吃的。怎么处理隔夜菜才健康安全呢?

  8. 也许是爱在落花的季节 我想要的并不是很多,可却谁也给不了-感人的情话

    16.我想要一场婚礼,一件婚纱,一对戒指,一个伴儿。

  9. 毒妇吕后对汉朝文景之治成功的作用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着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10. 解密1972年日本为何要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资料图)让日本大为尴尬的美国外交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标。然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1952年4月,吉田茂...同台湾省当局缔结了所谓的「”和平条约”,宣布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公然对新中国进行挑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在此情况下,中日关系不得不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