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的意思是:漉漉lùlù1.象声词。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漉漉的拼音lùlù漉漉是什么意思漉漉lùlù1.象声词。
【漉漉】的意思是什么?【漉漉】是什么意思?
【漉漉】的意思是:漉漉lù lù 1. 象声词。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 ●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何景明《七述》:「马则骅骝赤骥,紫燕青骊,漉漉师师,駪駪骙骙。」 2. 湿貌;流貌。 ●《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刘基《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 莹润貌。 ●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漉漉」在《汉语大词典》第8082页 第6卷 99★「漉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漉漉」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漉漉lù lù 1. 象声词。 ▶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 明·何景明《七述》:「马则骅骝赤骥,紫燕青骊,漉漉师师,駪駪骙骙。」 2. 湿貌;流貌。 ▶ 《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明·刘基《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 莹润貌。 ▶ 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漉漉的拼音lù lù
漉漉是什么意思
(www.lishirenzhi.com) 漉漉lù lù1.象声词。●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明何景明《七述》:「马则骅骝赤骥,紫燕青骊,漉漉师师,駪駪骙骙。」2.湿貌;流貌。●《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明刘基《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3.莹润貌。●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漉漉」在《汉语大词典》第8082页 第6卷 99 ★「漉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漉漉」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漉漉lù lù1.象声词。 ▶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 明·何景明《七述》:「马则骅骝赤骥,紫燕青骊,漉漉师师,駪駪骙骙。」2.湿貌;流貌。 ▶ 《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明·刘基《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3.莹润貌。 ▶ 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用漉漉造句
- 1.“将军”提着他那只装了三个花蝌蚪的灰 *** 上路了,他步伐显得更加威武雄壮,湿漉漉的 *** 就随着那 2.埃迪浑身湿漉漉地爬上船,然后把衣服扒下。 3.但娱乐场的工作人员成功地将重达150磅,仍饥肠漉漉的它带到了码头装载运回到野外了。 4.弹簧门一片脏兮兮,不断给人开来关去,门里边传出的那股味儿,臊乎乎,湿漉漉,还有种啤酒香。 5.两个冒险家浑身湿漉漉地打着寒噤,回到原先金雀花丛那里。 6.露西身穿一套不合身的男装,头发湿漉漉的,满脸泥垢。 7.那天,丫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从池塘里爬出来,那东西粘乎乎、漉漉的,还沾著泥巴。 8.然而,她已经湿漉漉了。 9.什么也没有,只有那片缭绕着的灰蒙蒙的雾,这母女俩呢,孤零零地在一小块湿漉漉的地上发抖。 10.谁也抓不住这个湿漉漉的球,它滑得像泥鳅。 11.他的嘴角紧闭,手掌心摸起来湿漉漉的。 12.他用手抹抹前额,额上满是湿漉漉粘糊糊的汗珠。 13.他在湿雪里摸索著,走到湿漉漉的沼地浆果那儿,接着又一面连根拔著灯心草,一面试探著前进。 14.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宅地仍是湿漉漉的一片。还没到宅地, 15.突然一下,地板上湿漉漉、滑溜溜的,路加屎尿流出来了。 16.一只湿漉漉、惊恐万分、剧烈颤抖的小卷毛狗在门和纱门之间躺着。 17.雨已经停了,但是,地上湿漉漉的,池塘和小溪都涨满了水。>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