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08年年末,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去逝,继承皇位的是年仅3岁的溥仪。1923年,溥仪决定整顿内府,清点库房。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年仅12岁的溥仪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随后攻入北京,让12天的短暂复辟落幕。当时冯玉祥提出,要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把皇宫的财产和文物收归国有。至此,紫禁城的宝座永远失去了主人。

1908年年末,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去逝,继承皇位的是年仅3岁的溥仪。>慈禧太后在重回北京后,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这些并没有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朝。在溥仪即位第三年,武昌起义成功,华南各行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中央,但清廷仍控有北京附近省份,并派遣袁世凯以其北洋军镇压。>在孙中山与袁世凯南北议和,达成袁世凯若能逼迫溥仪退位,即可就任大总统的密约后,清王朝的结局就注定了。>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这一天,摄政王载沣已退归藩邸,内阁 ... 大臣袁世凯则称病不入朝。清王朝的最后一班大臣在胡惟德的带领下,向养心殿走去。片刻后,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溥仪进了殿,坐到宝座之上。隆裕太后在众官行李后交出退位诏书,盖上印章,由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宣读。在念完诏书后,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退出殿外。至此,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就此终结。>只是清王朝结束了,溥仪仍然住在故宫里。按照与袁世凯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筒子河内的四方天地依然是清末帝溥仪及其皇族的私人财产,不属于民国 ... 所有。>此后,溥仪仍沿用宣统年号,以及一批大臣、太监、宫女、仆人、侍卫,保持帝王气派,俨然是个小朝廷。依然拥有特权的他们也很善于利用紫禁城里的文物为自己的生活铺路——即使民国 ... 承诺“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 ... 拨发”,但这一笔常人眼中的巨款难以维持紫禁城的基本开销,更不用说溥仪想要外出留学,需要一大笔学费。>溥仪家族作为珍宝的所有权人,仅从1922年7月至12月12日,便以赏赐、借去等名目盗运出宋、元、明版书籍二百多种,唐、宋、元、明、清书画一千多件。而太监的偷盗更是触目惊心,溥仪自述偷盗已经到了“刚行过了婚礼,皇后的凤冠上原来的全部珍宝,都被换成了赝品”的程度。1923年,溥仪决定整顿内府,清点库房。6月26日晚,建福宫花园突然起火,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和大量珍贵收藏。内务府称,仅书画就烧毁了1,157件。>当然,按照协议,这些都是溥仪的家务事。从1912年至1924年,短短12年间民国换了八任主政者——包括大总统、代理大总统和 ... 国务 ... 摄行大总统职——从袁世凯到徐世昌再到黎元洪,一律遵守着优待清室的承诺,紫禁城的宫闱之内也一直得以维系着一个微型小朝廷,溥仪照样按时发布着“上谕”,北洋 ... 历届总统接替时,还循例派遣“专使”,以外国君主之礼前往清宫送国书。溥仪大婚之时,遗老遗少头戴顶翎、身穿袍褂出现在大街上,就连各方军阀也纷纷送礼。>帝制结束了,可是皇帝还活在人民的心中。闪耀的龙椅,也一直让人觊觎。>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 ... 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袁世凯经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 ... ,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 ... 体,把中 ... 改造成的总统府更名为新华宫。这个计划在各方讨伐下流产了,袁世凯忧愤成疾而于1916年6月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张勋复辟,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3,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年仅12岁的溥仪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在北京郊外的西山赋闲的冯玉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迅速回到部队,组织讨伐军,通电反对张勋复辟。随后攻入北京,让12天的短暂复辟落幕。当时冯玉祥提出,要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把皇宫的财产和文物收归国有。只是由于段祺瑞反对,冯玉祥的主张不了了之。>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趁机 ... 到北京,驱逐溥仪出宫,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溥仪成为“民国的公民”,清宫收藏的珍宝古物为民国 ... 所有。至此,紫禁城的宝座永远失去了主人。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末代皇帝溥仪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袁世凯溥仪北洋军阀清朝历史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文化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