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金石学家陈介祺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金石家,潍县城里人。青少年时随父在京求学,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居京时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而尤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曾向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求教质疑,并与何绍基、吴式芬、李方亦等许多金石学者互相切磋。他藏有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因而“万印楼”又称“十钟山房”。
金石学家陈介祺
陈介祺(1813-1884) 字寿卿,号簠斋,金石家,潍县(今潍城区) 城里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青少年时随父在京求学,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此后10年间,一直供职翰林院。居京时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而尤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曾向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求教质疑,并与何绍基、吴式芬、李方亦等许多金石学者互相切磋。他不惜巨资搜集文物,仅三代、秦汉古印一项,就有7000余方。咸丰四年(1854年)返归故里,不再为官,专心致志从事金石研究,到处购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察其渊源,考其价值,解奇释疑,一丝不苟。
他收藏的文物青铜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此古器内壁铭文多达497字,极为罕见。所作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藏有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因而“万印楼”又称“十钟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汉印7000余方,名其楼曰“万印楼”。此外,还有商周铜器235件,秦汉器物80余种,以及秦汉刻石、各种古钱、陶、瓷、砖瓦、碑碣、造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簠斋藏古目》、《簠斋传古别录》、《簠斋古金录》、《簠斋金文考释》、《簠斋藏镜》等十余种,还有后人辑的《陈簠斋尺牍》,也保留了丰富的学术资料。未曾发表的著述手稿十几种,1964年由其后人捐献给国家。他的大量文物和著作,为后人进行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