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群氓的狂欢:谁导演了王莽的篡汉大戏

公元九年1月15日,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西汉王朝走向了终点。长安的未央宫前彩旗招展,一个54岁的中年男人正缓缓地走上台阶,这一刻,他沐浴着荣光,同时也感到上天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到了他的肩上。 未央宫气势宏伟,巍然屹立,作为这座宫殿的下一位主人,尽管他早已掌控了这里的一切,却仍旧需要一场盛大的仪式来证明其入主的合法性。而由他所创立的这个王朝,国号为「 ”新”。其名字明白无误的告诉天下人,皇帝将带领大家摆脱过去的沉疴,迈向全新的纪元。 这个男人就是王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古往今来的历史学家,一提起乱臣贼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王莽的新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就亡国了,这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十五年,但无论从哪方面看,王莽既不是暴君,也不是昏君,倘若他没有篡汉自立,一定会以忠臣贤良的形象名垂千古。 那么,是什么让王莽走到了后来这一步?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蜕变? 1/6 王莽的几张面孔 历史对王莽的评价,经历了一个180°的转弯。 在正史中,王莽基本上以奸佞的嘴脸出现,因为他篡夺了汉朝的皇位,还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其实,篡位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新鲜,只是王莽首开先河,给后世立了个坏榜样,所以,道学家们干脆把这笔账全部记在了王莽头上,谁叫你带的头呢? 比起篡位,更让人痛恨的是他的虚伪,要知道,王莽在汉朝曾是出了名的道德楷模,严于律己,勤政爱民,口口声声把《论语》、《周礼》里的话挂在嘴边,深受士大夫的爱戴。 以儒家的标准来看,王莽作为意识形态的旗手,理应与篡位这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划清界限。可现在倒好,汉室明明待你不薄,你作为群臣的表率,却把皇帝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还想对人家赶尽 ... 绝。说好的要服侍一辈子呢?说好的要做社稷之臣呢?从头到尾都是假的,你是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到了近代,由于儒家伦理被冠以「 ”封建落后”的标签,人们突然对王莽产生了一丝同情。很多人觉得,王莽算不上奸臣,至少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人家建立新朝,不是出于个人野心,而是为了改造社会。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纷纷站出来替王莽 ... ,胡适认为,王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还是中国的第一个 ... 者。 看看王莽上台后都做了些什么?首先,他想让全天下均贫富,每个人最多只能有一百亩田,多出来的就交给穷人。其次,他想要解放奴隶,汉朝有很多穷人因为养不活自己,不得不卖身为奴,可王莽觉得,奴隶是备受欺压的可怜人,必须给他们自由身。第三,王莽建立了国有企业与国家银行,打击奸商和 ... ,让老百姓免受贵族的剥削。 以上哪一件不是好事?说王莽是大奸大恶之人,真有点冤枉了他。 另外,王莽篡汉与历朝历代的篡位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后世的篡位者,往往是仗着手中的兵权,胁迫皇帝退位的。比方说东汉末年的曹丕、三国时期的司马氏,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多位开国君主。一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出牌。 可是王莽不同,当他掌权的时候,手里头并没有军队,也未曾经历过血腥的宫廷政变,他的上台,乃朝野上下一致推举的结果,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难怪有人戏称,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 ”民选皇帝”。 既然如此,把「 ”乱臣贼子”这顶帽子扣在王莽头上,就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历史,永远没你想象地那么简单。 2/6 曾经的道德楷模 王莽出身名门,他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正宫皇后。所以,像王莽这样的人,在古代也被称作外戚。所谓外戚,就是皇帝母亲或老婆家的亲戚。 在汉朝,外戚的名声总体上并不太好,因为家中出了个女强人,一家子也跟着鸡犬升天,可是大多数人德不配位,一旦得了高官厚禄,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治国理政一般般,贪赃枉法却是行家里手。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霍去病,他们为抗击匈奴建立了不朽功勋。不过,由于多数外戚都是靠裙带关系得势,没有在底层或战场锻炼过,执政能力往往经不起考验,太平年代尚能无伤大雅,可到了非常时期却难堪大任。 这个王政君的族人差不多也是这副德行。汉室到了西汉末年已经日薄西山,几个皇帝也都庸碌无能,等他们一死,这群外戚就把持了朝政,他们恃宠而骄,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成为西汉政治的一颗毒瘤。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王政君成了皇太后,她家有五个兄弟,其中就包括王莽的父亲王曼。可惜王曼死得早,王莽从小就没了父亲。当他的几个堂兄弟在外面拼爹炫富的时候,王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读书。 好在王莽这孩子挺有出息,他刻苦勤奋,博闻强记,年纪轻轻就熟读了一大堆儒家经典,满口之乎者也,而且为人谦虚,彬彬有礼,完全没有富二代的架子。不仅如此,这个年轻人还特懂得孝道,当年他的大伯父王凤临终时,正是王莽在一旁悉心照料,让大伯父感动得老泪纵横。 后来,王莽当上了黄门郎,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职务,但王莽尽心尽责,赢得了领导的器重,尤其被王政君看在眼里,她知道自己兄弟家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以后难成大器。唯有这个王莽品学兼优,一枝独秀,王氏家族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了。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太后的庇荫,王莽在几年后当上了大司马。在西汉末年,这个职位一般被授予外戚,平时参与国家政事的讨论,享有很大的决策权。 王莽的大司马职位是从他的叔叔那儿继承的,上任之后,他再次彰显了自己非凡的魄力,他启奏太后王政君,要求把王家的田产全部分给穷人,除了家族墓地以外,其他的悉数捐赠。 此举给王莽赢得了一片欢呼,百姓们奔走相告,朝廷出了个王圣人!能遇上这么好的官,肯定是祖上积德啊。 王莽不仅爱护百姓,本人的生活也非常简朴,出门坐的是最简陋的马车,他的老婆也是一身布衣,不施粉黛,经常被人家当成是女佣人。 王莽平时严于律己,对家人同样如此,有一次,他的儿子王获因为失手 ... 了家中的奴婢,居然被父亲下令 ... 。要知道,那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便在今天,也很少有父亲会因为儿子犯法逼人家 ... ,可是王莽却做到了,为了心中的那份政治操守,他可以置亲情于不顾。 东汉以后的历史学家,一口咬定王莽的好人形象是装出来的,这显然是出于乱臣贼子的政治包装。一个人很难把道德面具几十年如一日戴在脸上,就为了谋划一场政变,因为那既难以做到,也没这个必要。 3/6 儒家的崇古情节 不过,仅凭借谦谦君子的人设,还不足以让王莽在朝中获得足够的话语权,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政治影响力,除了有太后王政君这座超级靠山,还有一群重要的人物的支持,这群人就是儒家知识分子。 汉武帝时期,儒家被尊为显学,逐渐排斥了其他学说,成为了一种官方的意识形态。汉代儒学孕育了一批饱读诗书的大学者,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两样副产品,一种是盲目崇拜过去,一种是用迷信思想解读政治事件,即所谓的谶纬之学。 西汉末期,社会贫富矛盾加剧,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加上天灾频仍,流民遍野,呈现出一派末世的景象。朝廷由外戚把持,政风日下。地方官员与豪族相互勾结,一起欺压百姓。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们,纷纷在寻找有效的救国方案。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除了把这一切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释,而对于凡事凡物进行道德评判,恰恰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专长。面对贫富差异,他们开始从古书里寻找答案,他们欣喜地发现,在遥远的周朝,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想世界里,那时候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耕,而且大家都彬彬有礼,遵纪守法,就算是天堂,也不过如此。 在和平富足的年代,这种思想最多仅供知识分子意淫一下而已,可是当社会逐渐衰败的时候,它就变得格外诱人。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越是困苦,改变处境的希望越是渺茫,他就越容易接受这些精神 ... 的 ... 。今天在一些社会流行的宗教极端主义,同样也是如此。到了西汉后期,崇古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杰出的学者,他们高举复古的大旗,以反对腐朽的制度。 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名叫刘歆,他是西汉有名的大儒,而他的父亲刘向名气更大,我们熟悉的《战国策》、《说苑》等著作都是由刘向编撰的。 刘歆起初很欣赏王莽的为人,而王莽也是儒家的忠实信徒,两人一拍即合,建立了近乎师生般的情谊。就这样,刘歆从此作为王莽的智囊,经常给对方出谋划策,并在日后成为王莽篡汉的理论推手。 对王莽影响深远的另一个人,名叫师丹,这个师丹以研究《诗经》而闻名,有感于社会贫富矛盾,师丹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市场经济与土地的私有化,所以,他主张应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即每个人都有大小相等,四四方方的一块地,并限制私人土地的拥有量,严禁自由买卖。 很显然,师丹的学说带有两千年后现代计划经济的色彩,这套思想同样得到了王莽的赞赏,就这样,复古思潮在王莽、刘歆、师丹等当权者与大儒的鼓吹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4/6 用预言包装出的政治明星 讲完了儒学的第一件副产品,我们再来说第二件副产品,看看政治是如何与迷信联手,一起忽悠天下人的。 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他不喜欢王氏家族的人,王莽遭到了贬斥。可惜汉哀帝的命不长。只当了七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朝廷,再次掌握在了王家人的手里。 随着王莽的回归,他的声望也日渐提高,他一边支持文化建设,开了不少学院。一边扶助穷人,惩治了大量奸商与贪官,朝廷内外一时间风清气正,到处流传着他的仁德美名。 也正是这时候,有人开始动歪脑筋了,既然王莽那么能干,道德水准又那么高,为何不让他来当皇帝呢? 当然,这种想法万万不能说出口,除非有自然现象加以配合,换句话说,由王莽来当皇帝,不能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意见,而是来自于「 ”天意”。 机会其实说来就来。 汉哀帝的继任者是汉平帝,他是西汉的末代皇帝,登基时只有九岁。几个月后,外邦向汉朝献上了一只白雉,所谓白雉是一种野鸡。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这样的事情可是非同小可,那代表着一种祥瑞。所谓祥瑞,可以理解成一种符号,他是人们对自然事物赋予政治含义的产物,当祥瑞出现时,代表皇帝政治修明,通过祥瑞,上苍向人们暗示着接下来的政治动向。 这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一派胡言,但是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却具有神学色彩,任何反常的自然现象,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都能被刻意解读,以迎合自己的政治需要。 有儒生指出,在《尚书》里,有人曾向周成王进献白雉,言下之意,王莽就是周公。所以,他们请求再给王莽一个封号,既然王莽的功绩堪比周公,那么他就应该叫做「 ”安汉公”。 面对这样的称号,王莽诚惶诚恐,他认为自己无德无能,应该把尊号让给别人,他把尊号让给他的朋友和亲信,但对方谁敢接呢?最后,经过三次推辞,王莽才接受了「 ”安汉公”的头衔。 汉平帝12岁那年,王莽号召天下人为小皇帝寻觅一位皇后,还特地指出,王家人不参加此次相亲大会。 奈何朝廷的大臣们全都不答应,普天之下,唯一能配得上皇帝的,只有你王莽的女儿,别人家的女儿即便条件够格,也不敢和你们老王家抢名额啊。 于是又经过好几轮推脱,王莽终于把女儿嫁给了汉平帝。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完,轮到前面讲的那个刘歆出场了,他给王莽算了一卦,并告诉他,皇帝娶了你女儿,那可是吉兆啊,正所谓「 ”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应该封你为宰衡。这个称呼,据说是把上古时期两位贤臣——伊尹与周公的封号加在一起。 和往常一样,王莽再次拒绝了大臣的请求,据说他哭着请求王政君取消封号,但此时的舆论已经由不得他了。 5/6 闹剧的 ... 王莽篡汉的大戏正式开演,王莽、太后、群臣、知识分子,每个人都有戏份,大家都说好了,谁也不许中途退场。 很难说此时的王莽真心想做皇帝,也许他的内心,是恐惧大于憧憬,在恪尽职守与篡汉自立之间摇摆不定,至少从这番半推半就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疑虑。然而,只要有人不断给一边加上筹码,王莽的下一步方向就会越来越明确,是忠是叛,到底在一念之间。 有个人的出现恰逢其时,他就是杨雄,西汉著名的学者与辞赋家。 杨雄给王莽献上了一篇文章,名为《剧秦美新》,把王莽捧上了天,文章的大意是:王莽是拯救天下的大恩人,在他的治理下,大汉江山正在重建久违的礼法精神,人民安分守己,奸邪销声匿迹,功业彪炳千秋,老天爷就差给你一个皇帝的宝座了。 杨雄素以清高自诩,以他的性格和身份,绝不可能特意去拍王莽的马屁,连杨雄这样的人物都来鼓吹他当皇帝,王莽终于有些飘飘然了。 但比王莽更为心急的,恐怕是那些儒生与大臣们,几年后,他们又上书要求朝廷给王莽加九锡,九锡是古代九种极为贵重的物品,据说当时请求给王莽加九锡的书信,总共有四十八万多封。 「 ”王莽做皇帝,四十八万聪明人的选择”。让一个现代的广告文案穿越到汉朝,他也许会写出这样的slogan,如果你是王莽,看到这样的标语贴在你的家门口,你能不心动吗? 不过,王莽离篡位还差最后一步,他需要上苍再给他一个启示,这回给他送来「 ”神助攻”的又是谁呢? 公元8年,一个儒生献上了一封奇怪的信件,信的标题是:「 ”天帝行玺传予黄帝金策书”,据称这封信的作者,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在天上向王莽隔空喊话,要求他马上改朝换代,由他来当这个皇帝,作者甚至连朝代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 ”新”。 这种小儿科的把戏若放在过去,没有人会当回事,这不就是一个落魄文人想哗众取宠吗?但此时的王莽,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从他掌权那一天起,几乎天天有人说他是真命天子,类似的祥瑞、符命,他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回了。正所谓谎言听了一千遍,你就当它是真理了。 终于,在反复思量之后,王莽走出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6/6 一场群氓的狂欢 王莽的新朝政权,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土崩瓦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就不多说了,光从结局来看,王莽应该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要不怎么会把国家搞到这般田地呢?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王莽的执政能力真的那么差,当初那些朝廷的精英们为何非要选他上台呢? 现代历史学家在评价王莽的失败时,通常把原因归结为他的理想主义与不切实际,王莽的初心是想让世界变好,但他的乌托邦计划违背了人类世界的现实规律,注定无法成功,当他试图用权力去强制推行自己的理想时,反而会掀起更猛烈的反抗。 当然也有人说,王莽改革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尤其是限制土地那一项,那简直是掀了人家的老底啊,贵族能不跟你拼命吗? 这些总结都有道理,既然如此,当年那群高喊着要让王莽当皇帝的儒士们难道就没想过?退一步讲,王莽在篡位之前,既然已经大权在握,又得到众人的拥护,为何非要拖到新朝建立才大刀阔斧的搞改革,难道他当大司马大将军那会,亦或后来被封安汉公,加九锡那会,就不能试验一下吗? 其实在汉哀帝继位之初,担任大将军的王莽就尝试过类似的改革,他听从了前面说到的那位学者师丹的建议,发布了限田限奴令,列王列候不得在封国外购买田地,对奴婢的人数也有规定。此外,他还禁止商人侵占农田,一旦经商,就不能当官。 但这套改革计划最终不了了之,原因很简单,它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嘛,汉哀帝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随着王莽的暂时下台,改革立即宣告停止。 所以,王莽改革的政治后果,那是明摆着的,那为何王莽重新上台后,支持他的人反而更多了呢?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最希望王莽代汉的,是那些满怀理想主义的儒家精英们,他们想通过王莽,来实践自己的复古理想。而在朝廷的诸大臣中,他们的话最有分量,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一套政治正确的大话压住了所有反对声。尤其在社会矛盾激化之时,美好的承诺总能够赢得最多的掌声与喝彩。 当然,在这群儒生背后的,是为数众多的机会主义者,他们未必真心拥护改革,却希望王莽的改革之刀能分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自己从中受益,但王莽上台后的所作所为没能如他们所愿。 至于其余的人,他们还能干嘛呢?既然目前人人都在喊口号,人人都在抱王莽的大腿,你不跟着喊,你就是小人,你就是置民众于水火而不顾,朝野上下,已经被道德给绑架了。 如今只剩下舞台中央的主角王莽了,当初,他作为道德楷模被人们一步步推上权力的顶峰,随着一封封贺表的寄来,他开始俯视苍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受命于天,真的有力挽狂澜,救民于倒悬的能力,正所谓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更何况,他必须把这个道德十字架一直背下去,因为那正是他篡夺皇位的理由,无论是否相信,他都得将这个角色扮演到底。 所以,究竟是谁导演了王莽的篡汉大戏?答案是:那些把道德当成了狂欢,并相信世界可以因此改变的人。

群氓的狂欢:谁导演了王莽的篡汉大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薛宝钗一家为何赖在贾家不走 薛家到底图什么

    薛家举家进京后住在贾家一住就是六七年,为何明明家里在京城有房产,却任凭贾家和贾母多次暗示撵人也不走。薛家不走,不能不令人诧异,薛家到底图什么!?为薛蟠找一个靠山是薛家当务之急,而贾家是最合适选择。薛家赖在贾家几年不走,攀附贾家,努力促成金玉良姻,意图薛宝钗嫁给贾宝玉,都是为了薛家,为了薛蟠。薛宝钗为人聪明,如何不知母亲心思?

  2. 世间福禄天皆注定:范仲淹亲历异事

    世间福禄天皆注定——范仲淹亲历异事王拱辰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大臣,字君贶,年仅十八岁就高中状元,曾先后担任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以及其它一些职位显赫的官职。据宋代古籍《括异志》记载:北宋文豪范仲淹在仁宗天圣年间曾任陈州通判,陈州地处今河南周口淮阳县一带。郡守和范仲淹关系不错,便请他参观。而郡守却很相信道士,还对道士说:那么请你也查一查范仲淹将来的仕途如何?至此范仲淹才相信这位道士真的有神通。

  3. 经常用蒲公英泡脚好处多,但营养师却提醒:泡脚时要注意这2件事

    蒲公英在民间也叫婆婆丁、黄花郎等称号,是小时候人们喜欢玩耍的野菜。

  4. 推荐一些赞美九寨沟山水的句子、成语、词语 | 历史新知网

    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描写九寨沟的诗句:《岷江源》高原灌木草丛生,鲜有群山蕴森林。仲夏烈日寒衣裹,缓步漫水岷江源。《雪山泪》嘉陵岷江水湍流,晓知原上禾干渴。

  5. 教授:“近500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

    但是并不是没有科学发明,而且不止30项,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在科学的时代,中国的科学更会大步向前走。让我们来说说中国在近几十年里发明的重大历史成就。在国际上把这项发明看成了是在中国四项创造后又一项发明。在60年代的动乱后,吴文俊对于数学产生了很大的感觉,在计算机发展的背景下,他利用现有的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了古代的古数。

  6. 喊鹊桥

    喊鹊桥鹊桥传说张升家境贫寒,靠采药为生。阿尤被困在孤峰上,和织妹相向而泣,两人正要跳下裂谷殉情,幸好在峰上修行的鹊仙姑看到,她喊出了一座鹊桥,让阿尤过桥团聚……张升点头答应,心里却有点不相信,这鹊仙姑看着就像一个普通山民,难道她真有喊出鹊桥的本事?一喊成桥三天后的酉时,张升来到了裂谷边。张升掉下鹊桥,可是没有死,他被一张大网托住了,就这样悬吊在半空中。

  7. 梦见家人出国

    周公解梦梦见家人出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人出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放烟花 梦见放烟花什么意思

    梦见放烟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放烟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放烟火,在历史新知原意中通常预示将会有好事发生,可能前段时间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日子,但是很快好运就好降临,好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小孩子梦到放烟花,表示天资聪颖,成绩提高很快。梦见买饭梦见买饭什么意思病人梦到放烟花,预示著病情加重。《历史新知》梦看放烟,主百事无忧,病去大吉。

  9. 借尸还魂记

    借尸还魂的事态表现,是某人死后复活,人格、记忆完全转换为另一已亡故的人,有证据可验。如《子不语》卷二《灵璧女借尸还魂》。方悟借尸还魂,成了这家人的公子。原来系一崔姓...人借尸还魂。藏密和道教等所说“夺舍”,则是一种自主的借尸还魂法。

  10. 【刘灵】的意思是什么?【刘灵】是什么意思?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诗:「刘灵善闭关,怀情灭闻见。」●唐李商隐《假日》诗:「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冯浩笺注:「《文选》五臣注引臧荣绪《晋书》:‘刘灵字伯伦。’颜延之《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刘灵」在《汉语大词典》第2499页第2卷755参见:刘灵刘灵是什么意思刘灵liúlíng即晋代的刘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