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子贡由于他的才能和高超的辩论游说技巧,使得他在列国的权贵间名声鹊起,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孔子弟子中子贡最为富有,他每到一个国家,那些国君都对他非常的尊重,而他却是孔子的弟子之一,这样就更为孔子赢得了许多尊重。然而也有人因为子贡的财富和辩才,认为子贡比孔子更加高明,鲁国的大夫就公开在朝廷上说:「子贡贤于仲尼。」

  子贡听到这种评价后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而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内的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何况能寻得其门的人又很少,正因如此,诸位才有这样不正确的看法。那么孔子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是个圣人,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很多人把孔子称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自述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学说很博大,很多人认为孔子的学说核心在于礼和乐,当然孔子确实很重视礼乐,但是其实孔子学说的核心却是「仁」。孔子讲一句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是一个仁人的话,要礼和乐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今天简单的介绍儒家的三个概念:「仁」、「义」和「知天命」。

  孔子是把「仁」排在首位的,「仁」通俗的讲就是爱人,当然这种爱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你情我爱,也不是以亲情,或者是家庭的亲缘关系来决定爱一个人,或者是不爱一个人。孔子这种爱人可以说是「博爱」,这种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叫做「推己及人」,就是我自己觉得好的,那么我希望别人也同样能够得到,比如说有的人他希望得到名誉、有的人希望得到学问。那么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道理在儒家也被称为「忠道」。那么「推己及人」的反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说我不喜欢的,那我也不推给别人,这个道理在儒家也被称为「恕道」。所以说孔子讲「仁」,但是也有人说孔子的道是「忠恕而已矣」。

  当然孔子讲的这种爱并不是无原则的,他是有一个道德的判断在后面,并不是爱所有的人,比如说孔子曾经讲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说一个有仁心的人,他会真心喜欢一个人,也会真心讨厌一个人,当然讨厌一个人,实际上是指讨厌这人不当的行为,或者说是不良的道德,当然能够做到这点是需要一定的原则的,也是需要有勇气的,有的时候你真想讨厌一个人的话,也是会得罪人的。

  但是孔子也非常厌恶那种做老好人的人,他把这样的人称为「乡愿」,孔子说这些人是「德之贼」,他们是损害道德的人,他们好像是做好人,好像是谁都不得罪,见到坏人他们也不敢得罪,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姑息与纵容,才形成了坏人行恶的土壤!子贡问孔子说:乡里边的人都喜欢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好人吗?孔子说不见得。子贡又说乡里边的人都讨厌他,那么这样的人难道是个好人吗?孔子说也不见得。子贡说那什么样的人算好人呢?孔子说乡里边的好人喜欢他;乡里边的坏人恨他,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好人!这个就是我上面讲的「仁」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八集《吴越争霸》

儒家文化的核心(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馆藏欣赏】南京市博物馆

    【馆藏欣赏】南京市博物馆来源:中国画家杂志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贡献很大,但是却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

    杨坚是官二代出生,其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战功赫赫,封随国公。这位开国皇帝贡献很大,但是却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隋文帝做了很多个中国历史上第一的事情。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考试,合格者录用。这是结束魏晋南北朝几百年分裂局面以来的第一次盛世,甚至可以说后来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跟隋朝打下的基础也是有关系的。

  3. 中国古代哪项制度西方人惊叹伟大

    西方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4. 古代官员的机关食堂:不仅免费,有时还有补贴,吃不了可以兜着走

    最早开办「”集体食堂”的,可能要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孟尝君最大的特点是礼贤下士,招徕了大量食客,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千多人。而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确立于唐初。...坐上皇位后一度成了工作狂,延长了朝会的时间。那时候中央机关官员上班本来就早,鸡还没叫就要起床。会议时间长加上没椅子坐,散会时的饥肠辘辘可想而知。于是唐太宗以「”聊备薄菲”为配套措施,与会者都可享受一顿免

  5. 梦见迎春花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像星星一样的迎春花点缀着脚下的草地,是安宁舒适的喜悦的预兆。梦中见到花卉,指示了你在欢乐和美丽两大方面的诸般感情。你由此而知道,你将面临新生事物,因此需要振奋精神,从事未来的一切工作。你如果收到一束鲜花,意味着你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而受到嘉奖。花的颜色也十分重要。周公解梦大全梦见柠檬梦见吃柠檬–周公解梦

  6. 【乐邦】的意思是什么?【乐邦】是什么意思?

    ●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入山门即有窣堵坡高入云表,名永安塔,华焕精严,真如游化城乐邦。」●清杭世骏《<东城杂记>序》:「千函榆欓,信地翻经,一握松枝,弥天选佛,真可以破除结习,淬练智光。号此乐邦,洵非妄尔。」★「乐邦」在《汉语大词典》第6355页第4卷1287参见:乐邦乐邦是什么意思乐邦lèbāng佛教语。

  7. 历史上的今天:一月十日

    历史上今天的:1642年1月10日,1642年1月10日,英国内战开始导致国王最终于1649年被处决,查尔斯国王和他的家人因害怕生命而前往牛津。查尔斯是苏格兰詹姆斯六世的儿子,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成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于1625年成为国王,三个月后与法国的亨丽埃塔·玛丽亚结婚。他们有五个孩子,并享受着一个非常幸福的结合。虽然在家门口的事情对查尔斯来说是幸福的,但从他统治伊始,这是一个又一个令

  8. 罗马最臭名昭著的皇帝:卡里古拉是疯了还是坏了?

    今天,专家和精神病学家激烈地争论“疯狂”的定义.自恋、自欺欺人和明显无法想象行为后果的人,在哪里会越过幼稚和精神错乱的界限?

  9. 江山如故是什么意思?

    【拼音】jiāngshānrúgù【解释】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出处】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例子】【相关】百度“江山如故”

  10. 吕不韦选拔人才的「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科学察贤,尽在于此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吕不韦深谙「”尚贤为政之本”的道理,作为一国之相,他深知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吕不韦所处的时代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吕不韦以政治家的眼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得贤人与得天下直接联系起来,从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尚贤的重要性,他在《吕氏春秋》中写道:「”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