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联 *** 究竟是如何丧失领导权的?

  苏共是苏维埃政权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和核心,苏联大厦维系在苏共这一重要的政治支柱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削弱、后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5年左右的时间里,苏共遭受了被改革——被削弱——被边缘——被分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

  2011年正值苏联解体、苏共垮台20周年。20年前的苏东国家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丧失党魂、蜕化变质的结果。而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

  2009年,美国苏联历史问题专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拥趸者史蒂夫·科恩:在《苏联的宿命与失去的抉择:从斯大林主义到冷战》一书中写道,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政治道路:改革还是改向?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引起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遭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破坏和捣乱。此后50多年,西方阵营除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外,更选中了“和平演变”作为与苏联进行政治和思想较量的手段。

  冷战以后,西方国家积极利用“民主、人权”等借口,将其视为攻击苏联政治制度的有效砝码和利器,先后成立各种形式的民主基金会,在苏东阵营寻找政治代理人。美国“全国争取民主基金会”旗下的刊物——《民主杂志》两主编之一、政治学家拉里·戴蒙德曾毫不掩饰地说,美国和西方国家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人权”和“民主化”,就是要改变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政治领导人逐渐失去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最后落入了西方国家设下的“民主、人权”等政治圈套。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任后便企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他写道:“1988年我们意识到,必须对制度本身进行根本改革。由此进入了内容丰富的第二阶段的改革,这应立足于另一些意识形态观点,其基础就是社会民主思想。”上任后不久,戈尔巴乔夫便提出“公开性、民主化、改造”等口号,力图通过在苏联内部的“民主化”配合向西方退让、妥协的外交“新思维”。

  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 *** 人已经失去信仰。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著名的苏联通小杰克·F。马特洛克、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等人也洞若观火。布热津斯基在1989年写道: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已逐渐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他不仅要改变苏联的经济结构,还要修改苏联制度的思想基础,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程序在克里姆林宫出现一位修正主义的总书记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世界共产主义就会有瓦解的危险有朝一日,苏共要丧失对社会的垄断控制,苏维埃联盟随时可能解体。

  苏共后期主要领导人放弃自己的政治信仰,否定苏共历史,这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讲,无异于是“思想自杀”行为。在短短的6年左右的时间里,这股打着“民主、人道”旗号的政治思潮不仅使得苏联改革误入歧途,而且葬送了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运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年历史的苏联 *** 。

  苏共领导:坚持还是放弃?

  苏共是苏维埃政权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和核心,苏联大厦维系在苏共这一重要的政治支柱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削弱、后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5年左右的时间里,苏共遭受了被改革——被削弱——被边缘——被分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失去了苏共也就没有了苏联。

  思想上削弱。改革初期,苏联和改革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苏共。但在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思潮冲击下,苏共开始逐渐丧失引导改革和国家发展的能力,在政治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

  原俄共领导人波洛兹科夫反思道:“改革一开始就出现重大失误,夸大了党内、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中保守主义的危险性,拼命攻击党,人为地培植反对派。本应从党抓起,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有力工具,本应用加强组织性来促进民主化,可是戈尔巴乔夫却背道而驰,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所有这些逐渐导致苏共成为舆论批评的众矢之的,许多人忧虑党的意识形态原则的摇摆不定。28大通过的纲领中苏共党的宗旨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组织基础遭到彻底的改变,大会还规定了各个联盟共和国的 *** 拥有无限的独立性。

  组织上分裂肢解。如果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共最高领导层就已冒出分裂的念头,那么苏共灭亡、改革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1985年12月,苏共中央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利上书苏共中央总书记,提出实行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和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政治改革建议。建议在组织上将党一分为二:分成社会党和人民民主党,全民投票选举总统,任期10年 *** 由在全民选举中获胜的党的总书记领导,等等。

  法律上取消——由领导党变为议会党。早在1988年,一些非正式组织如“民主联盟”就提出废除苏共领导地位的问题。在1989年5月第一次人代会上和同年12月的第二次人代会上,“民主派”代表多次提出废除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款。1990年苏共中央召开二月全会前夕,莫斯科20万人举行 *** *** ,喊出“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审判苏共、实行多党制”等口号。

  与此同时,受东欧剧变影响,戈尔巴乔夫开始对多党制表示认可。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修改宪法取消苏共对国家政权的法定领导地位。在苏共二十八大上,戈尔巴乔夫声明,苏共将起着议会党的作用。

  据苏联科学院原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曾为几任苏共总书记政治顾问的格·阿·阿尔巴托夫院士证实,当时苏共最高领导人也曾讨论过这一方案,并认为这是可行的,党可以分裂成两个或三个党,其中一个是强大的社会民主派。

  苏共的失败是从苏共党内的分裂开始的,而民族主义是撕裂苏共的裂口。苏共28大通过的政治纲领为按民族和地区继续分立留下了空间。正如俄罗斯学者写道:“在各共和国的 *** 之间建立联邦关系是导致后来苏联被否定和肢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最后是抛弃与葬送。苏共后期,苏共实际上已经被戈尔巴乔夫等高层所抛弃。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对党已经失去信心,开始为自己安排退路:提出设立总统一职。1990年7月苏共28大会议期间,苏联的国内形势更加危急, *** 反社会主义的 *** 和 *** 连续不断,大批党员退党。曾担任 *** 总理的苏共政治局委员雷日科夫痛心地说:“党到1990年已经缓慢地濒临死亡。”

  据苏联《对话》杂志报道,1985年苏共退党人数4万,1986年为4。5万,1987年为4。9万,1989年14万,1990年上半年达到37。1万,而苏共28大以后七八月又有31。1万人退党,出现退党 *** 。1991年7月,据苏共中央公布,在最近一年间共有420万党员退党。苏共由1900万党员的队伍减为1500万,退回到1973年的水平。苏联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退党党员中工人党员的比重较大。1990年头5个月,在莫斯科的1。1万退党党员中,工人党员占57。4%。1990年6月15日,全苏矿工代表大会在通过对 *** 的不信任案的同时,声明矿工“不认为目前这种形式的苏共是工人自己的党”。

  在内外敌对势力的夹击下,到1991年夏天,苏共——这个有着90多年光荣历史和70多年执政经验的大党已经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 体制:完善还是拆毁?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联部分高层领导决意要与现行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决裂。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积极推动修改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宣布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设立独揽大权的总统职位。

  1988年开始,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浪潮下,苏联民族分裂势力在各加盟共和国迅速得势,向中央发起了“法律战”、“ *** 战”,纷纷宣布“ *** 独立”。戈尔巴乔夫开启的民主化运动落入陷阱,苏联成了“改革”的人质,政治改革也随之走向了绝路。

  政治热与治理失败。戈尔巴乔夫认定,苏联的官僚阶层是苏联落后的“罪魁”。为此,政治改革的矛头应当转向各级权力机构。1989年的差额选举、苏维埃大会的辩论,引发了苏联社会从未有过的“政治高烧”,被唤起的各种势力纷纷投入到政治热潮。经济改革不见任何成效,人民生活日益恶化,中央权威丧失殆尽,各地纷纷抗缴税款,经济割据现象更加严重。分裂势力和激进势力趁机将矛头对准了苏联及其国家制度,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苏联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全面失控。

  政治混乱与秩序失控。随着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和民主化政策的推进,非正式组织和地下刊物问题又滋生开来。1987年12月非正式组织数量有3万个,1989年2月增加到6万个,1990年发展到9万个。其中多数是有目标、有组织的 *** 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组织。有的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旗号,有的打着西式自由的旗帜,有的要求复辟沙皇贵族统治,等等。1987年底之后,一些组织思想和主张开始激进化。这些非正式组织可以称得上是培养自由主义或某些极端势力的初级党校。

  民族冲突与国家瓦解。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社会经济每况愈下。民族主义、分离主义成为了瓦解苏联社会的催化剂和启爆器,几年后雪崩式压垮苏联。

  1986年12月的阿拉木图事件,是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发生的首次大规模民族动乱。1988年2月开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围绕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州的地位问题发生了越演越烈的武装冲突,持续多年。1990年1月又发生巴库流血事件。除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之外,14个加盟共和国都发生大规模民族冲突。1988年到1991年的4年中,苏联境内共发生175起民族冲突事件,造成1万人死亡,数万人受伤。这些民族冲突的后面是由民族分立主义势力操纵的。

  1990年之后,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率先宣布拥有国家 *** ,提出退出苏联。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优柔寡断,纵容各地民族主义分裂势力,苏联国家已经濒临分崩离析的境地。

  到1991年8月,苏联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急剧加深。8月19日,苏联部分领导人仓促策划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然而,由于缺乏政治意志力和社会支持,这次挽救苏联的绝望的努力不到三天便宣告失败。随后,苏共中央宣布解散。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林姆林宫上空黯然落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联盟完全解体。

  苏共政治改革失败导致丧失党魂的教训警示后人,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政治改革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必须有利于提升政治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效率,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一条全面的、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

 

  作者张树华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苏联 *** 究竟是如何丧失领导权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毛主席在瑞金的真实处境:「 ”主席”一职并非有名无实?

    ...请病假到后方休养4个月后,于1933年2月回到瑞金主持临时中央...工作,这算是名至实归了。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持临时中央...工作,是有职有权的。

  2. 戈尔巴乔夫本是立场坚定,反对德国统一立场,为何最终却让步?

    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9-1990年期间,在关于德国统一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反对、阻止再到被迫赞成的心路历程。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使戈尔巴乔夫转变了对东西德国统一的态度。但是德国统一必定危及苏联在东欧的地缘政治利益,所以苏联根本不希望德国统一。

  3. 缅怀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功绩之世界经典演讲《悼念高尔基辞》

    《悼念高尔基辞》高尔基是位能深刻、准确反映革命历史时代的艺术家,列宁是位能带领人类建立大同世界的创造者。他不止一次发疯似地搏斗,单枪匹马为保护被侮辱,被欺压者而与许多人作对。他用强有力的笔触急不可耐地,天才地勾画出剥削阶级愚蠢的禽兽面目。高尔基的名字无论在哪个年代总是传遍全世界,他是革命的先驱者,革命的海燕。他积极地,不懈地领导苏维埃文学冲向世界高度。

  4.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5. 苏联为什么会塌台?超级大国甚至无法制造耐穿的鞋子

    在两上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冲突中,核战争似乎迫在眉睫。198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宣布苏联是一个邪恶的帝国。但是在1985年,苏联选择戈尔巴乔夫作为他们的新领导人。他愿意批评苏联的经济,并充分意识到它的缺陷。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是苏联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他赢得了西方的信任。

  6. 和珅摔珍宝:从历史角度看职场政治,办公室里要不要结盟?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是讲述贪官和珅的。和珅得到了两件宝物,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宋朝汝窑的三足笔洗,共花了一万两银子,全天下都没人拥有第三个。而和珅,却直接摔碎了其中一个三足笔洗,而且摔碎的正是完美无缺的那个。其实和珅的做法,是对职场政治的精准理解。

  7. 苏联式愚忠:他把斯大林当信仰且终生不渝,却因用力过猛遭嫌恶

    咱们今天来讲一位「”老熟人”。从苏联领袖斯大林留下的诸多照片中,咱们能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个头不算高,总是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猛一看跟肯德基爷爷有三分相似。就是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微胖男人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伫立在苏维埃权力顶端,一度被视为苏联二号人物,此人便是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在之前介绍维辛斯基的文章里,咱们说苏联官场几乎被两伙人霸占,一伙人城府极深,做事四平八稳,为人处世

  8. 克林顿家族:政治家族侵害美国民主制度?言重了

    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比尔·克林顿在阿肯色州出生。生下克林顿后,他的母亲将他留在外祖父母身边抚养,自己外出赚钱。在克林顿14岁时,他才正式改名为威廉·杰斐逊·克林顿。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青少年团体代表大会。此时,16岁的克林顿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与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握手。1964年,高中毕业的克林顿考入入乔治敦大学,曾担任该大学学生会主席。

  9. 欧洲土豪皇后:二十年败光法国国库,最终悔之晚矣

    如果说起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之都,那么大家一定会想到迪拜这个挥金如土的城市。

  10. 政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解读政治学的学科内容!

    我之前为大家概略的解读过「”政治”。政治作为人类活动的制高点,那么政治学这门学科到底又讲的是什么呢?这门学科又是做什么的呢?本文就主要解读政治学的学科内容。(本文首先讲一下政治学的发展概况,其次就是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最后讲一下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及交叉学科。)政治学的发展概况前几天刚刚去世的,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当代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倡导

随机推荐

  1. 道吾山宗智禅师

    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盘和尚受教。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见南泉异类中行语。忽遇黑风猛雨来时如何。有一人不坐不卧。如何是今时着力处。千人万人唤不回头。曰忽然火起时如何。沩山一日见野火。请师别致一问来。师弟家风近日如何。牙根犹带生涩在。师指佛桑花问僧曰。曰直得寒毛卓竖。僧近前掩却师口云。要且不违药山之子。且道什么处是伊不会处。唐大和九年九月。阇维得灵骨数片。后雷迁于石霜山之阳。

  2. 美到心动的 ... 说说-感人的情话

    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观念上的反映,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 卡梅隆·迪亚兹简介

    特辑flashPhotoAgency/Shutterstock职业:女演员国籍:美国人为什么出名:查理的天使,有关于玛丽的事出生于:1972年8月30日出生地:加利福尼亚长滩,美国年龄:47岁一代:X一代中国生肖:老鼠星座:处女座婚后生活2015-01-05女演员卡梅隆·迪亚兹(42岁)与夏洛特吉他手本吉·马登(35岁)在加州比弗利山举行婚礼卡梅隆·迪亚兹生活中的事件1999-09-02“成为约翰

  4. 梦见摘木瓜_周公解梦梦到摘木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摘木瓜好不好

    梦见摘木瓜是什么意思梦见摘木瓜意味着,恋爱面令人欢喜,与意中人接近的机会到来。孕妇梦见自己摘木瓜,爱情让人心满意足的日子。梦见摘吃木瓜意味着:适当改变风格,会有全新的感觉!今天的好运全靠一个“变”字,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今天都可以试试,例如上学走一条没有走过的路,穿一件没有想过会穿上的衣服,平时连看一眼都觉得讨厌的人试着给他一个笑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情在等着你哦!

  5. 如何挑选新鲜牛奶

    买来的牛奶迅速倒入干净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慢慢倾斜玻璃杯,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内壁,且不挂杯,容易用水冲下来,那就是原料新鲜的牛奶。跟蛋白质不一样,乳脂肪极少出现人工添加化学物质掺假的情况。而蛋白质含量高不代表牛奶质量一定好。如果不介意稍微贵一点,选择“新鲜屋”包装的牛奶,这种包装更能保持牛奶的新鲜度和美味。

  6. 佛陀的古道 第六章 八正道的三部分

    第六章八正道的三部分佛陀入灭之前,对围绕在病榻旁的弟子们说:我已为汝等制定法和毗奈耶,我入灭以后,汝等以此为师。这三种反应不是孤立的,而是“道”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一般所提到的八正道。在这一章中,简单叙述这三部分的情况,探讨其目的及构成这条道路的八种成分。佛教的“道”是戒、定、慧,这是经中提到过的三学。

  7. 梦见灌溉

    周公解梦梦见灌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灌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书的伤疤

    书架上的英国版本《莎士比亚全集》很破旧了,虽然最近托人重新装订时,切去了残破的边缘,外表比较整齐了,但翻开仍可清楚地看到大部分书页的上缘宽窄不同的黄色的水渍。缴书的命令生效以后,队里派几个人去把集中起来的旧书分类登记,分别堆放,我因为懂英语,有幸奉派参加了这项工作。但后来才知道,外面的搜查更紧,我存在家里的书已经一扫而空,邢先生的财富不带来。

  9. 一张票取槁酬

    剧院经理很着急,于是请求大仲马赶写一部新作,来挽救这糟糕的局面,并答应付给他一万法郎的巨额稿酬,但新剧本的头二十六场演出必须使剧院获利六万法郎。>当演到第二十六场时,大仲马来到了剧院经理的面前,请求如约付酬。“亲爱的大仲马先生,很遗憾啊,二十六场我们只收入了五万九千九百九十七法郎。”>大仲马没说一句话,轻松地退了出去径直走到售票口,掏出六法郎买了张门票。>无可奈何的经理只好如数付了槁酬。

  10. 清朝总督中, ... 和旗人哪个多?

    清朝总督作为执掌地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仅管辖地方,跟能影响中央。不过,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选官时,必须同时兼顾旗人和...出身的官员。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治天下,两部分人对清朝都不可或缺。顺治年间,清朝公开提出满汉大臣平等的说法,并且在官员俸禄上不做区分,只按照品级划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