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常中求变以悟常 变中求变以悟变

常中求变以悟常 变中求变以悟变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处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潘天寿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又云:“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

  此图所绘是远离尘俗、依山傍水的竹里人家,院子里晾晒着衣裳,让人联想沿着点点块石所铺的道路,出竹篱院门,该是一湾绿水。此类题材本身并不新鲜,潘天寿以前画的《柏园图》、《竹谷图》和几幅《山居图》都是同一题材,相近的构图图式。它的好处是恬静、幽雅,很有中国古典的风味,很适合表现出甘居寂寞,追求孤傲苍凉的人生境界,一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气概,此类作品格调高,有境界,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清高俊逸、荒寒苍古的审美趣向。潘天寿本人应该说就是一位能蕴含天地之变、处事不惊的高人,他被人称为“魏晋名士”,甚至有一种高僧的气质。所以,他画此类作品颇为得心应手,因为这原本就是他的审美理想追求。这可以说是一种“常”。

  那么《堪欣山社竹添孙》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在哪里呢?我以为其一,此类题材别的作品多是他早年或中年时期的创作,而唯有此幅是晚年创作高峰期之作。1959年潘天寿复出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全国 ... ,又是当时唯一的苏联艺术科学院特聘的中国名誉院士。此后几年,他精神振奋做成了好几件大事。在美术教育方面他建议并实施了中国画教学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保护了山水、花鸟画免于消亡而得到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后来他还倡导开办全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等等。在中国画创作方面许多表现时代的巨幅新作接二连三地诞生,大家所熟悉的《晴霞》(荷花)、《春塘水暖》(水牛)、《小龙湫一截》(雁荡山)、《雨霁>(雁荡山)、《映日》(荷花)、《雄视》(鹫鹰)、《松石梅月》、《梅月图》等均是那几年问世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潘天寿此时有了一个大转变,即“从表现孤傲超脱的内心世界转向表现峥嵘壮阔的时代精神,变文人画的萧散淡远为现代艺术的强劲有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此幅《堪欣山社竹添孙》出现了。显然它的题材显得陈旧,图式也仍然是较传统的图式,但毕竟赋子了新东西。譬如:题款明显地带上时代特色,“山社”自然已非旧时代单干户咱勺竹里人家,“竹添孙”既言新竹繁茂,也隐寓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遣词造句高雅不俗,饱含文学性,颇有新意。此外,从构图来看,左右合抱式是吴昌硕常用的构图方式,潘天寿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其中空白处理更加精到,没有一块空白是相同的,分割得十分舒服;石坡、山体及院内的假山石造型和关系处理,新竹和芭蕉的疏密对比,竹篱,与矮屋的相衬都相当妥帖。甚至院子里晾晒着衣服与屋里活动的人物都暗示着联系、通篇形式上可渭气机丝毫不漏,篇中内容十分饱满。由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变”,但是“常中求变以悟常”,形式内容虽然有“变”而作者原先的那种审美趣向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作者在晚年表现时代欣欣向荣的一面以外,内心那种卓尔不群、孤高苍古的一面,那种不受政治影响的更本体的一面,那种深沉的个性审美理想的向往,并没有多大改变。从这层意义上讲,这样的作品量很少,却别有价值,可以说是研究潘天寿的艺术道路难得的材料。

  其二,是关于指墨的活题。这幅画是潘天寿指画高峰期的作品。正如有些学者所言,“他的艺术基调从来都是沉郁奇崛的,苍凉崇高的。他的画中,笔墨与境界非常地‘合’。而这一点,我们甚至以为指画有过于其笔画。”“潘天寿的倾心泣血之作是由指墨完成的,……指墨画是潘大寿艺术生命深处的一种需要”(张立辰、梅墨生《关于潘天寿先生的指画艺术》)

  潘天寿自己却理性地视为这是一种中国画笔墨之“变”,而他将指墨画开创者清代高其佩为何要作指画,以及指画的优缺点,指画的基础与笔画的关系,指画的用纸、运指、运墨、用水等都一一进行研究,并写成有名的论著《指头画淡》。

  潘天寿充分肯定了高其佩指画之功绩,但也发现高氏“每于指线之转折处,略见瘦硬而露圭角”。潘天寿谓自己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之谓之拟耳。”同样是指画,也要常中求变。

  就指画与笔画相比,更重要的是“变中求常以悟变”.这方面潘天寿说,“指头作画,与毛笔全不相同,有其特点,亦有其缺点。特点是在指头之运墨运线,具有特殊之性能情趣,形成其特殊风格,非毛笔所能替代。”“其缺点在运用指头时,欲粗欲细,欲浓欲淡,大不如运用毛笔为方便。”那为什么要作指画呢?潘天寿回答是笔情指趣相异“互为参证”。正因如此,指画既要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画对题材、章法、格调、意境,以及用纸用墨等等基本要求,在笔墨方面也要有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要求。

  潘天寿不愧为将指画推向高峰的大画家,他的作品实现了他的审美要求,他的指画理论又全从实践中得出。譬如,他认为“粗笔之画,须粗中求细,细笔之画,须细中求粗,庶几粗而不蹈粗鲁霸悍之弊,细而不蹈细碎软弱之病。指头画,以指头为画具,易粗不易细,尤其注意粗中之细。”又如:“毛笔画,笔到易,意到难。指头画,意到易,指到难 故指头画,须注意于意到指不到之间”用以上标准衡量,《堪欣山社竹添孙》凝重生辣,粗中有细,生拙而不霸悍,有毛笔画难到之意,雅静而非雅致小巧,尤其是有笔墨而无笔墨痕。此者可以说是指画和笔画共同所求的笔墨最高境界。故张立辰、梅墨生二位亦称赞道:“《堪欣山社竹添孙》之线如屋漏痕,如其自谓: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雅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

  (摘自:《收藏界》05年11期)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常中求变以悟常 变中求变以悟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朱元璋用粥「 ”糊”出的城墙,质量不是一般的好

    巍巍长城,蜿蜒逶迤,从西到东,长达数千公里。历史学家们惊叹于长城之长,但科学家更在意长城之牢。长城自西周时期开始,修筑时间了2000多年。由于时间久远,大部分长城已经面貌全非,甚至旧迹难存,唯有明长城依然牢固,保存相对完整。明长城如此,除了距今时代较短之外,还因为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粘合材料--糯米砂浆。糯米砂浆是一种超高强度的粘合材料。

  2. 欧洲的骑兵真的只会骑枪冲锋,而不会使用弓箭骑射吗?

    ▲人们一般印象中的欧洲骑士>关于欧洲的骑兵们究竟会不会弓箭骑射呢?并且从装备来看,他身上携带的箭囊,极为类似亚洲地区的骑兵专用的箭囊,同时这位骑士除了弓箭之外没有携带其他任何武器,因此可以断定他是一名职业化的骑射重骑兵。在硬件方面,虽然有观点认为,欧洲的长弓并不适合骑射,因此限制了欧洲骑射的发展。当然除此之外,欧洲还有使用弩的弩骑兵,以及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火枪骑兵等等,都是使用骑射作战的骑兵。

  3. 常遇春的个人生平 常遇春的人物评价

    个人生平>常遇春自幼习武,勇力过人。常遇春经常与徐达一起征战,常遇春以勇猛果敢闻名,徐达以谋略持重著称。当时北元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朱元璋对常遇春也特别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4. 稻草人报天气

    一只小花狗跑来了,对稻草人说:“现在田里已经没有稻子了,你不用再赶麻雀了,怎么还不回家呢?”>小花狗打着伞来到田边,问了稻草人。稻草人把扇子一摇,说:“你看,我的扇子朝东南飘,西北风快要呼呼吹来,天快晴了,天气要冷了。”小花狗把消息告诉了大家,还让大家穿暖些。

  5. 【了身脱命】的意思是什么?【了身脱命】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了身脱命」在《汉语大词典》第723页第1卷723了身脱命leshēntuōmìng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感吾师度脱,将俺这弟子来提拔,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谎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了身脱命的拼音leshēntuōmìng了身脱命是什么意思★「了身脱命」在《汉语大词典》第723页第1卷723了身脱命leshēntuōmìng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6. 梦见吃桔子_周公解梦梦到吃桔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桔子好不好

    做梦梦见吃桔子好不好?梦见桔子,在周公解梦原意中表示将会鸿运当头,很快就会有好事发生,可能是家中有人能够发大财,并且造福家人生活。梦见吃桔子,预示著自己的肠胃不好,休息时间太少,劳累太多。孕妇梦见吃桔子,是要生贵子了,孩子将来一定很聪明。姑娘梦见吃桔子,会找到一们称心如意的郎君!梦见生桔子,表示可能将会有生病的预兆,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要及时就医。

  7. 晚上关心女朋友的话-感人的情话

    只好让浓郁的香气携带着长长的思绪,遥遥地问候你。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男孩向初恋情人天真浪漫的说。

  8. 最新经典国庆祝福短信

    ·你帅,你帅,国庆耍帅!祝你国庆节快乐!白天乐,晚上乐,国庆七天,天天乐!还有一点最重要,国庆七天我会天天祝福着你!·阳光照耀的地方有我默默的祝福,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有我默默的祈祷,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个愿:希望看短信的这个人国庆快乐、一生幸福!·虽然不能陪在你的身边,与你共度国庆佳节,不过在你独处的时候,看到我的短信想起我,会莞尔一笑,我已满足。

  9. 下笔成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iàbǐchéngwén【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例子】他文思敏捷,下笔成文。【相关】百度“下笔成文”

  10. 大吹法螺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àchuīfǎluó【解释】比喻空口说大话。【出处】《金光明经·赞叹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燃大法炬,雨胜法雨。”【例子】【相关】百度“大吹法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