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因缘果报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因缘果报论□ 商春丽 夏 丽《理论纵横》 2007年第11期 摘 要:佛教义理博大精深,而其中最为世人所耳熟能详并身体力行的是其因果报应思想,其因缘果报的释家真谛演绎为俗家俗谛便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这句看似熟常的微言,却道出佛家之大义,在尘俗中具有威摄人心的力量,使专泥于“果”的世人来善修“因缘”之功夫。 关键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缘;藉缘 佛家讲求因缘果报,其佛教义理不仅深邃,又不乏与自然规律相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常闻常见,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我最初曾在民众口语中听见它,后来,在儒家文章中看到它,而真正让我对它如此深切感悟的则是在佛教义理中。正是佛的灵光开启我的愚蒙,让我在简单地知晓“种瓜得瓜”之外,对于它的因缘果报有了更深的会悟“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一、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自然人事,种收同质。佛家义理旨在劝教人事,却与农业规律相合。 “种瓜得瓜”,是说种下的是瓜的种子,那么后面收获的是瓜的果实。“种豆得豆”亦如是,种下的是豆种,收获的则必然是豆豆而非其它。也就是说,先前种下什么因,那么日后必收获什么果,即所谓“因果报应”。因果报应,亦即“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播种与收获的东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理解是最表层的含义。 佛教义理充满智慧的灵光,它既含有人生哲理,又符合自然事理,并能深入浅出,劝人向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简称“瓜瓜豆豆”),其喻理十分恰当。它用种瓜种豆这样的日常农事来说明因果报应之理,这样使得芸芸众生皆能通晓和接受此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这样,本是很深的佛理一下子变得令人晓喻了!尤其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期,用“瓜瓜豆豆”之喻进行说教,其效果可想而知了。也许,这又是佛家的一种智慧所在。 其实“瓜瓜豆豆”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实有的,很多的。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监狱狱长问三个囚犯,当你们每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心愿的满足时,你们最想要什么?其中英国人说,“我要烟”;法国人说“要美女”;而犹太人说“要一部可以与外界沟通的 ... ”。这个监狱长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三年后,他们三人都同时出狱了。可这三个人的变化却比三年前大不相同。当年要烟的那个英国人耳朵上夹着烟,嘴里嚼着烟,他没有火,这三年只能靠闻嚼烟丝度日。法国人浪漫,他要美女相伴,结果他身边这位美女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肚里怀着一个孩子,他老兄本人还抱着一个孩子。而那个犹太人很聪明,他要了一部 ... 后,这三年利用 ... 与外界保持联系,结果他的商业不但没有受损,反而生意更加兴隆。这就是三个人由于三年前不同的决定而在三年后发生的不同结果。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 二、春种一粒,秋收百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质的方面,它是指播下与收获的是同一物,即“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在量的方面上,它前后是不同的,是倍增的。它并非种一收一,而是种一收百。犹如农夫种田,春天播下一斗种子,秋天,则能获得十斗的谷物或百斗的谷物。假若农民种一斗只能收一斗,量上无增,那么,农民就没必要种地了,只吃这不变的一斗粮了,谁还会再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呢! 其实,因果报应亦如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我体会到的因果报应的第二层含义,即量的飞跃。这种因果报应很符合自然规律,其质上是守恒的种瓜必结瓜,而非豆;量上是飞跃的,种一斗收百斗。如同中国古语所云,“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便是此理。 东晋着名高僧慧远关于佛教因果报应思想论证得很精辟,他在《三报论》和《明报应论》中专门论证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思想。他认为世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恶果,都是由其自身陷入“无明”(即愚昧)和“贪爱”等情感造成的。“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1]“本以情感而应自来,岂有幽司?”[2]因此,慧远的结论是“因情致报,乘感生应”。[3]而且这种报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4] 三、因缘成熟,籍缘果报 佛教智慧广大无边,其因果报应思想与农业规律相似,不仅体现在“因”上,还体现在“缘”上。 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诚然如是!其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思想,瓜瓜豆豆,如是因果而已。这是从“因”上论果报,而“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是从“缘”上来说的。果报的时辰未到,就是瓜豆种下之后成熟期未到。因果报应还需“籍缘”而成熟。“因”是种子,是起点;“果”是果实,是终点。“因”在春天播种,“果”在秋日里成熟。那么,在这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个过程,亦即从春种秋收之间的夏长阶段。这就是“籍缘”成熟过程。 所谓“籍缘”,就是春种后,秋收前,种子需籍借各种因素和力量去成长,最终成熟而果,瓜熟蒂落,实现果报。因果报应犹如农业生产一样,春天种下一粒谷种后,这粒种子需要在土壤中吸收水分、营养等,还要接受阳光的照射和风调雨顺等天气作用,才能发芽,开花和结果。其中,种子是“因”,是内因,缘是外因,春种因,夏籍缘,方能秋果报。正如一个人做了许多坏事,可是他还照样活得很滋润,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于是有人会疑惑地问到:“老天怎么不报应像他这种人呢?”其实,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籍缘”因素还没有充分达到它的成熟期而已。也许,他的恶行将籍缘成熟于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呢!就像王熙凤当年曾施恩于刘姥姥,他日后,其女巧姐得以因之避祸。这就是凤姐种下的善因,在其后代那里得到了相应的果报! 四、弃恶向善,好果在“因缘” 既然人间世事是春种因,夏籍缘,秋果报,那么,觅根溯源,好果恶果皆来自“因缘”。要想修得正果,人人必须弃恶向善。 在身为常人和凡人的众生身上,有很多的劣根恶习。如果我们顺从恶习而不改之,就如同种下了恶的种子。一粒恶种下播,则生出百粒恶谷,然后百粒谷种再下种,将产生万粒恶谷。如此循环不断,恶果成片,缘缘相攀,因因相续,将滋生出一片苦果的汪洋世界。这种苦报环环相续何时了呢?到那时,铸就了无边的苦海,他只能永尝无尽的苦果,永世不得超脱了!这是恶因后籍缘而导致的恶的果报! 然而,如果知道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真谛,能够“放下屠刀”,回头向善的话,也为时不晚。因为断灭恶缘,也能销毁恶果之报的成熟期。虽然先前种下了恶的种子,有了恶因,但是只要勇于悔改,诚恳思过,一心向善,那么,将会不断地断灭那些恶因恶缘,破坏其恶因缘的成熟因素,使其无法成熟恶果。如同你种下了一株苦瓜,又不想再要它,那么怎么办呢?好办!既然在恶因上断不了它,那么就在恶缘上断灭它吧!不给它浇水、施肥、任其爆晒,任其风吹雨打。这样就断灭了它日后成熟的“缘”,它必将夭折,长不到瓜熟蒂落那一天了。佛禅让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让人断灭恶缘,悔改思过,最终修成正果! 这种“籍缘”和“灭缘”的过程,就是成熟世间因缘果的过程。如果你种下的是好瓜好豆,那么就努力“籍缘”吧!终有一日修得正果,结出好瓜好豆实现善的果报!如果你种下的是坏的恶的种子,那么就及早“断缘”吧!及早灭了它继续成长的努力,釜底抽薪,使其恶因坏果流产于成熟前。这样,就不会结出恶的果子来的了。 因缘果的收获,如同农夫种地一样。只有春种善因,夏籍善缘,才能秋收善果!愿芸芸终生都能有佛的悲悯,在人间大地普播美好的因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瓜豆豆,因缘果矣!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哲学教研室编,2002年1月。 [2][3][4]同[1]。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因缘果报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亲人生病

    周公解梦梦见亲人生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亲人生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鼻塞的出现,多与这5个病症有关,请你引起重视

    随着息肉的不断增大,此时鼻塞症状也会更加明显,一般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以引发单侧鼻塞或者双侧鼻塞,部分鼻息肉患者还会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果是鼻息肉引发的鼻塞,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出现慢性鼻窦炎之后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并通过合理的治疗措施来改善病情。因此,人们如果长期有鼻塞的症状出现,最好及时检查,明确鼻塞的病因后展开治疗。

  3. 警告:睡觉时间超过9个小时,6个「 ”危险”向你靠近

    此外,睡眠过多也会使血糖水平上升,容易诱发糖尿病。一般而言,不同的人群睡眠时间有所差异,成年人睡眠时间控制在六到八个小时之间较为适宜,最好不要少于或多于这个范围,否则容易影响人体健康。此外,老年人保障五六个小时即可,青少年则有八到十小时左右为佳。

  4. 营养强身的几种米类 功效如此强大

    以下就来介绍不同功效的几种米。几种米类的功效1、最排毒的是糯米糯米它又叫江米,因其香糯的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的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由于小米它非常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是“保健米”。以上的几种米的功效都很强大的哦,如果您有相同的症状可以多食用一些。

  5. 2017经典的生活语句-感人的情话

    六、所谓婚礼,就是有情人终成家属的仪式。

  6. 古文观止卷一‧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

  7. 【虑率】的意思是什么?【虑率】是什么意思?

    ●《荀子议兵》:「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除厄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刘淇《助字辨略》卷四:「虑,大计,犹云大率……虑率,重言也。」★「虑率」在《汉语大词典》第10295页第7卷693参见:虑率虑率是什么意思虑率lǜlǜ大率,大概。

  8. 恋爱中的个性签名-感人的情话

    会失声大喊、『其实我爱的一直是你』只是他不懂三十二、我的世界只习惯有你三十三、感情是美的,而离开的现实的感情只能是凄美的。

  9. 夜游人

    有个年轻人向三姊妹求婚。婚礼是在夜间举行的。>“我马上就跟你在一起,”她对这个小伙子说,“先让我把发酵粉放到面粉里。你等我的时候,请你帮我揉一下面团好吗?”“我要在面粉里加发酵粉,”她对他说,“你去把大门关上吧。”于是,四个女警察前来逮捕新娘。

  10.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