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按照明初的税收规制,地方财税一旦收缴完成后就得派遣专人送往南京,交由户部收入国库;户部则出具收讫文书,然后这个地方专员拿了户部的收讫文书回去入账。这样一大笔的渔税由望江县县衙户房指定的业户徐应隆等人专门负责押送到南京,交予户部,年年都如此。汪诚获悉后岂敢懈怠,立即奔赴南京,向洪武帝汇报了案情。
按照明初的税收规制,地方财税一旦收缴完成后就得派遣专人送往南京,交由户部收入国库;户部则出具收讫文书,然后这个地方专员拿了户部的收讫文书回去入账。这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一般人都不怎么懂这里边的规矩,“业内人”要是有个什么想法和做了什么手脚,问题还真不容易被发现。> > 安庆府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境内河流较多,在那贫穷的当地,渔税可谓是大宗财税收入,其每年上缴国家的渔税就有30 000贯。这样一大笔的渔税由望江县县衙户房指定的业户徐应隆等人专门负责押送到南京,交予户部,年年都如此。就在这过程中,专门押送者徐应隆逐渐地看出了门道:我将渔税送到南京,对口衙门是户部,只要户部官不查问,有谁知道我送了没有呀?!人一旦有了贪念,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徐应隆跑了这么多年南京,虽说自己的身份还是个渔民,但从实际担当的角色来讲,已经是个衙门编制外的皂隶或者说“准官吏”了,就连那户部官看到他时的眼神都与刚开始时大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个叫张易的户部侍郎,你还真没得说的,“可亲又可近”!有一次徐应隆趁着公务完毕之际向张侍郎“汇报”了自己的工作,随之试探性地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这个张副部长并没有大声呵斥。他顿时觉得“有戏”了,临别前暗示对方,下次我押送渔税来南京时就不缴到户部来了,先找个地方把它们藏起来,然后找准机会我们俩平分一下。> > 两个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就此达成了心理默契,谁知不多久,张易张副部长因为别事牵连锒铛入狱。徐应隆听说后顿时害怕透顶,因为自己刚刚将洪武十八年的渔税押运到南京,藏在聚宝门附近一租用民房内,要是张副部长“胡言乱语”了,不仅那块到嘴的肥肉要给挖出来,而且还可能招来大祸啊!可让徐应隆胆战心惊了半年左右,居然最终什么事也没有,可能张副部长贪得太多了,这样的小事一时半会儿都记不起来了。30 000贯渔税,原本还得与张副部长平分,如今可好了,他老人家被抓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现在只有我知,想到这里,他一阵狂喜。算了,打渔那又累又脏的活也不用干了,就我藏在南京的那些钱够我消受一辈子了。怀着无比激动心情的徐应隆立马来到了南京,取出了其中1 100多贯,然后再回望江老家,好不风光地潇洒了一阵。> > 就在这时,有个叫汪诚的望江县吏接管了县衙户房工作。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要是吏员的话就不可能有放三把火的机会。不过再怎么说,也应该将自己接管的工作弄弄清楚啊,汪诚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他这么一认真,就发现了问题:怎么从洪武十八年三月到洪武十九年三月上缴国库的渔税税讫没有回单?赶紧去问前任官吏。前任官吏说,这事一直是由业户徐应隆操办的。汪诚找到徐应隆问事,徐应隆当即支支吾吾。看来不用大刑还真不行,汪诚示意衙门里的皂隶们动手,这下徐应隆可老实多了,最终说出了事情真相,并告诉汪诚:30 000多贯宝钞已被他用掉了1 123贯,剩下的还藏在南京聚宝门外秦淮河边的一民房内。汪诚获悉后岂敢懈怠,立即奔赴南京,向洪武帝汇报了案情。洪武帝马上让人上聚宝门一带去寻找那民房,最终找到了那笔早该归入国库的渔税款,并提拔了汪诚为户部司务。而对“徐应隆等尽行治以死罪”,随后在颁发给全国的《大诰》中,这样说道:“忘生舍死,偃兵息民,辟土开边,如此功归,赏不过二十万文,上者匹不过十表里。今此弊,户部试尚书茹太素首衔,张易公然作弊。若无余罪搅扰被监,设使无事而弊成。张易为之弊首,太素未知何如。呜呼!如许大钱粮,岂有联衔而忘其计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