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899年夏,蔡锷、范源濂、唐才质等11人辗转来到东京,找到了梁启超。遭此大变,蔡锷痛感书生之无用,乃改名为锷,决心投笔从戎,做长远的打算。>如此壮志凌云,如此豪情满怀,十分符合蒋百里东渡日本的初衷,蔡、蒋两人可谓一拍即合,相见恨晚。>中国历来重文轻武,士列士、民、工、商四民之首,当兵吃粮是贫苦人家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在四民之列,蒋百里和蔡锷都是以文见长的书生,投笔从戎,其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感奋。

1899年夏,蔡锷、范源濂、唐才质等11人辗转来到东京,找到了梁启超。昔日师生在异国他乡相遇,追怀死难的烈士,挂念被囚的皇帝,皆不胜唏嘘!他们谈到愚顽毒辣的慈禧和颟顸无能的守旧大臣,莫不义愤填膺。 蔡锷 >蒋百里 >为让他们继续读书,梁启超创办东京大同学校,在东京小石川久坚町租了三间房子,晚上,师生10余人同睡在地板上,早上卷起被窝,每人一张小书桌念书。物质方面虽然很苦,但因大家都怀着求学报国的理想,精神方面异常快乐,觉得比在长沙时还好。 >梁启超 >1899年冬,梁启超与唐才常在日本定下大计,约定唐才常与李炳寰、林圭等回国运动两湖会党及防军,在长江两岸起兵,拥光绪帝复政,梁启超和康有为则负责向海外华侨筹款支援。 >唐才常等回国后,在上海及武汉设立机关,在各地联络志士,组织自立军,准备起事。在1900年秋自立军行动之前,留学日本的部分同学回国参加,蔡锷没有参与。后自立军失败,许多同学牺牲。遭此大变,蔡锷痛感书生之无用,乃改名为锷,决心投笔从戎,做长远的打算。锷者,刀剑之刃也,执剑长啸, ... 敌立功,方不失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本色。 >蔡锷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了十首杂感诗,以奋翮生为笔名,发表在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上,其中两首云: >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 >湖湘人杰销沉未,敢谕吾华尚足匡。 >而今国土尽书生,肩荷乾坤祖宋臣。 >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如此壮志凌云,如此豪情满怀,十分符合蒋百里东渡日本的初衷,蔡、蒋两人可谓一拍即合,相见恨晚。蔡锷的笔名是奋翮生,翮者,鸟之翅膀也,寓振翮高飞之意,蒋百里也不甘落于人后,以飞生为笔名,其意不言自明。两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激越之情,立下了军事救国的志向。 >中国历来重文轻武,士列士、民、工、商四民之首,当兵吃粮是贫苦人家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在四民之列,蒋百里和蔡锷都是以文见长的书生,投笔从戎,其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感奋。 >(杜继东:《蒋百里传》,中华书局,2018年版) 作者简介:杜继东,1966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历史学博士,编审。 ...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从事台湾省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蒋百里蔡锷梁启超中国近代史历史清朝历史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