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说起郭沫若,大家对他的评价一般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鲁迅之后中国最厉害的文学大家,也有人说他是文坛「”变色龙”。不过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间热议的焦点,他本人非常喜欢挖墓,结果还酿成了我国考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说起郭沫若,大家对他的评价一般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鲁迅之后中国最厉害的文学大家,也有人说他是文坛「 ”变色龙”。
不过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间热议的焦点,他本人非常喜欢挖墓,结果还酿成了我国考古史上一次最大的考古悲剧。事情还得从1955年讲起。这一年郭沫若率领考古队开始了定陵的考古挖掘,当时中国的考古技术还很落后,所以发掘定陵遭到了当时学界很多人的反对,但是郭沫若却不听劝阻执意要发掘定陵。为何郭沫若执意要挖掘定陵呢?原来郭沫若除了是文学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中国唯物史观学派,除了进行理论性的历史学研究外,郭沫若还对考古非常有兴趣,他一直想把中国各大帝王的陵墓都挖开看看。
当时郭沫若最想挖的还不是定陵,而是明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也是规模最大的长陵(朱棣陵寝)。只是开挖了没几天,考古队就发现长陵实在是太难挖了,于是考古队员就把情况报告给了郭沫若。后者考虑良久,决定放弃长陵,开挖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郭沫若当时的打算是想以此积攒经验,再挖掘长陵。
定陵当时已经建造了三百多年了,而且万历皇帝从登基之初就开始建造,花费了大概八百万两白银。郭沫若率领考古队挖掘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最终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刚墙,也就是定陵地宫的入口。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定陵文物损坏的消息传到北京,文化部文物局领导们大吃一惊,就在众人痛心疾首时,从外地传来消息,有的省份正在组织人力,要打开当地的皇陵。周 ... 得知后,立即通令全国,禁止挖掘任何帝陵,这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劫难。但造成这一悲剧的郭沫若并没有认真反省,在1965年郭沫若又请求挖掘朱棣的长陵。看到这,大家肯定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何郭沫若会对长陵年念念不忘呢?原来长陵中有一套书,那就是著名的《永乐大典》,据说此书的完整版本就藏身在朱棣的长陵。
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学者,郭沫若当然想找到《永乐大典》一睹为快。不过对郭沫若想开挖长陵的野望,周 ... 只冷冷地回了他一句话:「 ”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