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三种传统读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著作,在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如果只关注它的表面文字,不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涵义,哪怕读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了解这部书。

  对于《资治通鉴》,以往大概有三种读法。第一种,训蒙童的读法。周一良先生小时候,他父亲给他制定过一份日课,其中就有点读《资治通鉴》的内容。这样读《资治通鉴》,除了了解历史,主要是通晓句读。这当然是《资治通鉴》最简单的读法。第二种读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读者的读法,就是通读《资治通鉴》,藉以了解宋朝以前的历史。读古文的过程很困难,一般读者读《资治通鉴》就是一页页往下翻,再一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有二十册,就着急。即便能坚持一天读一卷,读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但这样阅读的效果不会太好,看掉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除非真能把《资治通鉴》翻来覆去读,否则很难通过这条途径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想了解中国通史,读《资治通鉴》并不合适,还是选择钱穆的《国史大纲》比较好。另外,还可以去看清代学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第三种读法,就是通过读《资治通鉴》来做研究。这是专家们的事情,和多数普通读者没太大关系。

  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

  本文想谈另一种《资治通鉴》的读法,即用一种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我们今天给他的头衔是历史学家,而回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政治家。司马光可以说是北宋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他都参与。比如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领袖就是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司马光就写过很多文章,揭示、研究了北宋的社会危机,所以他本身也有改革主张。司马光所反对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王安石变法的策略与具体内容。反对失败后,司马光离开京城开封,来到洛阳,一住就是15年,而这15年就是《资治通鉴》完成的重要时期。从《资治通鉴》的编修受官方资助开始,到编修完成,前后19年,大部分内容是司马光定居洛阳时完成的。一位对时事有着深切观察和思考的政治家,在编修历史的时候,难道会像普通历史教师那样仅仅讲述历史吗?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对《资治通鉴》研究越深,对司马光了解越深刻,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资治通鉴》没有一个字在讲宋代,但每一个字都在讲宋代。它对于历史的解读,对兴衰成败的总结,都是指向宋代的现实问题。司马光在讲自己编修《资治通鉴》的目的时,说“稽古以至治”,这句话的逻辑是,先去总结历史经验,然后找出治理国家的经验和规律。我们知道,在编修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所以当我们认真解读《资治通鉴》,会发现,《资治通鉴》体现出来的东西,跟他讲的这句话恰恰相反。为什么是相反的?司马光在编修前,头脑中已经有一套治理国家的观念。在这套观念的引导下,司马光再通过《资治通鉴》“稽古”。所以是他的政治观念,决定了他如何稽古、如何叙述历史,而不是通过稽古,另行总结一套政治观念。

  《资治通鉴》的现实指向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资治通鉴》讲到某位重要历史人物出场或退场时,都会用一些篇幅来描述这位人物的特点。《资治通鉴》说刘备的性格“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这些表述刘备深沉有大志的正面语言,显然沿袭了《三国志》的文字。但《三国志》同时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描写刘备生性奢侈的语言,却被《资治通鉴》删除了。可以说,《资治通鉴》展现的刘备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歪曲的,不如《三国志》交代得全面。但《资治通鉴》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必须理解司马光以及那个时代儒者的基本思想。宋代的儒学思潮,逐渐形成了以道德涵养为一切基础的价值观,司马光是代表人物之一。对于这些儒学家来说,甚至于皇权最重要的合法性基础也在于道德。如果一个嗜酒好色之徒都能成大业,何以规劝以后的皇帝恪守道德律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教科书,对这个问题就有所考虑,因此删去了刘备喜好声色犬马的文字,仅保留关于他有大志向的描写。这就是典型的先有观念,后有历史。而《资治通鉴》对更复杂的一些政治话题,如改革、君臣关系、女人在政治中的作用等话题的讨论,看上去仅仅是在总结历史,其实有很深刻的现实指向。这就是通过思想史的方法来读《资治通鉴》,它是了解宋代思想状况的一部史料,虽然它没有讲宋代。

  再举个复杂些的例子。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在《汉书》里有全文,而在《资治通鉴》中的短了很多。司马光删减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这和宋代思想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汉代皇帝的权力在原则上是绝对的权力,所以能制约皇帝权力的途径极少,效果也有限,所以汉代儒学也就更强调天人感应。皇帝是天子,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皇帝有天命,另一方面,皇帝的行为要符合上天的旨意。也就是说,皇帝不能乱来,一旦乱来就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灾的本义就是指天火,上天用灾来警告皇帝的失德,如果皇帝不反省,那就是该革命的时候了。古文中的革命是说上天不再对皇帝有所眷顾了,认为你不是一个合格的代表他来行使权力的人。所以,革的是天命,要换一个代理者。这是汉代思想家的想法,《春秋》里对每次日食都有详细记载,因为那是最严重的天谴,太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认为太阳不见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每次日食皇帝都要严肃对待、反省。一旦日食,大臣们就会纷纷给皇帝写奏章,指责皇帝,理由五花八门,或说日食是因为皇帝造了某宫殿,或说因为皇帝轻信小人,不能说的话借这种机会全说出,皇帝是不能处罚任何人的,而是要努力反省改正。到了宋代,这套不管用了。因为宋代科学知识积累了很多,历法也很先进了,对天文现象有了很深的认识,有点知识的人都已经知道日食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现象。汉代的天人感应不再是宋代政治哲学的基础,这也是历史学在宋代特别发达的原因:因为你得找到另外一套途径来说服皇帝不能胡作非为,光靠天谴说是不行的,所以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告诫。

  后来人总结宋代的文化史,一般都非常重视理学。理学成为宋代的文化标签。宋代学者的对于人性的认识,对于道德修养的要求,在宋代理学的系统中摆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比如四书《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要正,先修身,才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达到齐家的目的,这项完成后才有可能治国平天下。这套观念成为宋代政治哲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宋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汉代人的观念产生了巨大差别。天人感应在宋代也还讲,但儒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感到政治哲学的基础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更新,也就是从天人的认识转换到对人自身的认识,除了哲学之外,历史学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对宋明理学的兴起,我不太同意一种看法,即强调其兴起和佛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佛学的逻辑系统严密,思想很深刻,哲学上的认识又是儒学比不上的,所以儒学家很有危机感,儒学中也借用了很多佛学的概念等等。我认为宋明理学更多是政治变化、人们认识变化的一个结果,而不仅仅是受到佛学的影响。

  了解了这样的思想背景,再来看《资治通鉴》如何处理汉儒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汉书》里的《天人三策》,开篇就讲天人感应,非常能代表汉代儒学的特点,而司马光偏偏将这段删掉了,《资治通鉴》中的《天人三策》,开篇立意已经和董仲舒的相去甚远。但妙就妙在《资治通鉴》中《天人三策》的开篇文字,也是《汉书》中《天人三策》原文就有的,司马光删掉了“天人”,留下并突出了“仁义”和“教化”,重点完全不一样了。仔细对比《汉书》和《资治通鉴》中的两份《天人三策》,很容易发现,主题由原先的“天人关系”转变成为礼乐教化。而教化是道德养成最重要的路径之一。从中也可以看出,《资治通鉴》对于汉代文献的删减、保存,和宋代的思想背景有很紧密的联系。司马光按照自己的理念来编辑传统文献,决定什么样的文字能够进入《资治通鉴》,什么样的文字不能进入。所谓“稽古以至治”,其实是司马光以自己的观念来剪裁历史。

  《资治通鉴》第291卷讲到五代大名鼎鼎的冯道。在冯道去世的消息下面,司马光引用了欧阳修对冯道的批评。司马光和欧阳修之间有龃龉,所以《资治通鉴》很少引用欧阳修的文字,但在这里却全文引用了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对冯道的评论,说明冯道这个人很值得说。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54年换了五个朝代,十四位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冯道却是个例外,做过多任皇帝的宰相。他一生所事四朝(唐、晋、汉、周)十帝(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从唐明宗到周世宗九位皇帝都用他做宰相。在当时纷乱的政治背景下,无疑是个成功的人物。不仅五代至宋初对他的评价很高,冯道对自己这一生也显然比较满意。但到北宋中叶,对冯道的评价完全颠覆了。以欧阳修和司马光为代表,对冯道历仕各姓君主,毫无“节操”的行为,给予大张挞伐。

  冯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契丹灭晋时,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冯道 *** 到达,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现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契丹的残暴举措,保全了百姓。再就是冯道死时家无余财,冯道是河北河间人,他的家乡是汉族和契丹冲突最剧烈的地方,经常有百姓被掳走当奴隶。他的钱大部分用来赎人和安置。关于冯道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他自称“忠于国,孝于家”,这在五代时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到了宋朝,很多人开始反对他,认为他没有脸自称“忠”,所以五代和宋朝对他的看法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为什么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五代和宋朝对“国”的看法不同。五代时,战乱频繁,真正掌握政治核心的都是军阀,而像冯道这样的文人是游离于政治核心之外的,他所认为的“国”主要是指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只要对得起老百姓,在军阀的“虎狼丛中可立身”,皇帝的轮换他不想左右,也没有能力左右。宋代的政治结构和五代不同,为了解决政权更迭频繁,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宋代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非常著名的是“杯酒释兵权”。宋代能够长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人政治、官僚政治代替了军阀政治,使得政治结构趋于稳定。而欧阳修和司马光这样的文人与皇帝的关系,和冯道与皇帝的关系就不一样了,冯道和皇帝不是共生体,不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虽然很多皇帝要借助于冯道的声望,但冯道并没有处于那个利益核心圈里面。欧阳修说五代时殉节的都是武将,以此贬低冯道,也说明欧阳修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比较肤浅。因为在军阀政治系统里,皇帝都是靠武夫上位,失败的一方即使不殉节,也活不了。但文人是游离于政权交替核心之外的,所以,殉节的没有文人。但宋代是文人统治的社会,皇帝通过文人和官僚管理国家,文人处于政治核心,在司马光和欧阳修们看来,忠于国和忠于君是一体的,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才会反对冯道。

  隐形层面中的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分布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层面是文字本身。思想史的读法,就是要钩沉它隐性层面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直接讲宋朝,但却经常指涉宋朝现实。比如,在第211卷有如下记载:突厥领袖默啜自武则天时就经常骚扰边境,但后来被部下所杀,那位部下拿着默啜的首级找到唐朝军官郝灵荃来换赏钱。郝灵荃将首级交给朝廷后天天盼着朝廷的嘉奖,但当时宰相宋璟认为,如果郝灵荃得了丰厚的奖赏,就会导致很多边将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故意挑起边境战事,以杀死少数民族领袖的方式来邀功。于是拖了一年之久,才给了郝灵荃非常有限的奖赏。郝灵荃失望恸哭而死。这段文字后来有很多学者研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他认为司马光的叙述错了。胡三省说郝灵荃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只不过因人成事,捡了个便宜,所以拖延、压低对他的奖赏,并不意味着宋璟有那么长远和深刻的边境问题考虑,宋璟的决定只不过是因为郝灵荃功太小。其实至于郝灵荃如何获得默啜的首级,司马光有详细的记述,他完全知道郝灵荃没啥功劳,胡三省的批驳并无道理,因为他是用司马光显然知道的事实来反驳司马光。但司马光为什么还要这么叙述宋璟的想法?这是因为当时宋朝正在积极准备开拓边境,司马光认为发动战争机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司马光这么说宋璟显然是为了反对新政,劝说宋神宗。

 

  因此,《资治通鉴》里面很多看似讲不通的地方,其实有它的深意。如果我们抛开思想史的眼光,就会一头雾水,即使读得很熟,也会发现很多漏洞和不能明白的地方。后人还有专门修订《资治通鉴》的错误的。但是,如果你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读,就会发现,很多表象上的“错误”其实背后有它的思想背景,是经过司马光深思熟虑的。我们以为司马光错了,错的其实是我们。一定要先知道司马光是一个思想非常深刻的政治家,然后再来考虑他的作品,而不能仅仅将《资治通鉴》当成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来阅读。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3. 此人弑 ... 隋炀帝,霸占萧皇后,称帝后不到三个月就被 ... 死

    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自立为帝,还霸占了萧皇后。突厥历来是隋朝大敌,所以当杨广得知宇文化及违背命令后,直接将其囚禁,更一度动了...心。好在南阳公主求情,宇文化及才保全了小命。但此时他还没打算弑...杨广,只想着捞好处。在任何一个朝代,弑君之罪都是罪大恶极的,宇文化及弑君之事被有心人加之以利用,很快就传遍天下。两个多月后,窦建德的大军便把他活捉,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斩首。

  4.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5.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6.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7.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8.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9.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梦到黑色,梦见黑色,黑色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黑色,梦见黑色,黑色相关的周公解梦黑色是权力的象征。以现在的力量,已足够达到你的目的。爱与权力也可以轻易得到。

  2. 感激别人的话语 烟雨空蒙,绿柳依依

    感谢那些曾经是点拨也好、批评也罢,但却实实在在帮助过我的语言。感谢那些口吐莲花的人。

  3.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

    然而,当我读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候,心中对保护环境的感触就更大了。如果咱们能像印第安人那样,视这片土地为神圣的,珍爱这片土地,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印第安人把土地视为神圣的,他们钟爱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

  4. 起义部队中参战最多的一支,平叛、剿匪、对印、对越,一仗没落下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时,中原野战军在1948年11月25日基本完成对黄维兵团4个军10余万人的大包围,一切还立足未稳,合围尚不严密。在双堆集的黄维当时很清楚处境的危险,26日,他制定了一个突围计划,即在27日早晨,以10军和85军拼力向东南攻击,18军向西、向南掩护,并俟10军、85军攻击进展后,再向东转移。对85军,他看中了正是廖运周的110师,全师近8000人,还没有受到...的打击。

  5. 目不识书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ùbùshíshū【解释】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目不识书”

  6. 梦见旋风

    周公解梦梦见旋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旋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中秋节祝福语_中秋佳节祝福语短信2018_中秋节祝福

    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中秋佳节祝福语短信2018(一)1.中秋月饼圆又圆,短信祝福送心间;中秋月饼香又香,幸福生活没有完;中秋月饼甜又甜,愿你开心每一天!用力喊出幸福,用心感受我这中秋祝福:中秋快乐!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团圆。中秋佳节祝福语短信2018(二)1.月是故乡圆,情是故人浓。中秋佳节祝福语短信2018(四)1.神武英明盖世无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打遍天下无敌手

  8. 第一位“ ... ”

    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人来说,“...”是指白宫的正式女主人。虽然这不是一个确定的头衔的先决条件,...通常被认为是总统的妻子。但是谁是第一位“...”如果你猜中了这个逻辑答案,你当然会说是玛莎华盛顿。毕竟玛莎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妻子。但事实上,玛莎华盛顿生前从未使用过“...”这个称呼。在美国总统早年,他们的妻子被几个不同的绰号所指,名字通常是基于妻子的个人喜好。例如,有时会使用“总统夫人”和

  9. 做梦梦见 ... 人分尸见血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做梦梦见...人分尸是什么意思:头,代表着理性;身,表示一个人的情感,身体以下,表示的是性。...死那一对情人的人其实是自己,这是反映你对情人关系看法的梦。你认为现在这个时间恋爱关系是非常被动的,像是要被人控制的木公仔,你觉得爱、理性和性能够分开的话对二个人都会更好一点。对于你自己的将来,你非常地难以确定,因此,在这个时间来谈爱情你觉得并不是非常地适合。梦见自己大把掉头发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10. 朱元璋分封藩王,大臣陈怀义极力反对,被摔死,25年之后成真

    众大臣对朱元璋的封王决定都是满口称好,对日后大明江山的繁荣稳固都是信心满满。此次分封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再加上圣旨已下,朱元璋固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于是,朱元璋断然拒绝了人微言轻的陈怀义的谏言。朱元璋命人将陈怀义装进麻袋,当着众大臣的面活活摔死。陈怀义被...25年后,他的预言成真了,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文继位称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