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忏悔者忏除犯戒之罪,而性罪不灭,须加利偿还;苦不还者,后生转重,绝对无法逃避债物的。所谓常住,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此常住地上,属十方三世常住三宝所共有之物,即曰常住物。限于当处,不得出外,但得受用,不得分卖,故曰常住物。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
75、 ... 常住物其果报如何?
若物属他、他所守护、前人不与、举离本处、即成盗罪。佛制盗戒,盗五钱以上犯重罪,失戒体,不通纤悔,四钱以下犯中罪,二钱一钱犯下罪。忏悔者忏除犯戒之罪,而性罪不灭,须加利偿还;苦不还者,后生转重,绝对无法逃避债物的。
所谓常住(梵语nitya—sthita),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即佛法僧三宝常住之地曰常住。此常住地上,属十方三世常住三宝所共有之物,即曰常住物。如寺院之房屋、田地等不动产,法器、炊具、交通工具等动产皆是也。限于当处,不得出外,但得受用,不得分卖,故曰常住物。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梵语naraka)。
方等经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大律云:“若盗佛塔物及寺中供具,即犯重罪。”
佛经云:“有一沙弥(梵语sramanera)盗常住果七枚;一沙弥盗众僧饼数番;一沙弥盗众僧石蜜少分,便堕地狱。”
犯戒要件:
一、是有主物。
二、有主物想。
三、起盗心。
四、用盗法。
五、值五钱。
六、举离本处。
(责任编辑:admin)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