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愉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从状元做到帝师的?

马愉(1395—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明代临朐县朱位村人。其先祖为汉伏波将军马援(扶风人,即今陕西兴平,助光武帝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称 “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近生珍,珍生庆,庆生天驷,天驷生景信,景信生士贤,士贤乃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马愉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是年,马愉33岁。>此科主考为杨溥、副主考为曾荣,马愉终生视二人为恩师。>>历来科考,大多考试《五经》,即俗说的以《五经》取仕。此科为宣德皇帝登基后的首次开科,俗称“龙飞榜”。宣德皇帝下诏曰:“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为制科取仕(制科,古代朝廷设置的临时考试科目,始于汉代,沿至清末。较重要的制科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有博学宏词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经济特科;晚清还有翻译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时有改动,制科录取者一般都从优授予官职)。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获承鸿绪,永惟海宇之广,生齿之繁,化理之方,躬行为要。肆夙夜饬励,恭己思道,罔敢怠宁。诸生学古有年,究于治理。夫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而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此盛治之致也。爰始行之,其事何先?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谓其本皆出于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礼乐之情能作,识礼乐之文能述,稽诸往古,畴其当之。昔者,圣人 ... 之盛极于虞周,况以伯夷、后夔、周公为之辅。仲尼定万世之制,何独取其韶冕欤。夫礼乐之效,致人心之感,则道德一而风俗同;致气和之应,则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车马图凤凰麒麟之物毕至,亦理之所必臻欤。朕虚己图治,冀闻至理,其悉陈之,将亲览焉。”>马愉得题后,倾其所学,上下古今旁征博引,洋洋二千余言一气呵成。宣德皇帝览卷大悦,御批为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这是明代开科以来第十八位状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的状元。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自明朝开科以来凡十五科,以廷对魁天下者,一直出于东南,而北方诸省出状元自马愉始。仁宗皇帝曾与侍臣议论科举之弊,仁宗说:“北人学问远不及南人。”杨士奇说:“自古国家兼用南北之士。而‘长才大器’者,多出北方。请令今后如一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则南北人才皆为上用。”宣宗即位后,即开始实行,分南、北、中卷,以百名为率。>宣德九年(1434),宣宗特选以马愉为首的史官及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明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是贵极人臣。有记载说,马愉曾从驾征讨朱高煦,朱高煦就擒后,又传来赵王欲行不轨的消息,宣宗打算移师问罪。马愉说:“陛下能有几叔?不如坦然回京,观其动静。”既而赵王果然主动向宣宗交出护卫军三千人。宣宗感叹地说,“若不是爱卿,朕差点失去一位皇叔呵!”按谥法,翰林应得文,而马愉谥“襄敏”者,武功也。毋得以从征曲全,贤于百万之师欤!(事见《馆阁漫录》)>正统元年(1436)马愉充经筵讲官,每次进讲,皇上都注目倾听,不久升任侍读学士。当时英宗不足十岁,朝政均由太皇太后张氏摄持,她委任“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朝政清明。后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视“三杨”为眼中钉。一天,王振对杨士奇、杨荣说:“朝廷之事,让二位大人久劳了。如今二位皆已年高,为国操劳恐怕多有不便。”杨士奇闻听此言当即表示:“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而杨荣则说:“我等衰老,无以效力,当选后生可任大事者入阁,以报圣恩。”王振走后,杨士奇责备杨荣失言,杨荣说:“王振早已厌恶我们了,必然想办法除掉,如果一旦宫内飞出片纸让他选中的人入阁,我们该怎么办?不如我们及早推荐一二名贤德之人入阁,才是上策。”杨士奇闻言十分赞同。于是二杨举荐了侍读学士马愉、曹鼐、苗衷等人。(事见《明史.列传第三十六》)>正统五年(1440),英宗下诏,命马愉等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即宰相。明代不设宰相一职,凡入阁者,即称宰辅,亦即宰相。时宰辅共5人,首辅为杨土奇,另四人为杨荣、杨溥、马愉、曹鼐,由此而知,马愉是年为第四宰相。见《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在古代,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由状元而为宰相,历代为数极少,由此可知马愉在当时地位之荣耀了。是年,马愉又升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讲学士。1447年农历九月初三日,马愉早起准备上朝,突发中风,皇帝闻讯,急遣御医诊视,但终因救治无效,于3天后病逝,年53岁。正统皇帝赐给御葬,下诏曰: “讲读之臣,所以考质疑义,非专诵习而已;馆阁之职,所以备资顾问,非专辞命而已。国家列官,以馆阁兼讲读,往往宠以重秩,固有自来,而朕尤意向之,盖信任之笃,委托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学赅洽、操履淳正之士则不轻畀。故礼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马愉,早自贤科,荣魁多士,首擢官于史局,再迁秩于经筵。既公纪载之精亦勤,讲读之久,比参机务盗慎弗渝。顾眷遇之方殷,胡寿龄之不副?宜有显赐,以慰朕怀。兹特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咨尔冥灵,光我宠数。钦哉!正统十二年(1447)十月十四日。”并循师保例赐赙万缗(即一万贯),派礼部尚书胡濙代表皇帝祭之,由原官职通议大夫、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赐赠资善大夫、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后又赐谥号“襄敏”。明史云“赐官 ... 自愉始”(古时有官、职、阶、爵等,尚书为官名,翰林学士为职名,资善大夫为阶名。一般死后仅赠官,马愉为皇帝老师,正统皇帝特旨既赠官又赐职,连同赠阶,后来成为定例,故云赠官 ... 自愉始,由此亦见正统皇帝对马愉的特殊感情以及对他“寿龄之不副”的痛惜)。>马愉端重谨慎,为官理政门无私谒,待人处事宽厚仁慈,人称“忠厚长者”。他曾奏言:“天下狱久者多瘐死,应派遣官员到各地迅速审理、结案。”被英宗采纳。一次有边警,朝廷正要发兵,恰遇敌方使者至,朝臣们都认为应将其捆绑关押,唯独马愉上奏反对:“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英宗听后深以为然,便厚待来使。(事见《明史.列传》)>马愉自幼事亲至孝,8岁时生母刘氏去世,执丧如成人,哀毁过分,得病,数月始愈。父继娶魏氏,马愉事之如生母。后魏氏又死,父再继娶张氏,马愉事之亦然。马愉为官后,因己为独子,欲接父及继母至京奉养,父母年高,不去,马愉于是将自己俸禄转至县里,以养亲。父尝得病,马愉得信,即请于朝归省,正统皇帝特诏由驿站负责接送并给路费,让其省亲。至家,父喜,病愈,即命马愉急归京供职。马愉性谦和,与人相处,若不及人者,襟度闲雅,有忤之者,亦不较。乡人往来,率以礼相接,绝不以势位临人,故其去世后,自勋贵至公卿大夫、乡里亲朋,莫不哀痛。>马愉一生著述颇丰,然自为官即一直在朝中,且多年为帝师,其文多为讲章、序跋、铭志、挽章、哀词、寿文等。马愉去世后,遗稿其家人收藏。成化十四年(1478),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邢居正,巡视各府县,至临朐,从马愉后人手中得其手稿,嘱托青州知府刘时勉“校雠侵梓,以广其传”。于是,刘时勉校正后,由时任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寿光人刘珝作序,取名为《澹轩集》,共7卷,刊印流传,时为成化十六年(1480年),距马愉去世已33年。惜此本今已失传。>此本大约刻印不多,几十年后,民间已极难见到。嘉靖年间(1522-1566),临朐人迟凤翔于历下(今济南)书肆中,购得残编一帙,极喜,惜其残缺。嘉靖四十一年(1562),时已为官多年的迟凤翔还乡省亲时,又从马愉曾孙马玑、马珩等人手中,索得未曾刻印的手稿若干篇,带至陕西尘洮岷兵备副使任上,令勋阳府学训导林震、生员秦守卿二人重加校阅,合先后所得,厘为八卷,分为四册,付勋阳府知府张循刻印流传,并改书名为《马学士文集》,后入《四库全书》存目中。>至近代,上述两刻本均难见到。1986年,马氏族人曾据迟刻手抄本出过一个前六卷本,书名仍为《马学土文集》。1998年,国家出版发行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在集部第32册中,收录了迟刻《马学士文集》全八卷,共收讲章(为皇帝讲课准备的讲义)17篇、赋颂5篇、诗230首、赞5则、歌3篇、铭5篇、序102篇、记5篇、跋11则、哀词4篇。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马愉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从状元做到帝师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朝的「 ”鹤唳华亭”,朱棣不喜欢太子,杨士奇为何一定要支持太子

    公元1412年,在南京皇城内的午门,站满了文武百官。这些官吏平时的职位不同,品级不同,今天却都奉了同样的圣旨,前往午门干同样的事情——观斩。所斩之人,名叫耿通。

  2. 朱棣登基前,30岁小官拦住朱棣的战马,成了著名宰相

    公元1399年,朱元璋驾崩的第二年,建文帝得知燕王朱棣正在密谋造反,于是派遣谢贵、张昺、张信等人秘密逮捕朱棣。

  3. 明成祖朱棣去世前的几个小故事,体现了大人物的小情怀

    明成祖朱棣画像公元1424年农历四月,永乐皇帝朱棣已经64周岁,因为蒙古的阿鲁台部不听话,朱棣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再次决定率师北伐。这时,朱棣可能失望了,也可能想通了。七月初,朱棣的车驾来到了一个叫清水源的地方,朱棣看到路边有高达数十仗的石壁,于是命令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将朱棣御驾亲征路过此地的事情在石壁上刻下来,以便后世之人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这样的大人物,竟然还有这样的小心思,真是太有趣了。

  4. 杨士奇三次逆转乾坤,扶保大明朝继「 ”永乐盛世”走向「 ”仁宣之治”

    杨士奇,明初名臣,江西人,今天我们不谈他的其他功绩,只说他在永乐年间面对明成祖朱棣的三次扭转乾坤的壮举,这三次壮举不禁让太子朱高炽顺利登位,同时也断绝了汉王朱高煦篡位的机会!

  5. 杨士奇

    杨士奇受知于仁宗、宣宗、英宗3朝。20岁后,杨士奇为了开阔眼界,便离开家乡去游历教书。杨士奇历事五帝,辅佐君王40多年,一直为内阁重臣。杨士奇只好答应任职,但不要尚书的薪俸。杨士奇因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为相以后,常以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为念。经杨士奇荐举的人,大都有政绩,官声好,廉冠天下。杨士奇还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主张严格考试制度,以选拔和造就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才。正德九年,杨士奇病死,终年80岁。

  6. 杨溥

    与杨荣、杨士奇并称三杨。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轶事少年杨溥应对救父杨士奇杨溥自幼聪慧过人,10来岁就精通诗对,常常妙语惊人。杨溥明白县官的意思,当即对曰: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县官听了十分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把他父亲释放了。

  7. 杨荣

    杨荣,中国明代前期大臣。初名子荣,字勉仁。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郡望,在三杨中时称东杨。成祖即位后,入直文渊阁,付之密务。更名荣,日承顾问,勤于政事。八年至二十二年,从朱棣五次北征,参决...。仁宗即位,进太常寺卿,杨溥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文渊阁治事38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五年乞归,途至杭州去世。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8. 先祖救人 后代显贵

    当水灾发生的时候,洪水冲毁了房屋,溺死的人们,居民的财物,都随著滔滔的洪水漂流满河,很多摇渡舟的船夫,都乘机大发水灾的横财,争著捞取漂流在河中的财物,满载而归,可是杨荣的曾祖及祖父,虽是贫穷的渡舟夫,却不为满河的横财而动心,一些也没有捞取河中的财物,只是全心全力救渡水灾中沉溺的人们。因此其他捞取财物的渡舟夫都成了富人,独有杨荣的曾祖及祖父,只救人而不捞财,还是贫穷依然。

  9. 体恤民疾,宁可宽厚

    然后,再告诉杨士奇说:「你现在可以去告诉户部,朕已全部免除他们的粮税了!」左右的文武百官都说:「那地方很广阔,其中未必完全没有收入,也许应该分别一下,才不会滥恩!」仁宗说:「体恤老百姓宁可宽厚一些,朕为一国之主,难道要跟人民斤斤计较吗?」明仁宗这种做法,真可以做为万世的榜样。

  10. 杨荣先祖志存拯溺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位杨荣先生?当水灾发生的时候,洪水冲毁了房屋,溺死的人们,居民的财物,都随著滔滔的洪水漂流满河,很多摇渡舟的船夫,都乘机大发水灾的横财,争著捞取漂流在河中的财物,满载而归,可是杨荣的曾祖及祖父,虽是贫穷的渡舟夫,却不为满河的横财而动心,一些也没有捞取河中的财物,只是全心全力救渡水灾中沉溺的人们。因此其他捞取财物的渡舟夫都成了富人,独有杨荣的曾祖及祖父,只救人而不捞财,还是贫穷依然。

随机推荐

  1. 秋果虽鲜美食用有禁忌

    秋果源源上市,品种繁多,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医食兼优,许多人纷纷购买,先尝为快。但是,吃秋果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食或暴食亦会致病,诸位在“大饱口福”时切莫轻视。但是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中医称其为“肾果”,尤适肾病者食用。但板栗坚实,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易滞气积食,一次不宜多食;有安肠止泻作用,便秘者忌食,否则加重症状。

  2. 番窠倒臼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ānkēdǎojiù【解释】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出处】明唐顺之《书王龙溪致知议略》:“世间茅葛议论已自充塞,更无一片寸草不生地步,王老于其间又番窠倒臼,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又是一场孽怪。”【例子】无【相关】百度“番窠倒臼”

  3. 生儿子祝福语

    生儿子祝福语1、恭喜恭喜,大哥喜得贵子升格当了爸爸,相信小宝宝的到来将会为你们家庭带来更多欢乐。

  4. 此人一生与武则天为敌,却在无形中成了武则天称帝的最大帮手

    不过此时的武则天能够如此顺利的继承帝位竟然还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宿敌冤家无意中帮助了她。>>可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还是在武则天称帝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竟然在无意间进行了推波助澜,这件事还得从长孙无忌曾经审理的一件“谋反”案件开始说起。>>所以说武则天能够如此顺利的即位,作为她的冤家政敌的长孙无忌是有着一定的功劳的!

  5. 呼卢喝雉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hūlúhèzhì。

  6. 上司放个屁,下属唱台戏

    明朝万历皇帝继位时年方七岁,军国大事全权委于万历的师爷大学士沈鲤。沈鲤无奈,只好与知府闲扯起来。正说话间,沈鲤忽然想放屁,但当着下属又觉不雅,便运气使屁缓缓放出。故事完了,但“上司放个屁,下属唱台戏”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人们用来讽刺、挖苦那些专好奉承拍马的官员。

  7. 仪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仪”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仪”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不腆之仪——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凤凰来仪——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汉官威仪——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鸿渐之仪—...

  8. 梦见送礼_周公解梦梦到送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送礼好不好

    做梦梦见送礼好不好?梦见送礼,吉兆,是交好运的预兆。未婚男女梦见送礼,会很快找到恋人。梦见自己收到情人节礼物,预示著自己或亲友家里将会添加人口。心理学解梦梦见送礼,这可能表明正在梦中思考的一种关系平衡,表达了要使关系平衡的企图,或者象征著关系中的欠缺性。在什么场合送的礼物?礼物是否符合这些期望对于这一事件意义重大。

  9. 喝过量红酒引发肥胖危机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啤酒喝多了会出现啤酒肚,于是纷纷转喝红酒。虽然红酒已被公认为健康食品,但过量饮用同样有肥胖危机。结果发现,一杯250毫升的红酒或啤酒,与一碗白饭的热量差不多,约240卡路里。为红酒选择"最佳伴侣"(组图)喝酒虽然容易发胖,但是少量饮酒又有助于维持心脏和全身血管的健康。

  10. 狐鸣篝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húmínggōuhuǒ【解释】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同“狐鸣鱼书”。【出处】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例子】无【相关】百度“狐鸣篝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