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哥伦布的故事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在15到1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为代表的一批航海家陆续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壮举。在这其中,又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最为著名,直到现在人们在说到新发现了什么东西的时候,还会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作类比。哥伦布像哥伦布原是意大利人,当时他一心一意想要寻找去往东方的印度、中国的新航路,因此最终在

哥伦布的故事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 在15到1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 ”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为代表的一批航海家陆续完成了「 ”发现新大陆”、「 ”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壮举。 在这其中,又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最为著名,直到现在人们在说到新发现了什么东西的时候,还会拿「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作类比。 哥伦布像 哥伦布原是意大利人,当时他一心一意想要寻找去往东方的印度、中国的新航路,因此最终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从西班牙出发,在大西洋上经过了2个月的航行,最终发现美洲。 哥伦布航行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哥伦布的航行之所以能成功,要多亏他犯下的一个错误——对于航程长短的错误预估。 哥伦布一开始是怎么想的呢? 他的预估是: 从欧洲出发往西,只需要不到3000英里(大概4800公里),就能到日本。 合着哥伦布眼里的地球,比真地球活生生小了一半。 这在我们看来当然很荒谬,但要知道:当时的人完全不知道「 ”美洲”和「 ”太平洋”的存在。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虽然已经大概地知道「 ”地球是个球形”,但对于各大陆的具体形状、相对位置,以及海洋的大小等信息,仍然十分迷茫。 就像下面这幅15世纪时 ... 的地图—— 右上部分那一大块是亚欧大陆、左下是非洲 从图中可以看到: 虽然细节上有很多不精确的地方(比如非洲和最南面的南极大陆居然连在一起),但对于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最大的疏漏只有一个——没有美洲和太平洋。 而且,哥伦布对于距离的计算,是建立在古罗马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基础上的, 托勒密(公元90年-公元168年) 但托勒密对于「 ”地球周长”的估计过于小了,也因此导致了哥伦布想象中的地球比实际小很多。 所以,在哥伦布看来,从欧洲出发往西去亚洲,才是最快到达亚洲的路径(也因此,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India,而非美洲),他也因此而坚定了向西航海的决心。 其实,当时也有人反对过他。 他在寻找赞助的时候,一开始找的是葡萄牙国王。但由于葡萄牙人算得更正确,所以觉得哥伦布不太靠谱,于是拒绝了对他的资助——也因此错过了一个新大陆。 在葡萄牙这里碰壁的哥伦布,便转头去寻求西班牙的支持。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由于地理知识的无知,于是信了哥伦布,决定资助他。 伊莎贝拉女王 历史就是这么的无常。 看着哥伦布的故事,我会想起那句著名的话: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谁也不知道,如果哥伦布对地球大小的预估没有这么天真,他会不会因此就知难而退,人类的历史又会不会因此而改写。 哥伦布塑像
本文标签:大航海时代新大陆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