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据介绍,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余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虫主要是华枝睪吸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分别引起肝吸虫病和阿米巴痢疾。1996年,日本发生了一起因埃希菌属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受感染人数超过6300名学生,其中2人死亡,这是有史以来由该菌引起的最大爆发流行。
肠道致病菌(约10种)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诺若病毒、甲肝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等疾病。目前,我国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细菌性腹泻。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虫主要是华枝睪吸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分别引起肝吸虫病和阿米巴痢疾。
... 302医院刘士敬博士说,我国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和食物为: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杆梭菌(发酵制品、肉制品)、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乳制品)、椰酵假单细胞菌(银耳)和肉制品大肠杆菌等。据刘博士介绍,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主要包括6类:
肠炎沙门菌
沙门菌作为食源性疾患的致病菌,已被认识数十年,在许多国家很常见。肠炎沙门菌在西半球和欧洲目前是占主导的致病菌,此菌多与用肉和蛋品有关。
霍乱
霍乱主要为水源性感染,但也可通过进食被污染食品间接感染。冰冻和生的或未彻底加工的海产品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埃希菌属
1982年第一次发现引起食源性疾病,随后它就成为食源性疾患引起的血样便腹泻和肾衰的主要原因,有时它是致命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1996年,日本发生了一起因埃希菌属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受感染人数超过6300名学生,其中2人死亡,这是有史以来由该菌引起的最大爆发流行。在澳洲、加拿大、日本、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和南美洲,都有报道与食用牛肉有关,还发现该菌的暴发也与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野味、莴苣、奶酷和苜蓿有关。
单增李斯特菌
近年来才发现与食物有关,该病的发生常与消费地冰箱内贮存较长时间的奶酷、肉制品有关,因为可以在5℃低温下繁殖。李斯特菌病已在许多国家发生,包括澳洲、瑞典、法国和美国,其中最大的两起是1999年的美国和2000年的法国,分别是由于食用了污染的“热狗”和猪舌。该菌感染会引起孕妇流产和死胎,婴儿、免疫力低下的人会发生败血症和脑膜炎。
食源性吸虫
食源性吸虫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地区,该病发生常伴有水产品消费量增加,是因为食用不卫生的或生的和简单加工的鲜淡水鱼和水产品,食源性吸虫会引起肝、肺等器官损伤,如肝吸虫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癌。估计目前全球有4000万受感染。
编辑:admin• 黑枸杞的正确吃法用量 • 黑枸杞壮阳补肾的最正确吃法 • 黑枸杞泡水以后变白还可以吃吗? • 喝黑枸杞水有什么好处? • 黑枸杞子泡水喝有害处吗? //此处调价评论代码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