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光大师文钞往生实例文选

印光大师文钞往生实例文选印光大师著增广卷四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增广卷四 岳运生居士往生记>增广卷四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增广卷四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增广卷四 今彩大师往生记>增广卷四 赵尊仁居士往生记>增广卷四 沙健庵居士往生记>增广卷四 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增广卷四 康母往生纪念册发隐>增广卷四 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增广卷四 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增广卷四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增广卷四 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增广卷四 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增广卷四 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增广卷四 王欣甫居士懿行颂>增广卷四 王母蒋太夫人西归颂>增广卷四 蕴空张夫人西归颂>续编卷上 复杨慧芳居士书>续编卷下 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续编卷下 徐蔚如居士西归颂>续编卷下 沙公雪舫懿德颂>续编卷下 屈子建居士西归颂>续编卷下 许止净居士往生记并颂>续编卷下 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续编卷下 传春浦居士生西记文钞>续编卷下 聂云生居士生西记>三编卷二 复周伯遒居士书二>三编卷三 闽侯罗梓生居士生西记>三编卷三 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记>三编卷三 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三编卷三 乐慧静优婆夷生西记>三编卷三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三编卷四 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三编卷四 张母王太夫人西归颂>三编卷四 复崔益荣居士书六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真如法性.生何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戒定慧三.力极功纯。则妄惑彻底消灭.本心全体显现矣。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明本镜具.非从外来.特仗揩磨之缘.以显发耳。虽然.仗自力修行.断惑证真.颇不容易。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见惑一断.即证初果.预圣流。尚须七生天上.七反人闲.方可断尽思惑.以证四果。虽云十四番生死.而天上寿长.固不易以年月论也。初果圣人欲了生死尚如是之难况具足惑业之凡夫子若证四果则生死根本永断超出六道轮回之外。若发大悲心.入世度生.则乘愿示生。非如具足惑业者.随善恶业力所牵.升沉于六道之中.自己一毫作不得主也。自力了生死.非宿根深厚者不能。末世众生.何能企及。于是如来特开一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上中下根同于现生了生脱死其慈悲救护之心至极无加矣。其修持之法.亦须严持净戒.力修定慧。而兼以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信愿真切.念力精纯。现生亦可证圣.临终直登上品。则入菩萨位.证不退地矣。纵根机陋劣.未能如是。但能至心念佛.则心佛相契.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蒙佛慈接引.带业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其人生大怖畏.生大愧悔。虽念数声.即便命终。亦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轮回.高预海会。渐次进修.必证佛果。仗自力了生死.如彼之难。仗佛力了生死.如此之易。凡有心者.皆能念佛.皆可住生。有血性汉子.决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背悟净缘.随迷染缘.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而莫之能出也。陈圣性贞女者.原籍安徽怀宁县人也。父仲龄.业商于扬州甘泉.逐家焉。母高氏。贞女生于清咸丰九年。姊妹三.长即张绍春之母.贞女居仲.与其妹皆自幼茹素.不食荤腥。是盖具有夙根者。其弟三.长树声.前清江西候补知县。次茂之.三茂如.告业鹾。贞女年及笄.父故.母欲为之择聘。贞女即痛哭流涕.誓愿为北官之女婴儿子.撤其环瑱以养其母.至老不嫁。其妹则以出家焚修为职志.贞女则以居家侍奉为职志也。母知其志不可夺.遂任之。母有洁净癖.其饮食衣履衾枕床帐之属.无不日新又新。虽地板仰篷亦必一日一揩.三日一涤。故凡婢媪之任使.皆不称意。惟贞女则烹纫浣濯.能体亲心。力役服劳.不容旁贷。暇则念经礼佛.日无虚旷。纵佳节盛会.亦从不出门游观。其尽心孝养.笃修净业也如此。非特恪遵女训.实乃真奉佛法。后复归依三宝.受菩萨优婆夷戒.圣性乃其法名也。及母去世.痛枉终天。此后依弟而居.修持愈谨。近数年来.绍春信佛日笃.曾来其家.喜其志道相同.遂不复归。过年余.诸弟强迎归。未几.自知不久住世。以诸弟.及弟妇.唯知世礼.不解佛法。恐临终彼等悲恋.乱其正念.致失利益。遂至其妹之尼庵.以期正念往生。未久.示微疾.促绍春与三弟至。命请具德僧为薙发作尼.兼为说戒。又令死必火化.俾一物不存.脱体无依方好。绍春许之。遂沐浴.着法服.端坐念佛。绍春令诸尼.及诸弟.同念佛相助。诸弟悲不自持.绍春力诫勿乱正念.诸弟遂皆忍悲念佛。久之.气绝。绍春仍令大众一心念佛二小时。其面相转加光华.远胜生时。其一生修持之力.于此发现。当必往生西方.亲预海会。否则何克有此瑞应耶。时在民国十年十二月十七日丑时。世寿六十有三。虽临终剃发为尼.以无几日.兼欲显彼一生守贞尽孝之懿德贞心.故仍以贞女称焉。今春绍春来普陀.礼大士.详述其事。祈余作记.以发其潜德之幽光。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 ... .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况贞女且有多分.兼以平生专心念佛.岂得不生。其预知时至.并气绝后面相转加光华.足可为证。因将净土法门所以.及贞女贞孝净业懿行.略述大端。以冀闺阁英贤并一切善信.闻风兴起。各守己分.兼修净。业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愈修净业.愈敦伦常。生益得其令名.没即托质净土。视彼唯知世谛.不解佛法.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徒具佛性.全体迷失。轮回于六道之中.堕落于三涂之内。尽未来际.了无出期者.不可同年而语矣。凡见闻者.各宜勉旃。>岳运生居士往生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告堪作佛.但由迷悖自性.以致轮回生死.无有了期.如来欲令复本心性.随顺机宜.说种种法.然欲仗自修持力.于现生中.做到真穷惑尽.以出轮回而了生死者.末世实难多见。唯修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老 ... 女.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待至临终.即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则万不漏一。以仗佛慈力.获此巨益.如乘轮船以渡海.非自己本事能然也。以故历代诸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极力提倡比法.以其是了生死之捷径.成佛道之要法故也。岳运生居士者.步云之父也.名泰元.字运生.事亲至孝.乐善好义.天性忠厚.无所适莫。步云于数年来.颇于佛法.生正信心.吃素念佛.唯诚唯谨。因劝其父母.同皆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并以显浅易解之净土书.为之解说.令其常看。其父遂知自心本具佛性.但以惑业障蔽.不得受用.幸有此仗佛慈力法门.俾我等少善根劣机众生.于现生中.即得横超三界.高预九莲.何幸如之。从兹心心忆念.冀遂所怀。至今七月初.略示微疾.初八日早起.念佛毕.嘱步云速备衣棺.吾将去矣。待衣棺备齐.乃沐浴着衣而卧.步云戒其家人.切勿哭泣.令失正念.同声念佛.以助往生。又劝其父.随声心念.虽不闻声.其口辄动.久之遂止.盖已去矣.又复念三小时.方始哭泣。而其父面带笑容.室浮异香.三日入殓.相貌如生.其为住生.可决断矣。步云日与家人.灵前念佛.以冀莲品增高.无生速证.藉报劬劳之恩.以尽人子之分。又步云以才小职卑.薪水无几.仰事俯畜.颇形拮据.向蒙其表叔茅少甫将军.贴补所需.此次衣棺葬费.皆系少甫所出。少甫公正廉明.清风高节.忠于国而孝于亲.推其遗爱.故能视步云如子.而步云感其帡幪.故亦视少甫如父。步云吃素之因缘.实由少甫而始.少甫若能由步云而笃修净业.吃素念佛.以期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则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矣.因并记之.以为世劝。>汪含章夫人往生记>道之在人.如水之在地.无处不有.苟不加穿凿之功.则其水决难发现。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无明锢蔽.致佛性功德.莫由显现。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皆为对治妄想执着之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尤为圆顿直捷.以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自法流震旦.一切四众.由念佛而往生西方.彻证本具佛性.以圆成觉道者.不知有几千万亿也。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贫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此诸善举.悉由勤俭而得.使其好逸妄费.将有自顾不暇之虑.况能济人利物乎哉。易园多年职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为之讲授.积劳成疾.于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罔效.势甚危险.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劝.渐获痊愈。既又遍阅佛经.方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闻也。于是劝其父母.与其夫人.并及儿女.同修净业。由是夫人虔持佛号.兼诵弥陀普门大悲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去岁十月有疾.当痛苦时.辄发大愿.愿速往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之后.乘佛慈力.同入娑婆.度苦众生.心极垦切。月晦之夕.语侍疾者.楼上佛堂.木鱼声甚清亮.屋床壁间.皆金字经.光明照耀.汝曾见闻与否。又三日前.其姑梦金光满室.光中菩萨.不计其数.意谓其媳之病.当速痊愈。须知此皆净业纯熟.净境现前之象。至次日十一月朔未时.结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后神色端严.了无死相.通身悉冷.头顶犹温。先时两腿肿胀.不能动屈.及至将逝.遂如平时.故得跏跌而逝.如入禅定也。易园率其儿女.并诸道友.至诚念佛.助其往生.过五句钟.方始安置。设祭待客.概不动荤.村人欲送公祭者.易园止之.令每日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句钟。一则免人虚费.二则实益亡人.三则曲引诸人.同种善根.四则冀开风气.普播佛恩.实为丧事最善新例.凡有信心者.各当依行焉。殡殓之后.易园以书寄普陀法雨寺.并汇百圆.祈光相宜为作佛事.以祈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升莲品。光令念佛堂十六人.打一佛七.又为开示念佛法门之利益.与易园居士之真诚.诸师闻之.悉皆竭诚尽敬。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愿托梦见告.以慰我心。是夜其子有朋.梦信报纷至.乃取一信.往楼上佛堂看。见佛堂中悬一大灯.光明四彻.远逾电灯.开函见画一张.中有大红莲华.华有台座.华下列小字两行.不复记忆.周围有众多小华.华下之水.其色如银.此日即法雨佛七圆满之日也。得此数征.可知决定往生。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华.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聚.即执此华.接引往生。宋荆王夫人.笃修净业.姬妾便侍.无不率行.有一姬妾.无疾化去.夫人夜梦亡妾.殷勤致谢。又引其西行.见一宝池.其量广大.中一大华.光明殊胜.妾曰.此夫人生处也.其中周围所有之华.皆蒙夫人教.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未几.值诞生日.念佛立化。有朋所梦.与此相仿.但汪夫人无荆王夫人之功夫.及化导之权力.故其境远逊。而有朋未到净业纯熟之时.故只见其画.不能亲见其境。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于此益信。愿见闻者.各共勉旃。>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况男女贵贱.智愚贤否乎.其升沈六道.轮回不息者.由迷之浅深.与业之善恶.以为因缘.而一念佛性.固未尝因此或有增减也。以迷而不知.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作起惑造业.因业感苦之本.岂不大可哀哉。如来愍之.令其返迷归悟.断惑证真.以迄亲证本具佛性而后已。又以众生无力断惑.纵有修持.不能现生即了生死.再一受生.多皆迷失.则尽未来际.解脱无期矣。于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 ... 门.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仗佛慈力.了生脱死.校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运速.天渊悬殊也。以故自古迄今.缁素四众.修此法门.往生西方者.不胜其多.即近时亦常见之。安徽石隶县徐母杨太夫人者.徐居士国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决.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处事.一一皆悉堪作闺阁典型.女流师范.方之古烈女母仪.贤仁.明智诸传.殆无愧焉。幼即奉佛.老而弥笃。其子三.日国华.国钧.国治.各受职于政商二界。国治在天津.欲长侍膝下.于民国十年.迎养至津.遂持长斋.受优婆夷戒。从兹念佛益精进.颇有瑞征.恐不求一心.专希瑞相之愚人受病.故不录。是秋.安徽水旱奇灾. ... 电调国治襄办赈务.以八年在京.办有成绩故也。国治不忍远离.夫人责以大义.促令速去.以救灾黎。国治在皖年余.夫人有病.不许书信言及.恐远道来省.致误赈务.并嘱国 ... 钧劝募.以己私蓄.倾囊相助.蒙大总统题颁匾额.与慈惠徽章。十一年赈务毕.皖宪仍絷维国治.乃复迎养皖垣。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颓.亲戚中有劝开斋者.夫人曰.我宁茹素而死.决不食肉而生也。至今春.病日笃.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辍。谓国治曰.余于世事.艰苦备尝.故无恋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发热.痛苦异常.一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则顿觉清凉矣。二月廿一.命请僧来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将己衣物.尽行变卖.供养三宝。问国治曰.何日去最好.国治答以后天是斋日.最好。历数时日.余已见释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萨.何独不见接引佛乎.国治曰.时至则见矣。次日.仍复随僧念佛.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师曰.夫人神志气象如常.一二日内.尚不能去。至巳刻.国治请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弥陀佛来矣.夫人闻之.生大欢喜.起坐瞻视.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数声.即结印含笑而逝。国治与诸师.及眷属.犹高声念佛三句钟.始举哀.及沐浴换衣。香气馥郁.有友来吊.于门外即闻之.叹为希有。三日入殓.面貌比生时更加光彩.顶犹微温.四肢柔软.以数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猗欤懿哉.若夫人者.可谓宿根深厚.现行精纯.又得其子国治.多方辅助.故令净业成熟.得遂往生之愿。世之不念佛者不必论.即志心念佛者.其子女多皆于将终时.号哭洗濯换衣等.俾彼既生悲伤.又生嗔恨.遂致打失正念.仍复永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彼犹自谓为尽孝.不知误亲往生之罪.校 ... 亲为更甚.而举世不知.良可悲伤。国治法母慈仁奉佛.故长斋学佛.屡办赈务.悉皆竭尽心力。今夏来山.以夫人行状见示.祈为作记.以为后世子孙遗范。余以固陋冗忙辞.后复函祈.因约略叙其平生.而于末后事实.稍加详悉.冀世之为人母.传人子者.咸取法焉。>今彩大师往生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光大师文钞往生实例文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浅谈唐宋元明清陶瓷装饰中的凤纹

    浅谈唐宋元明清陶瓷装饰中的凤纹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龙凤这两种“生物”从萌生到定型,都分别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本文通过凤纹在中国唐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特征的展现,探讨了陶瓷装饰中凤纹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及艺术表现。在宋代的瓷器装饰中,常常将凤纹和牡丹纹结合起来构成凤穿牡丹的题材。

  2. 带着爱的眼光在做一切

    带着爱的眼光在做一切几年前,在美国一家孤儿院里曾经传出这样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孤儿院的婴儿们因为种种原因被人遗弃,这些感受着人间冷漠的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和正常的孩子都非常不同。“我们以前只是将孤儿院的工作当一份职业来对待,而那位可敬的老妇人则是带着爱的眼光在做一切,这一点细小的差距就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将带着爱的眼光重新审视参与我们的工作。”

  3. 独山玉说

    独山玉与南阳玉实际上是一个玉种。独山玉与和田玉、翡翠相比较硬度略差,玉雕业将其归属于中档料。在汉代,南阳的独山被称为玉山。独山玉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当属现存于北京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渎山大玉海黑白相间,重达6500公斤。这件“渎山大玉海”的膛内在此期间先后共刻乾隆咏玉瓮歌三首。今天的人们仍然对独山玉的手镯、项饰、胸配情有独钟。

  4. 唐末至五代初年宦官张居翰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值得尊敬?

    在天成三年病死于长安。贞元末年分羽林军为左右神策军,用来扈卫天子,以宦官掌管,从此宦官参与机密,夺百官之权,上下勾结,共为不法。次日,朱全忠便以兵驱逐宦官第五可范等效百人于内侍省...之,只有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等数人得免于难。城中军民衣服不继,赖居翰等惨淡经营,多方运筹,民心才稍稍安定。崇韬专权跋扈,又嫉恨宦官,因此,居翰虽备位枢密使,不过是随人俯仰而已,手中没有任何权力。

  5. 梦见作证人_周公解梦梦到作证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作证人好不好

    做梦梦见作证人好不好?梦见自己在法庭上作证,预示著梦者的一位朋友将会遇到麻烦,急需梦者助他一臂之力;梦见别人在法庭上为自己作证,意味着梦者会遇到麻烦,需要别人帮助,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名誉。梦中看到证人,意味着梦者生活会因为一件事情而有所改变。做梦梦到证人为罪犯做证,意味着你在无意中涉及到一次不好事情,你会因受到牵连而有不小麻烦。

  6. 盗墓贼温韬有后人吗_温韬为什么不盗秦始皇_温韬盗墓清单_温韬不良人

    后因后唐明宗所不喜被杀。人物介绍温韬,后更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其任期内盗掘开的。少为盗,后事李茂贞,为华原镇将,冒姓李,名彦韬。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其毁坏。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贴。温韬在史料记载中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

  7. 银川适合情侣玩的地方 银川约会求婚好去处

    银川约会求婚好去处有哪些?银川适合情侣玩的地方览山公园够大够高够任性,那层层阶梯不就是正在通往你们的幸福生活吗?这里拥于银川独一无二的婚庆主题广场,浪漫指数爆表,光一个结婚长廊就静静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寓意送给情侣们,希望你们能收获一份圆满的爱情。可在适当的时候求婚。上文为大家介绍的银川适合情侣玩的地方,你了解了吗?

  8. 不产狮子的中国,为什么都用狮子守大门?

    两汉时期,狮子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在佛教典籍中,有关狮子的说法很多。人们见识到狮子王者的威仪、加上狮子在佛教中的文化含义,无不象征着威望与力量,因此普遍认为狮子能够驱邪御凶、守护人们的安全。可见,唐朝已经有以石头雕刻狮子用以辟邪、守护的传统,尽管其起源尚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狮子作为“守护神”“辟邪物”的文化含义在历史的更迭中是愈发愈受大众喜爱。

  9. 带有祇字的成语

    包含有“祇”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一路神祇——指同伙的人。

  10. 精彩圣诞节短信祝福语

    经常会想起你,无数个圣诞节的祝福,那友谊,厚厚积累的愉快记忆,人间的亲情,天堂的温馨,终于带给了我们大家。祝你圣诞节快乐!又到圣诞节,分别已几天;梦中想起你,醒来对愁眠;独坐陋室内,思念千里外;奈何相思苦,短信表祝福:时时开心在,刻刻笑开怀!在这个浪漫温馨的圣诞节,让我深情的祝福化成点点雪花,轻轻地飘落在你的身上,慢慢地浸透融入到你的心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