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韩愈六次落榜背后:古文主张让骈文爱好者不快

说到韩愈,几乎无人不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可就是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科举却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 “公卷”延誉“通榜”推荐 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19岁的韩愈赴长安投奔族兄韩弇。不巧的是,就在韩愈快到长安时,唐德宗命河中节度使浑瑊与吐蕃缔结盟约,韩弇以殿中侍御史为判官前往河中。 当时的科举,能否中第并不完全取决于试卷的水平,名人的“公卷”延誉和“通榜”推荐至关重要。科考之前,考生要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呈给朝中硕学名儒传阅评判,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这就是“公卷”延誉。硕学名儒根据自己对考生诗文的评判,向主考官推荐一个预选榜,这就是“通榜”推荐。科举的试卷并不糊名,由主试者决定取舍。通常,主考官根据“通榜”推荐和考生临场试卷,综合决定名次高下。考生如果没有得力名人的“公卷”“通榜”,仅凭试卷水平是很难中第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自己要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而且说你行的人得行。 韩愈要想找到为自己“公卷”延誉的名人,只有通过族兄韩弇这一条路。但当时韩弇重任在身,找关系为韩愈“公卷”延誉只能等到回长安以后。韩愈到长安不久,便传来吐蕃劫盟的消息,除浑瑊一人逃脱外,其余一千多人全部被吐蕃所擒,韩弇更是遇害。 韩愈的期待落空了。“长安米贵,居之大不易”,他在长安“穷不自存”,生计成了问题。万般无奈之际,韩愈想到了故人北平王马燧。马燧请韩愈到自己家,给两个儿子当老师,韩愈的生活这才有了着落。 四次考进士 终进“龙虎榜” 稳定下来的韩愈开始准备应考礼部进士试。他先向一些考中进士的人请教应试 ... 。有的拿出礼部考过的赋、诗、策等考试题,韩愈一看,“以为可无学而能”,觉得自己根本不用学就可以答得挺好。可是,事实远比想象的残酷得多。此后的三次科考,韩愈都是名落孙山。 但是,韩愈并不气馁。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合于古人之道,而当下考试刻意追求形式的四六骈文,毫无价值。落榜不是因为自己的文章不好,而是“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自己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 他在《为人求荐书》中写道:某闻木在山,马在肆,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意思是:一株优质的树木长在山上,一匹骐骥骏马呆在卖牲口的集市上,过路的行人看都不看一眼。这样的路人即使每天有成千上万,也不能证明这株树是不成材的树,这匹马是下等的劣马。如果有匠石那样高明的巧匠从这株树旁经过却不看一眼,有伯乐那样高明的相马者从这匹马跟前经过却不回头看,才能说明这株树不是栋梁之材,这匹马不是超逸绝伦的骏马。 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韩愈第四次应礼部进士试,这次他终于遇到了匠石和伯乐。爱才识才的兵部侍郎陆贽权知贡举,中书省右补阙梁肃、礼部郎中王础通榜,并协助阅卷。梁肃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他通榜的欧阳詹、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等八人,全部录取,时称“龙虎榜”。这次共录取进士23名,韩愈名列第十四。 一试吏部诠选 无故遭淘汰 在唐代,考中进士只不过是取得了入仕的资格。要想得到朝廷的正式委任,还须应试吏部诠选。吏部试中最有名的是博学鸿词科,那么博学鸿词是什么呢? 与礼部进士试相比,吏部的博学鸿词科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倘无显贵权要的推荐,要想取得考试成功,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韩愈在考前给某显贵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提携。信写得极为巧妙,以物为喻,干仕求禄,只字未提。信中说:在天池、大江之滨,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水族怪物。如果有足够的水,它能飞到九霄云外;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它只能运行个七八尺远。这个怪物所处的地方即将干涸,它自己却没有办法跳到天池、大江之中。这时,有位大力士一旁经过。如果可怜它,动动手往天池、大江中掀它一下,它的命运一下子就改变了;如果懒得动手,它就只能 ... 了。 这封“笔臻浑化”“泯尽铺张排比之迹”的信,很可能打动了那位显贵。这次,韩愈应吏部试入选了。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博学鸿词科的试题为 《太清宫观紫极舞赋》和《颜子不贰过论》。韩愈写的赋已经散佚,论存于文集中。 在《颜子不贰过论》中,韩愈首先破题,阐释论题的含义,然后予以设问: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行过言,亦云鲜矣,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意思是:孔子三千弟子中,“过行过言”者很少,尤其是四科十哲,个个都是君子之儒,孔子为什么只标举颜回的“不贰过”呢? 韩愈认为,颜回的思想活动难免有过,但他能够“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这就把孔子的“不贰过”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超出了众人的认知水平。 这次主吏部试的考功崔元翰,崇尚古文,“时年七十余,好学不倦”。他对韩愈的文章大为称赏,于是将韩愈等人的名字报给中书。可最终不知为什么,其他人都被选中了,唯独韩愈遭淘汰。 再应吏部试 写就“载道”文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韩愈第二次应吏部试,试题为《朱丝绳赋》《冬日可爱诗》和《学生代斋郎议》。今本韩集只有《学生代斋郎议》,题目的意思是可否以学生来代替斋郎之职。斋郎,是在祭祀时“执豆笾,骏奔走,以役于其官之长”的劳力者;学生就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韩愈认为,“执豆笾,骏奔走”虽然是“奉宗庙社稷之小事”,但“不可以不敬”“不可以不专”。学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其周旋必不合度,其进退必不得宜,其思虑必不固,其容貌必不庄。而祭祀的关键是礼,礼的关键是敬。随便用未经训练的太学生代替斋郎,失礼失敬。太学生的本业是学习儒业,以学生代斋郎,耽误学习,荒废学业,得不偿失。以学生代斋郎,名义上没了斋郎,缩了编制,减了开支;实际上斋郎仍存,成本更高,损失更大。文章理据充分、论证透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政论文。可韩愈还是落选了。 韩愈落选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善夤缘,“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人之所趋,仆之所傲。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庐,未尝与之坐”。二是他的古文与科举文两者价值观的不同。韩愈提倡“古文”,就是西汉以前那种以散行为主的文章;而科举文是句式整齐、讲究对偶的骈文。韩愈古文主张“文以载道”,载天地人文之道,载周公之道,载孔孟之道;科举文注重形式精美,骈偶巧丽,两者背道而驰。尽管韩愈的应试文写的也是骈体,但他的古文主张让众多迷恋骈俪者心中不快。 回看俳优辞 数月心不宁 这次落选,令韩愈觉得参加这样的科考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的这种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好几个月都羞愧不安,决定不能再考了。好友崔立之写信劝勉韩愈,一定要考中博学鸿词才好做官。他把韩愈比作献璞的卞和,只有等识玉者剖璞见玉,然后天下人才会知道这是价值连城的至宝,即使像卞和那样两次被砍了脚也不算耻辱。 韩愈这下可找到了出气筒,几乎把所有的郁闷和怒火都发泄到《答崔立之书》中: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词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所谓的博学鸿词,如果真是现在科考文这个样子的话,那古代的屈原、孟轲、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一定会感到惭愧而绝不应考了。 不过,韩愈最终还是参加了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仍然是名落孙山。 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一年,前后近十年,韩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照今天看,韩愈是一个典型的落榜生,而且是无数次落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生的失意者,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成为重振文风的旗手。 两百多年后,苏东坡接受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为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庙碑文。面对这位文坛巨擘,曾经自诩“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也”的苏轼,却感到无从下笔。“一日思得颇久”,竟然“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仅仅一个开头,就写了百十次,却没有一个满意的。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见一纸从眼前飘过。可当他定睛再看时,那纸却不见了踪影,但上面的字早已印在他的脑海中了。于是,苏轼大笔一挥,把已经写出来的各种开头统统勾掉,然后写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韩愈六次落榜背后:古文主张让骈文爱好者不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最唯美的爱情说说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光-感人的情话

    我不能再珍惜你,抱歉,我失去的,也是你失去的。从此我的世界不再有你。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2. 梦见在黑暗中有星星之火

    周公解梦梦见在黑暗中有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黑暗中有星星之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梵德比丘的故事

    世间人有的具有“一闻千悟”的智慧,有的人则很愚痴,连一句偈也不会背。但是,愚痴和智慧没有绝对的分别,只要肯用心,智慧就能显现。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当时有二千多人在佛的僧团中修行,其中有一位是梵德比丘,他出家后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跟着大众生活起居修行,平日都很守规矩,但只有一项缺憾,就是记忆力很差。但是,经过三年后还是一偈不通,大家都认定他是极愚痴的人,所以法一听过就忘了。

  4. 神原康政:康政流榊原家初代当主,德川双壁之猛

    当时家康及康政不久接到信长的出兵要求,最终在六月二十八日爆发著名的姊川合战。是战中,康政率小队作战,并因此在混战中负伤,事后家康予以问候,但在此战中,康政的能力被德川家所承认及赞赏,也得到了信长的赞赏,因此,康政之名开始被广传。正当德川家面临灭亡之时,信玄因病情恶化,被迫暂缓行军,最后因此病死,武田军秘不发丧后撤退。大战后,康政的英勇作战,受到家康及信长的赞赏。

  5. 梦见甲板

    周公解梦梦见甲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甲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拿破仑埃及之旅:征服与荣耀之路——上

    ,喜欢这个预览,想继续阅读吗?加入我们,看看你错过了什么!!

  7. 梦见姑娘冰

    周公解梦梦见姑娘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姑娘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使用手机、网络障碍往生

    但是使用手机、网络,参杂很多恶趣因缘,造这些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心咒、名号以及净土的境界相应。所以,相续不成熟、没有力量的凡夫众生使用手机和网络,十个有五双全都是障碍往生净土的。如果再去上网、再去使用手机的话,下辈子不说往生净土,就连能否转生善趣、遇到正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做一个出家人的身份,谁都不敢下结论。

  9. 陕北悍匪曾令张爱萍骑兵团损失1/3 险俘 ...

    中央红军进行了改编,以刘志丹的陕北骑兵为基础,组建了第一支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骑兵部队,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父亲被任命为团长兼政治...。但就是这样一支中央寄以厚望、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骑兵队伍,在父亲出任后的几个月,却在一次战斗中意外地遭到了失利。为配合红军主力东征,父亲率骑兵团一举荡平了盘踞在北部三边地区的马匪武装。骑兵团返回瓦窑堡,路经青阳岔时,得知我边区...被一股游匪给端掉了。

  10. 衔尾相随造句_衔尾相随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衔尾相随xiánwěixiāngsuí衔尾相随的意思和解释:衔:马嚼子;尾: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衔尾相随的出处《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衔尾相随的例子衔尾相随造句衔尾相随造句相关成语的感...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