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砚之初

砚之初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研”的本意有研磨之意,这在许慎的《说文》中有载。在更早的西汉时,也有把“研”作名词使用的,如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的遣册中,就有“研一,有子”的记载。考古中经常也发现研、研子配套出土,印证了遣册中的记载。

  以上所说的“研”,汉墓造册上叫“板研”,是研磨时垫衬用的板状物,有的上面还因长期与“子”配套使用,而被磨出了凹窝。所谓“子”,又称“研子”,指握在手中的柱、块状用具,石质为多,也有陶质或玛瑙质的。“研”和“研子”之所以必须配套使用,是因为东汉以前还没有发明人工墨锭,而大量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绘画和书写。由于天然矿物颜料有相当的硬度,需要捣而碎之,研而磨之,方可应用,所以都离不开“研”和“研子”。 考古中还发现了不少更为原始的研和研石,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兰州白道沟坪等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也发现了距今约6千多年前的绘画工具,包括石臼11件、石研棒12件、红色颜料1块和调和颜料用的水杯一件。这些书画工具中,石臼的功能与研相类似,上下两面光平,表面中央部位有圆窝,窝内壁等处留有红色颜料痕迹。石研棒是在石臼圆窝内把成块的颜料研磨成粉末状用的工具。多用条状砾石制成,研磨的一面均已磨成斜角状,光亮的斜面上往往留有红色颜料。红色颜料发现时已崩裂成四小块,黑红色。经鉴定属于赤铁矿性质的三氧化铁,与研石和研棒上的红色成分相同。 更早的还有1980年山西省吉县狮子滩中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套磨盘和磨石,上面也布满了朱砂痕迹。同出的还有赤铁矿石7块以及岩画。说明早期的研石都配有石研棒,可称之为“臼型研”。

  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著名的“妇好墓”中,还出土了玉臼和玉杵。笔者近年来在重庆三峡大坝库区的万州麻柳沱东周遗址文物抢救中,也发现过这种板状研石、石研棒以及用朱砂绘制的彩绘陶器。

  所以,从研作为一种早期砚的形式,到后来成熟定型并广泛使用的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演变过程:一、史前时期的臼型砚阶段,是砚的滥觞期。二、商周时期的臼型砚和板型砚并存阶段,是砚的泛用期。三、汉代及其以后的板型砚阶段,是砚的定型期。滥觞期的使用过程最长,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泛用期属于研和砚的过渡阶段,时间延续不长,约经历了一千年左右;定型期持续至今,算来也有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了。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砚之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8.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语_给好朋友的新年祝福语2018_新年祝福

    朋友,2018年新年到啦!给好朋友的新年祝福语20181.万象更新贺新春:新桃符,新燕语,欣喜迎新年;新理念,新思路,统筹新发展;新丽景,新风貌,和谐新画卷;新开局,新锦程,祝君创新篇。

  2. 董健吾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基督教牧师竟“益国匪浅”

    董健吾其实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由于他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宋庆龄也不吝盛赞其“益国匪浅”。宋子文茅塞顿开,立即表示赞成,认为这是最好的人选。对此等重任,董健吾感到非常荣幸,一口答应了下来。秦邦宪将电报交给董健吾,要他确保安全,迅速送达,并请向宋庆龄代致敬意。3月5日,秦邦宪等将董健吾送至城外,握手作别。董健吾仍按原路返回西安。

  3. 艳遇的代价

    艳遇的代价>那天有位昵称是“睿”的群友找到我,跟我说:“我看了你的博客寻来的。”这件事他虽然蒙哄过去了,但随之两人的关系急剧恶化,不久女友就出轨了。这一切,都是源于年初的那次艳遇。不干净的源头,带来的往往是悲剧性的后果。在业力之流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4. 给糖的诀窍

    自从多年前成立后就一直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盈余竟大幅滑落。这决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让多年来已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

  5. 两次接佛通知 端坐念佛往生

    清居,僧人,是法华庵莲清老和尚的弟子,常住于江苏省仪征县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以小经营为生。约于1983年法华庵打念佛七,一日晚上清居在觅心庵盘腿念佛,忽见两童子前来相吿:"赶快回去,准备往生。"清居未予重视。"于是,他叫了一辆手推独轮车,将行李什物运到法华庵,告诉莲老和尚,他是回来往生的,莲老同意了。晚上九点左右,莲老命人往看清居,见其盘坐在卧具上,安然念佛,莲老便命所有参加佛七之人前去助念,至夜十点。

  6. 荆钗布裙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ngchāibùqún【解释】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出处】《太平御览》卷七百十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例子】况荆钗布裙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反义词】锦衣玉食【相关】百度“荆钗布裙”

  7. 陈锡联简介:抗战第一枪

    陈锡联,军事家。汉族。(1915年1月-1999年6月10日),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 *** 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

  8. 痴珠变念珠

    念珠七百她八十几岁时往生,往生时,身边没有留下什么,但有个枕头箱,里头总共有七百多颗念珠,原来她是「痴珠换念珠」,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有冲突,是因此心中有痴念,他很用心去劝导教导,让他们平静下来,使为人子的知孝道;为人父母的能负责;为人夫妻的能宽谅;朋友之间重仁义。如此就能戒除痴念,她劝一位,辅导成功的,她就放一颗念珠在枕头箱,内由此知,她辅导成功的例子有七百多件;痴珠换念珠,换成清净念佛的心珠。

  9. 心疼伤感的说说带图片-感人的情话

    –伤感让人心疼的说说四、阳光造就风华正茂,人生必将风采无限!十六、爱你的人,生怕给你不够;不爱你的人,就怕你要求太多。

  10. 含泪感恩顶礼冤亲债主

    (转)含泪感恩顶礼冤亲债主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是做晚课,在拜忏,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忏悔!我要告诉所有的同修们:我们的冤亲债主其实是我们的大恩人,是救度我们的佛菩萨!我修净土的拜忏**,忏悔业障,也是修得个乱七八糟!我在佛前发愿,为了报答他们,不度尽自己的冤亲债主,自己誓不成佛!其实,我今天停下拜忏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些众生其实比我们仁慈的多,比我们宽容的多,比我们更知道感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