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陆修静南朝刘宋道士。三国时东吴名丞相陆凯的后裔。后避太初之难,离京南游,大明五年在庐山东南建立道观,隐居修道。泰始七年编定《三洞经书目录》,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经总目。陆修静主张修道应当用礼拜、诵经、思神三种...,以洗心洁行,达于至道,因此他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余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了凡四训白话文:整理人的话_宗教信仰
陆修静(406—477)南朝刘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时东吴名丞相陆凯的后裔。自少修习儒学,对大易象数、河洛图谶等也感兴趣。成名后,尤好清静养生之道术,于是离家到云梦山隐居修道。后来遍游天下名山,寻访仙踪,广搜道书,其足迹曾南至九嶷、罗浮诸山,西至巴蜀的青城、峨嵋诸山。元嘉三十年(453),他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卖药,宋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请他入宫讲道。后避太初之难,离京南游,大明五年(461)在庐山东南建立道观,隐居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他应诏再赴建康,住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在此期间,他将长期收集到的大量道经加以校刊整理,辨别真伪,经戒、方药、符图等书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大类)。泰始七年(471)编定《三洞经书目录》,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经总目。后来《道藏》中“三洞”的名称,大概就是由此而来。陆修静主张修道应当用礼拜、诵经、思神三种 ... ,以洗心洁行,达于至道,因此他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余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元徽五年(477)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庐山,谧为“简寂先生”,他以前在庐山的旧居称为“简寂观”。北宋徽宗时,封为“丹元真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了凡四训白话文:整理人的话_宗教信仰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