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中的县委书记王永成

王永成是“三年大饥荒”中的昌乐县委书记。王永成是从村支部书记、 ... 和县委书记的岗位上磨练出来的,具有农村工作的丰富经验。他到昌乐后首先到人民公社化搞起来的大食堂去考察,这时的食堂里已没有多少可吃的东西;他到农民家里去访问,农民家里也没有粮食。王永成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天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保住农民的生命便是“重中之重”。王永成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舍掉包括个人“进步升迁”等具体利益,不顾一切地要确保全县十万户家庭的安全和四十万百姓的生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段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时期人们吃不饱饭,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农村更严重。 近年来,不同出版物陆续披露的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尽相同,推算的口径也不尽一样:较早的推算说,“三年大饥荒,中国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为1700万”;之后有人推算,“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可能达到3471万”;有一本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实》的书中说,“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四千万人左右”;有媒体称,“中国人口减少四千万,这可能是上世纪全球范围的最大饥荒”;最近一本史学著作的计算表明,“1959—1961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口为3250万”。 在那场大饥荒当中,全国平均每个县有一两万名农民兄弟被夺去了生命。但是,王永成担任县委书记的昌乐县却没有饿死人。 1964年6月17日,王永成(前排中)调离昌乐县时,县委一班人为他送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中的县委书记王永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何明朝农民起义最多,如此反常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明朝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最多的王朝,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纵观整个明朝的政治,清明的时期相对较少,农民的负担也是史无前例地最重,或者说从明初到明末逐渐加重的趋势。其实不光在明朝,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时期的农民负担都比较重,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是从农业生产征收来的。而这项税收制度,是明朝农民负担最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2. 被忽略的低音:中国近代的农民为何普遍贫困?

    经济观察报书评作者=李金铮来源=《江海学刊》新配图片,源自网络近代以来,...之演变过程,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国农村以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和纷繁复杂,更是倍受关注,贫困问题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3. 都说救急不救穷看清代神医叶天士是如何为穷人治「 ”穷症”的

    清代叶天士因为医术精湛,门前求诊的病人是络绎不绝,众人都说凡是什么疑难杂症到了他那里都会手到病除。有一天,叶天士坐轿出诊,没走多远便看见一个农民守候在路边,一见他便将轿子拦住,请求他给自己看病。

  4.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大哥,他们是农民吗?

    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按理说,农民起义应该由农民领导,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起义领袖并非农民。

  5. 他曾靠一己之力改变沙俄,被誉为俾斯麦第二,无奈只是回光返照

    说起俄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改革家,我们便不得不提斯托雷平。

  6. 当代「 ”乡绅文化”在不得已中「 ”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这点是对乡绅最好的概括。中国的乡绅阶层都有一颗故乡情,荣归故里是他们人生最完美的归宿。这种乡绅文化可谓是巩固封建统治,联通城乡的最好...。

  7. 80年代农村照片,可否找到了当初?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80年代的人已经不再年轻,前不久,一位80后的农村基层干部白头皓首,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80年代,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告诉着人们早已远去的时光,以下的9张图就记录了农村或城市的风貌,很多场景让人怀念!在农村过去没有电子磅,如何给小孩称体重呢?1980年,四川乐山附近的农民耕田场景。80年代的华西村,在当时华西村已经开始领先全国其他农村很多了。

  8. 《平凡的世界》:路遥,从农民到工人,仅仅这一步,都是那么难

    《平凡的世界》:路遥,从农民到工人,仅仅这一步,都是那么难《平凡的世界》三本书算是看完了,其实书面讲的虽然只有十年时光,但对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物心理历程都进行了刻画,实际上又不只是十年这么短,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巨变的十年里,有人生,有人死,有孩子变成大人,有大人成为老人,有人实现理想,有人破灭希望,有人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崛起,有人周而复始地在黄土地里劳作。

  9. 为什么古代中国农民起义频发,而欧洲却很少?原因有四

    在封建时代,我国王朝兴替多是由农民起义引起的。不过在欧洲,农民起义的现象却非常少见,即使有,起义规模也不是很大,起义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为何欧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非常少?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第一,古代欧洲地广人稀,生产力落后,而且国小民少,根本达不到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标准。这和中国古代的民兵流完全不同,中国的民兵流兵制,让中国农民很容易暴动成功。

  10. 如果没有吴三桂,李自成的几十万部队,能否挡住清朝大军?

    但仅仅1个多月之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中一败涂地,清朝军队开始入主中原。恰好在这个时候,明朝将领吴三桂与李自成翻脸,为了对抗李自成,吴三桂向清朝求援。但即使没有吴三桂的军队的帮助,李自成同样挡不住清朝军队。由此可见,李自成的军队中已经开始以明朝降军为主。如果清朝能够给予更好的条件,或者李自成即将失败,这些明朝降军肯定还会背叛李自成。最后就是战斗力问题,李自成在名义上拥有好几十万军队。

随机推荐

  1. 一代名将率军替中国收回这么多领土,最后下场却很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将,他在内忧外患之际,率领不到5000名士兵,只花了20多天就收复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差点一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然而虎落平阳被犬欺,在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结局却十分凄惨,被另一位“名将”派兵逮捕枪...,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2. 清初羊城“四大丛林”

    清初羊城“四大丛林”·余庆绵·佛教寺院有“丛林”、“静室”之分;丛林接待十方僧众前来挂单暂住,静室是专供僧人清修的道场。羊城“四大丛林”之称,始于清初,指的是光孝寺、华林寺、大佛寺、海幢寺。及至旗兵撤去,净慧寺僧才得以“钵金”买回沦为谷仓之地重建殿宇,是以不可能在清初重建为大规模之丛林。直到广州解放前夕,始议复改为“丛林”。

  3. 很伤心的句子 我蹲在路边,哭泣的象个孩子-感人的情话

    沉默的存在,都很无奈。这些胸口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爱人伤害过的伤口,远比那些肢体所受的伤害来得犀利,而且只有时间,才能够治愈。

  4. 寻找记忆

    记得有天,戒尘在寺院门口画山上的树,恰好智恒师父从旁边走过,智恒师父挺有兴致的站在戒尘背后看了半天,忽然说了一句,我师父当年也爱画画,而且画的极有水平,即使那时候是非常动蕩的年代,也常常会有人来偷偷向师父求画。智恒师父走后,戒尘说,不如我们把那画找出来看看吧,我估计比我画的好。但还有动了好奇心,和戒傲一起把智恒师父所说的几个地方翻了一个遍,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5. 沙滩婚礼策划攻略 浪漫婚礼的小贴士

    沙滩婚礼适合季节:春末、夏季和秋初春末、夏季和秋初海边气候最宜人,也比较适合篝火烧烤。沙滩婚礼现场布置要点新人在春末、夏季和秋初举行沙滩婚礼可以选择一家靠海的酒店来,室外的舞台不需要另外搭建。婚礼当天时间表:根据一天当中海岸的风力变化和日照时间长短,有计划地部署婚礼,制定你的婚礼时间表。在婚礼前应为客人提供水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可用装满冰的容器盛放。

  6. 八字命理看哪些桃花要远离

    但原来,在命理学上,有一些桃花是不能碰的,一碰就会“遍体鳞伤”。并且,还容易因为桃花、感情上的事受到伤害。这些桃花,有等于无,最好不要碰。但是,这个午却偏偏遇上时支的子水,形成子午相冲。例如上面这个八字:丁巳庚戌戊午壬子,午是桃花,同时,午也是日元戊土的羊刃,因此,便是桃花带羊刃的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7. 从买官入仕到封侯拜相 黄霸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的

    黄霸是西汉名臣,他从一个捐官(买官)到封侯拜相,其成功之道是什么?他听说黄霸执法宽和,于是便任命黄霸为廷尉正。出狱后,夏侯胜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只有那些不遵教化,黄霸才会对其施以刑罚。久而久之,黄霸所一力推进的小事终见成效——郡内户口年年增加,政绩天下第一。郡内官吏依言前去,果然与黄霸所说的丝毫不差。在丞相任内,黄霸政绩平平,但瑕不掩瑜,黄霸任丞相的政绩,绝不能掩盖他在担任地方官时的出色与成功。

  8. 兰质薰心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ánzhìxūnxīn【解释】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出处】唐·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薰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例子】无【相关】百度“兰质薰心”

  9. 弃明投暗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ìmíngtóuàn【解释】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弃明投暗”

  10. [专家点评] 汉 雕蟠螭剑饰

    [专家点评]汉雕蟠螭剑饰东汉雕蟠螭剑饰长9.8厘米,玉白色。俯视呈长方形,侧视呈拱形,一端下部有长方形穿孔。上面饰浮雕大小螭虎各一只,曲身卷尾,侧首相望,作奔戏状,形象生动。该器物1973年出土于江西省南昌市塘山乡七里村汉墓,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