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大辞典》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今天这篇文说,我们继续带您用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探索生命的奥秘,然后更好地认识我们的身体,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生命。我们要说的是,当一个人元气受伤、衰败殆尽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大辞典》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我们继续带您用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探索生命的奥秘,然后更好地认识我们的身体,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生命。 我们要说的是,当一个人元气受伤、衰败殆尽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 其实,我们在一些武侠小说里面,常会读到「 ”元气大伤”之类的话。什么是元气呢? 元气,基本相当于我们受先天父母所赐,然后根植在肾中的精气。它是我们生命发育、生长的基本力量,是我们生命的种子。《难经》说,命门者,元气之所系也。命门,就是肾。 但是,您记住,元气大伤的人,绝对不是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具体的表现,可以参照如下几个细节侧面。 1,不停地排痰。 元气,根藏于肾。元气不足,则肾气不足。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之一,还在于「 ”纳气”。就是说,我们的肺要想开展工作,正常呼吸,离不开肾的纳气功能。肾纳气正常,肺的呼吸才会绵长、均匀、不表浅。相反,肾气不足,则肺气失常。 我们的肺,乃是水之上源。吃进去的津液水分,在脾的作用下,上归于肺,然后再经过肺的输布功能,陈洒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果肺气失调,则水液不得输布,于是在肺内就化作痰湿。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不停地排痰。 这个现象,在一些年高的老人身上比较常见。他们往往肾气不足,同时气管不好,总咳嗽,有白色粘痰排出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了秋冬二季特别多见的,肺部疾病老年患者。为什么他们在秋冬发病啊?除了气候气温以及空气质量等问题外,还在于秋冬二季肾气闭藏,肾不纳气,故而肺部疾病多发。他们的表现之一,就是痰多。有一些呼衰的老人,躺在场上,必须想一切办法把痰处理好。有的亲属会不厌其烦地帮助老人清理黏痰。这其实,就是肾中元气不足、水液严重失布的结果了。 2,不停地排汗。 我们体内的气有收摄作用。收摄什么呢?收摄我们的津液。汗,就是津液的一种。如果我们元气亏虚,一身之气不足,则很可能失去对津液的固摄作用,于是它们就外泄出来。 这方面,在一些临终老人身上是多见的。中国民间叫它「 ”泻尸汗”或者「 ”亡阳汗”。其表现,就是身上大量出汗。这个汗,其实就是元气亏虚,失于收摄所致。当然,这个汗,也分类别。有的汗,质地清稀,触之以及皮肤都感觉发凉,这是阳气不足所致,乃是亡阳之征。还有的,汗水发黏,如油,这要考虑肾阴不足,热迫津液,加上收摄之能不足所致。无论哪种,都是肾中先天精气不足的表现,到最后,都容易发展成肾阴阳两虚,都是元气大虚之状。 3,不停地排二便。 伺候老人的孝子贤孙,都知道一件事很麻烦,这就是「 ”炕吃炕拉”。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大小便失禁,在床上排泄了。这个现象生动说明,人在暮年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难以收摄二便的尴尬。 类似的,在一些临终者的关怀措施中,常有在其身下放置塑料袋、尿 ... 之类的做法。都是为了因对二便失禁。也有一些老人说,人去世之前之所以不自觉排便,乃是为了不让身体带着脏东西「 ”走”,到了「 ”那边”干干净净的。 其实,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元气严重亏虚的人,很容易二便失常。这是因为我们的肾气通二阴。先天精元之气不足,常常导致大小便收摄不足,故而失禁。 明白了上述道理,我们也就基本清楚了不少身体异常的来龙去脉。比如说咳嗽痰多这件事,如果我们兼具畏寒、怕冷、乏力等现象,务必考虑通过填补肾气的 ... 来调养。比如说多汗这件事。如果也兼具虚乏、寒冷之象,也要多多考虑培补肾气。更有大小便失禁、尿频尿急、五更泄泻之人,也要适当考虑填补肾气,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如何填补肾中元气?我们艾灸肾俞穴和气海穴。每天每个艾灸15分钟,日久可以见效。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中医气不足肾气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