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拼音】如坐针毡rúzuòzhēnzhān 【释义】像坐在插著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主人公】 【近义词】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局促不安 【反义词】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拼音】如坐针毡rúzuòzhēnzhān【释义】像坐在插著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出处】《晋书·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主人公】【近义词】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局促不安【反义词】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成语故事】
西晋时候有个叫杜锡的人,学识渊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后,多次规劝晋惠帝的儿子愍(mǐn)怀太子。愍怀太子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便故意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 *** 被扎得鲜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太子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
成语“如坐针毡”由此而来,形容一个人因某种因素而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