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雍正辛苦写下的《大义觉迷录》,为何乾隆一登基就要销毁它?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逆北 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股出书热,高校的学者、自媒体工作者、知名企业家等等,为了提升自己的身价,都要出本书。不过,这些书的内容,真的价值很大吗? 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就曾狠狠调侃了一番这种现象,人们捧腹大笑之余,也不觉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 ”书里哪有那么多好写的?” (白云大妈的书《月子》) 写书这件事,在今天人看起来,或许很随便,但在古人眼里,尤其是政治家眼里,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曾郑重其事的出了本书,书的名字,叫《大义觉迷录》。 啥是个「 ”大义觉迷录”?是想让人看了如沐春风,恍然大悟?你还别说,这书的内容,还真有这方面的意思。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雍正在他在位的第七年头上刊刻了这部书籍,结果六年后,他便永远的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儿子乾隆帝。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也不例外。让人咋舌的是,他这第一把火,居然是禁了他老爸颇为看重的《大义觉迷录》。凝聚雍正大半心血的这部书,被从各府州县学收缴销毁,假如雍正地下有知,不知又是怎样一番心境呢? 身归道山的雍正怎么想,咱不知道,但是咱们不妨聊聊,雍正为什么要在百忙之中,去写这部书? (雍正皇帝) 01曾静向岳钟琪下书 故事还得从雍正在位的第六年头上说起,公元1728年9月,一个名叫张熙的书生秘密来到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琪的官邸,并向岳呈上了一份书信。岳钟琪得到书信,有些惊奇,而当他打开书信浏览后,立刻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原来,这书信里的内容,是劝他造反的。书信的撰者,是湖南书生曾静。曾静是个科举仕途的失意者,生活贫苦,寒酸的生活,没有抑制他的野心,反而让它更加膨胀。 他认为,清朝的皇帝属于「 ”夷狄”,既然是夷狄,那是不配临御天下的,所以必须要采取暴力的方式推翻他。那么该由谁来推翻呢?曾静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却从民间传闻中得知,川陕总督岳钟琪大权在握,而且还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后人,岳飞抗击金兵,那岳钟琪为什么不能继承这份志向,去反抗清王朝呢? (岳钟琪在雍正授意下取代年羹尧,掌握西北军政) 曾静决定用自己的想法打动岳钟琪,于是,在这一年九月,他派自己的徒弟张熙将书信送到川陕总督衙门。岳钟琪看过后会恐惧万分,也就有了原因。 02岳钟琪向上级告密,曾静被捕 岳钟琪是不是岳飞的后代,这不得而知。但岳不认可曾静的说法,这确是板上钉钉的。得到书信后,他先稳住张熙,并从他口中套出了曾静的消息。然后,岳钟琪命人飞速赶往京城,将此事报知雍正。 雍正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很诧异,据实录记载,雍正自称当时十分难过,但后来又转念一想,这正是自己宣传自己、乃至于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他命令地方官员立即顺藤摸瓜,逮捕了曾静一干人等,并对其进行审讯。 03曾静的口供让雍正疑心加重 曾静没想到岳钟琪会告密,当发现自己的希望破灭后,面对刑讯,他也软了下来。为了减轻惩罚,他写下了口供。可当这口供传到雍正手里时,雍正却愈发感到,这事情实在不简单。 为什么呢?因为口供里不仅提到了自己的「 ”夷狄”属性,还提到了另一件让他头疼的事,那就是自己皇位的来源是否合法。 民间的一部分舆论认为,雍正本不是康熙选定的继承人,真正的继承人,应该是十四阿哥允禵。只不过,当时雍正笼络了康熙的近臣隆科多。他们篡改了遗诏,将「 ”传位十四阿哥”中的「 ”十”改成了「 ”于”,这样,皇位就成了「 ”传于四阿哥”,而这个四阿哥,就是我们的雍正皇帝。 这里必须声明的是,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康熙有没有遗诏,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康熙的遗诏是用满文还是汉文所写,也存疑,如果是用满文所写,这个「 ”十”也就不存在改不改的问题了;第三,即使是用汉文写,那也得明白,清朝的汉文是繁体字,而「 ”于”字是简体,假如真要把这一简体字写到遗诏中,这岂不是大不敬,无论如何,清朝人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所以,这种看法本身都疑点重重,作为攻击雍正的证据,更是苍白无力了。 影视剧中进入暮年的康熙皇 04雍正决定反击不良言论,曾静态度发生转变 有关雍正得位不合法的所谓「 ”证据”,远不止这点,而雍正最忌讳的,恰恰是这些满天飞的谣言。他认为,自己得位是合法的,而且必须详细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不然只会让民间这方面舆论泛滥成灾。 因此,就在曾静口供墨迹未干的时候,雍正的一道道上谕也发了出来。这些上谕详细阐述了雍正继承皇位的过程,并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了反驳。由于雍正得位之正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所以点到为止,但无论如何,雍正对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进行了坚决的捍卫。 曾静方面呢?关于雍正得位的事情,他本来就是道听途说的,而当他得知雍正的上谕内容后,他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度的转弯,由原先的质疑变成了信服。 可是雍正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他知道,自己的「 ”夷狄”身份,还是颇为时人诟病的。因此,关于曾静「 ”华夷之辨”大于「 ”君臣之伦”的观点,他也进行了极其严厉的反驳。 雍正知道,如果纠结自己的夷狄身份反而会落入对方的逻辑圈套。所以自己可以淡化这方面的讨论,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的这一套理论,重新确定了清王朝政权的合法性来源,这个来源,就是「 ”大一统秩序”的完成。他认为,既然素来被视为夷狄居住地的蒙古草原已经和汉地成为清朝下辖的土地,再纠结他们的界限,也就没有必要了。 雍正的这一观点,再次得到了曾静的服膺。更让他看到惊喜的是,曾静还供出了自己「 ”华夷”思想的来源,那就是江南已故士人吕留良;而关于雍正继位合法与否的内容,则来源于康熙的第八子允禩等人的污蔑。 对于这些曾静思想的「 ”贡献者们”,雍正采取了毫不客气地打击,吕留良被开棺戮尸,他的亲戚后人也遭斩 ... 或流放,而雍正的兄弟允禩等人,也被削除爵位,加以监视。 05为遏制不良言论,雍正决定出书 办完这些事后,雍正还不满意,因为他明白,曾静的看法,是有一定市场的,是受到民间舆论影响的。因此,如果不能对民间舆论反击,针对自己的流言蜚语还是不能彻底消弭。于是,一个想法又萌生了,那就是——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他审理曾静投书案的相关文件与上谕构成。为了增加说服力,这部书中还收入了曾静的供词与他积忏悔之感而发的《归仁录》。 在雍正的命令下,这部书很快编著完成,围绕曾静被自己微言大义所劝服的现实,他给这部书起了《大义觉迷录》的名字。 书写成后,就该拼命「 ”打call”了。雍正下令刑部侍郎杭奕禄带着曾静和张熙前往江南等地区,在这些地方讲解雍正的思想和他们的忏悔(后将其遣返回籍)。民间对于这部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理,他们纷纷传阅此书,浏览其中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雍正对自己皇位来源的辩驳,并没有减弱民间在这方面的讨论,反而将这种争执推向了 ... ,因为记载传位雍正内容的康熙遗诏本身就是存疑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王钟翰先生通过对《清实录》、《起居注》等史料的对比研究,发现康熙所谓的《遗诏》,主要内容不过是康熙十余年前所颁《面谕》。雍正权力来源不明,他的欲盖弥彰,会在帝国上下掀起巨 ... 澜,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继位一事之外,雍正淡化「 ”华夷之辨”和强调大一统对于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等内容,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清代的文字狱之盛,足见此中问题。 关于清朝皇族「 ”夷狄”身份的质疑此起彼伏,贯穿清朝三百余年历史,成为了让清朝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 另外,雍正的这一系列做法,也没有得到儿子乾隆的认可。乾隆认为,父亲此举无异于弄巧成拙,因此,在他继位的第二个月里,便下令将曾静等处决。乾隆担心有人不满,于是又强调,自己这样做是因为父亲受到了侮辱,而与其他无关。 处决了曾静等人后,乾隆便和这部书算了总帐,在他的三令五申下,流传地方的《大义觉迷录》被成批收回销毁,雍正写书出版的事,也因此草草收场。 参考文献: 《大义觉迷录》、《雍正实录》、《乾隆实录》 史景迁《大义觉迷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钟翰《清史十六讲》 中华书局 唐文基、罗庆泗《乾隆传》 人民出版社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生活·读书·新知历史认知网书店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天津人民出版社 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生活·读书·新知历史认知网书店

雍正辛苦写下的《大义觉迷录》,为何乾隆一登基就要销毁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7.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饼干不能代替早餐主食

    很多上班族喜欢用饼干和牛奶当早餐主食,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饼干富含的营养物质单一,不利于人体在早餐时全面摄取营养。夹心饼干这类饼干一般由精白面粉制成,同时为提高口感,糖分会比较高,这会使血糖升高较快。而夹心饼干里的“心”为追求味道和颜色,会使用添加剂,一般是香精和色素,虽然添加剂不一定对人体有害,但也不会为人体带来营养。

  2. 冼星海的音乐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3. 梦见大海翻船

    周公解梦梦见大海翻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海翻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1913年3月22日:为共和奔走的宋教仁逝世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上海火车站,一辆开往北京的列车升火待发,月台上人影憧憧,旅客如潮。...由宋教仁右腰射入,伤及小腹与大肠,逼近心脏,伤势十分严重。术后虽注射了止痛药,但宋教仁仍痛不欲生,辗转呼号,令人惨不忍闻。1913年3月22日凌晨4时48分,宋教仁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31岁。

  5. 周公解梦梦见黑狗代表什么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黑狗代表什么梦见黑狗,吉兆,会结交忠实的朋友。犯人梦见黑狗,会很快获得自由。商人梦见黑狗,会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单身的人梦见黑狗,则爱情运势:在恋情方面有些失落。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发现对方没有你想象中的好,或者发现爱情本身并不如自己所期望,难免失望和沮丧。

  6. 梦见漂亮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漂亮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漂亮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聊斋新编----女中豪杰

    商愚有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叫商臣,小儿子叫商礼,女儿最小叫商官。商官的两个哥哥为父亲的冤死出去打官司近一年,但那蒋豪绅是这一带的地痞流氓。这时候却又发现李玉内衣一身白衣服,她好像是在行孝期。县令也了解了商蒋两家的恩怨,并且为商官以这种孝敬父亲的方式而震惊,不由得对商官这样的女孩又怜悯又佩服。所以县令就判兄弟两人把妹妹先接回去入土为安,从此以后商蒋两家都不许再提报仇的事情,冤冤相报何时休。

  8. 抗癌"葱姜蒜「 ”食用秘籍

    美国国家癌症组织认为,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姜有抑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从而降低发生癌症的危险。此外腐烂生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管癌等,因而也不宜食用。而槲皮素则能抑制致癌细胞活性,阻止癌细胞生长。一份调查显示,常吃洋葱比不吃的人患胃癌的几率少25%,因胃癌致死者少30%。但是洋葱要适量食用,如每餐50g左右。

  9. 古印度人眼中的唐太宗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唐僧陈玄奘在印度取经,游学十余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国王的注意,这位国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开创者,亦称戒日王。据唐僧记载,戒日王朝国力雄厚,其他的不表,光骑着大象的象兵就有六万,马军有十万,幅员遍及整个北印度,而且三十年没有战争。纠正了信息中的一些误区。这次会见后,戒日王请唐僧骑着大象巡游印度半岛,留下一段佳话。

  10.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封建制度有几千年的时间,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演变。然而封建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依旧不变。不难窥见,从封建社会这种职业的划分上,可看出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封建制度下,什么是“九流”,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中国的三教是哪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