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虚云和尚传4

随着时间的流逝,德清也反复思量自己修持用功的所得。进而思考,自己的苦行只是练了“忍”力,对于禅功佛理则是收获甚微,更不要说效法历代祖师达到开悟明心之境。越是这样,德清心中更加感到迫切,想到自己别尘离俗的根本是了脱生死。像现在这样下去,三载的苦行头陀生涯,自己为了生存下去,取野果以养色身,攀悬崖采野果。为练苦行,砍柴伐木,跳悬崖涉涧溪,尝百草,饮山泉。因而体力和意志都得到常人难以承受的锻练与考验,已经可以五六天不进食,二三宿不饮水,一天之内步行80多里路。但德清自己也明白,这些都是外见,内心修证仍是肤浅,定力依然甚微。每思念及此,德清就自惭自己业障深重。有时进而虑及古人有谓以一钵轻万钟者,而自己今天并一钵而无之,虽是无碍自在,但未得究竟。思量再三,念人生无常,了脱生死乃头等大事,德清想到了外出参学游访,以亲近善知识。

清同治九年(1870)秋,德清从鼓山后山岩洞里走了出来,却还是以一身苦行头陀的行装,朝着江浙一带走去。一路上,逢山住山,遇洞宿洞,饮涧食草,倒也自在。可是当德清行至温州,在朱龙山上栖身于观音洞中修禅时,有一位游方中年禅人前来请开示,一句话就把德清给问住了,想了半天竟无话可答。这时,德清大有居山尚感自己有所得,出山方晓天外有天之感,深深自责自己不要说像古贤所称颂的辩才无碍,应对如流,今日竟被人家一句话就问住了,将来怎样承继如来家业,如何去弘法利生?德清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惭愧万分。那禅人见状,即劝德清去附近的天台山亲近华顶龙泉庵融镜法师,当有收获。于是,德清就朝天台山走去。

天台山坐落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面。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佛教就已经传到山上。南朝太建七年(575),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率弟子20余人登山诛茅肇基建寺。尊《法华经》为本经,奉《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盘经》为扶疏,循《大品经》为观法,引《维摩仁王经》等以增信,究明一心三观为宗旨的天台宗教义。所以,人们尊天台山为天台宗发祥地。

却说当年德清以一身苦行头陀打扮来到天台山,初入华顶龙泉庵就把门头师给吓坏了,以为来了山魅鬼怪。待德清用嘶哑的声音说清自己是苦行僧人后才让入寺。德清来到融镜法师前,就被这位老法师痛处一锥,斥指像这样的修行近似于外道,过于标新立异,惊世骇俗,枉费了十年功夫,其实是心入牛角尖,怎能得到成功大道。融镜法师告诫德清,禅人修禅要有正果,当立宏愿驾大乘,还必须入世实修才可以。受此钳锤,德清顿时有如醍醐灌顶,知已前之所为之非,愿遵融镜法师所教,一心参究“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此后,德清立即去剃除须发、沐浴,穿衣着鞋袜,逐步恢复食粥食饭,随众出坡劳作。与同参一道,学作有时。

在天台山得到融镜法师的针砭,对于德清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如果说当年在涌泉寺由常开和尚为之剃度出家,是德清人生的一大转折;那么这回得融镜法师的针砭,德清顿认昔非而今是,跳出歧途而归正道,则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更大的一次转折,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印象。直到晚年,在自叙年谱谈及这一段史实时,德清还对当年融镜法师给予的“痛处一锥,直透到底”的针砭,记忆犹新。

三、为报父母恩,千里跪拜朝礼五台

自清咸丰八年(1858)离俗出尘,遁入空门之后,起初几年为防避父亲派人追寻,德清一直隐居岩穴。后来一度回到涌泉寺常住,数载后为习苦行,又回到鼓山后山岩穴。过了几年,又是外出游学参访,来往于浙江、江苏一带。在天台山依止于融镜法师座下之后,即从之学修天台教义三载。而后遵师之命前往天台山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诵念《法华经》,遍礼天台全山诸寺,还到奉化雪窦寺、普陀山法雨寺、宁波天童寺与阿育王寺、常州天宁寺、镇江焦山寺与金山禅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刹祖庭,学经教,习禅语。或入禅堂习坐长香,或居藏经阁内阅经读藏。当然,住在诸寺,随众同修,充任职事,服务大众,亦参小座,开复讲。参禅有所得,然而德清心中总自疚道业未成,随风飘荡,惭愧之心日渐沉重。而且,幼时秉庭训所习诵先哲之语“百善孝为先”时时警策于心。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虚云和尚传4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高音与低音

    有一天上音乐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什么叫男高音?什么叫男低音?”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爸爸跟我妈妈说话时是男低音,到单位做报告时就是男高音。”

  2. 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 秦琼是个怎样的人

    秦琼秦琼又称秦叔宝,是隋末唐初时期的著名将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曾协助...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是为人熟知的名将,更因《隋唐演义》等故事而被后人记住,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门神,深得后人赞颂。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来源于秦琼救朋友的故事。>秦琼路过两肋庄时想起了老母妻儿,是选择回家?>黄彭年称赞他:“秦琼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

  3. 人生实相

    在两千多年前,释尊在《佛说比喻经》中,以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释尊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的逼近着。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

  4. 遭遇际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āoyùjìhuì【解释】犹言逢遇时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例子】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相关】百度“遭遇际会”

  5. 英文新年祝福语-送给给长辈的祝福语

    abeautifulwishtoyouandyourfamily—liveahappylifeandeverythinggoeswell.一个美丽的祝福送给你和你的家人——生活美满,万事如意。ahappynewyeartoyou.祝节日快乐,新年幸福。值此圣诞佳节,老板,献给您及您的家人。wishallthebestwishesforyou.献上最美好的祝愿。wishmanygoodwishesfortheholidaysandtheingyear.新的一年,向你献上最诚挚的祝福。wishingyouan

  6. 梦见画皮鬼预示性心理 梦见各种鬼的含义 – 周公解梦

    据悉,梦见画皮鬼预示性心理有问题。白衣象征著血液流干后的苍白感。梦中这种女鬼往往是单独出现的,很孤独。画皮鬼——性心理有问题还有一种鬼看上去有迷人的外表,但是身体周围出现很多龌龊的东西,比如一些黏糊糊的东西,这种东西代表...,这样的鬼内心放荡。梦见吊死鬼人表明他不敢面对自己内心阴暗的东西,更不敢表达出来。梦见发洪灾梦见洪灾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周公解梦

  7. 鹰犬之才是什么意思?

    【拼音】yīngquǎnzhīcái【解释】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出处】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例子】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至令致此?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

  8. 朱允炆的妃子们到底犯了什么错 为什么朱棣要处死她们呢

    但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打到了北京城之后,先是宣布朱允炆在这次的打斗中死于大火,然后就下令将朱允炆的妃子们全部处决。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些女子究竟犯了什么错?但是朱棣看到了自己兄弟的下场,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被永久囚禁,有的则是直接被逼死了。当时这些大臣有各种理由来劝说的朱棣登基不正统,甚至搬出了朱允炆的儿子和弟弟。为了防止之后有人利用此来威胁自己,朱棣果断选择预防隐患。

  9. 读书计划

    读书,重在质,不在量。参考三:读书计划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领悟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0. 郑庄公是怎么称霸的?21年18次对外作战霸业来之不易!

    黄河中下游地区,习惯上称为中原地区。郑庄公认为齐、鲁距离较远,对自己的威胁不大,因而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竭力联合齐、鲁,共同对付邻近的宋、卫。>>从平定共叔段之乱的当年至庄公去世的21年中,郑国对外作战共18次,主要以宋、卫为对手,其中11次是进攻别国,7次是别国来攻,大半以上的作战都获得了胜利。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一死,郑国的霸业也到此为止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