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

  《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同《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大量引用《论语》典故;弘扬《论语》追求精神自由和张扬个性的深层意识,从而援道入儒;选择与《论语》类似的体例。

  关键词:《世说新语》;人物品评;《论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其中有关人物品评的故事很多。近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最早从美学的角度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人对于人格美的爱赏渊源极早,而品藻人物的空气,已盛行于汉末。到‘世说新语时代’则登峰造极了。”书中条目最多的《赏誉》(156条)及《品藻》、《识鉴》、《容止》、《企羡》5篇,皆为人物品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其他21篇,大部分条目属人物品评。有的条目即使没有“品题”、“题目”、“目”等标示,也多涉及人物品评。《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门,而每一门都是品评人物的一类别。

  “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较之汉代人物品鉴,魏晋论人的突出特点是摆脱了政治、道德观念的束缚。“题目(品评)者需有玄学的修养,以得到美的观照的能力。而被题目者亦绝对多数为表征其玄学之情调。”这种变化,主要是玄学人生观进入人物品鉴所造成的。当玄学中的言意之辨,特别是言不尽意论作为方法论为人物品鉴所用后,更使人物品鉴成为一种艺术审美活动。另一方面,魏晋时期名僧名士之间善意的互相品评,也是外来佛学与本土玄学的结合。因为佛学之“空论”与玄学之“本无”思想有着天然的默契,名僧风格酷似清流,加上魏晋是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因而得以名人释子共人一流,互相品评,为魏晋人物品题之风增加了特有的内容。但是,魏晋玄学和佛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儒学荡然无存。相反,汉儒培植的儒学传统,在整个魏晋时期,为相当多的人所继承。刘义庆35岁(公元438年)时,刘宋雷次宗等在建康鸡笼山开设儒学馆等四馆授徒,这证明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自然会被牵涉引用。士人对于儒学的改造,即向玄学的转变是在以儒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时人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的基本立场,而只是想在经典的权威已经树立的情况之下,寻找属于自己自由的新空间。儒学传统的延续及其学风的漫衍,必然会使《世说新语》人物品评深受《论语》影响,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认同《沦语》人物品评的标准

  《论语》重德行,孔子教育弟子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科。德行是根本,而言语、政事、文学则是德行的逻辑展开。《世说新语》把德行作为三十六门中的第一门,其认同《论语》人物品评标准的思想显而易见。从该书大量的事例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该书第一条:“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德行》)

  陈蕃,字仲举,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的言行是当时人们的榜样,还“有澄清天下之志”。他上任伊始,就效仿周武王礼贤下士,颇有孔子以道自任、复兴周代礼乐文化的风范。《德行》第四条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名教,是指儒家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李元礼风度秀美端庄,为人自尊自信,要把名教作为天下品评人物是非得失的标准。又如《忿狷》第四条:“桓玄武与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温太真云:‘见袁生迁怒,知颜子为贵’。”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德行的代表。温太真(峤)把袁生和“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对比,表明了当时人们品评人物时对品德的认同。

  书中对王祥赞美有加:“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谮之,祥孝弥谨。”(《德行》)又说:“王祥事继母至孝。”(《德行》)“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他可谓孝与礼的典范,从此进人二十四孝的行列。还有:“及威为徐州,世祖赐见,与论边事及平生。帝叹其父清,因谓威曰:‘卿清孰与父?’对曰:‘臣清不如也。’帝曰:‘何以为胜汝邪?’对曰:‘臣父清畏人知,臣清畏人不知,是以不如远矣。’”(《德行》)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晋武帝对胡质、胡威父子清廉节操修炼程度如此之高的敬佩和称赞;另一方面说明《世说新语》编著者的品评标准。以至东晋宰相王导评论周镇之清时说:“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德行》)可见,以《论语》为代表所确定的伦理道德符合宗法社会的价值标准,已成为当时人们的行为准则。

  尽管阮籍曾因母丧而毁几灭性,乃至“举声一号,呕血数升,废顿久之。”(《任诞》)但还是被何曾指责为“败俗之人”,并建议把阮籍“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或者说“流放海外,以正风教。”何曾本人,“性至孝闰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他可谓魏晋之际最典型的礼法之士。何曾对阮籍的批评亦有理有据,人情人理。除阮籍之外,还有不少违礼之人遭到礼法之士的批评。如:“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任诞》)“(阮)咸既追婢,于是世议纷然。自魏末沈沦闯巷。”(《任诞》)其实魏晋名士的内心并非不认同《论语》的礼教,其外在表现不过是乱世中的变形。《晋书·阮籍传》中提到:“子浑,字长成,有父风。少慕通达,不饰小节。籍谓日:‘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嵇康亦作《家诫》:“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闻义让生,若孔文举之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竹林名士的“不拘”,只在小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观点极富洞见:“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

  另外,苟巨伯宁死不弃友,以“义”保全了整个郡城(《德行》第九条)。邓攸避难时,弃己子保全弟弟之子,突出了他的孝义(《德行》第二十八条),管宁视片金与瓦砾无异,体现了重道轻利的精神(《德行》第十一条),周处自新,“终为忠臣孝子”(《自新》第一条)等事迹,都表明《世说新语》对《论语》的传统道德如忠、义、礼、智、信的赞颂。可以说,《世说新语》认同《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代表着正直士人对礼法之治的信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的一种忧患。

  二、大量引用《论语》典故

  从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的索引中可以看出《世说新语》直接称引《论语》的条目共有16条,而引《庄子》的有14条、引《老子》的有3条、引《孟子》的有4条、引《墨子》的有1条,引《诗经》的有12条、引《楚辞》的有1条、引《春秋》的有5条、引《左传》的有13条、引《公羊传》的有2条、引《国语》的有1条、引《礼记》的有15条、引《吕氏春秋》的有3条、引《史记》的有14条、引《汉书》的有16条。由此可见,《世说新语》对《论语》经典的称引是值得重视的。

  据范子烨先生统计,全书用典多达37次,光《德行》门就有八次。《世说新语·贤媛》第六条说:“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人。’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人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惟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这里暗用《论语》里的典故。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许允的妻子责备丈夫,就是以孔子所重视的德行作为标准。不过这是反用此典故而已。《简傲》第十一条说:“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乡党》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王子猷在回答桓冲时,两次引用《论语》中的句子来标榜自己的才学,尽管他的回答有点答非所问,但言语之中还是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豪感。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论语》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弘扬《论语》追求精神自由和张扬个性的深层意识,从而援道入儒

  《论语》也肯定追求精神自由和张扬个性的生活方式。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论语·宪问》)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把“有道”与“无道”作为仕与隐的前提,以“无可元不可”和“义之与比”的态度的去选择仕与隐。如果时世不允许则“乘桴浮于海”,保持人格独立而遨游于江海山林之间。所以,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南容适,孔子欣赏他能全性命于乱世,而“以其兄之子妻之”;又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肯定颜回与自己的“用行舍藏”(《论语·述而》)。可见《论语》肯定了与世游离、特立独行的选择,但未进一步从理论上建立出世者的心灵家园。

  士人出世,意味着与名利富贵无缘。孔、老、庄都力求进入超越世俗,不与物迁的逍遥自由境界。孔子自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称赞颜回能安贫乐道(《论语,雍也》);《论语,先进》描述了“曾点气象”:“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曾点的志向是投身于自然,超然物外,忘世自乐,悠然自适。孔子也是追求精神的“天地境界”和人的精神自由。后儒纷纷欣赏这一逍遥境界。朱熹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人欲尽去,天理流行……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皇侃疏曰:“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李充云:“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咏之至也。”这都是从审时度势。进退有节的角度来解释的。孔子在孟子心中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的“圣人”(《孟子·公孙丑上》)。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他同样欣赏超然高蹈的方外之人,只不过见到世间种种不平后,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出世独行的思想被深藏于底层。他虽然没有真正退而逍遥,但他视这种逍遥为最高的出世境界。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将“中庸”定为人物德行的最高标准,其中所蕴涵的“无味”、“至淡”则经由何王延伸发扬成“贵无”一说。孔子又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庸”之下以“狂狷”为善,其与阮嵇之旷达犹有神似之处。

  汉代以来《论语》在人们心里占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论语》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当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强有力的官方意识形态时,思想者这时就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因此不得不去寻找新的理论和途径,以避免被边缘化的命运。东汉的党锢之祸使知识与权力相抗衡的想象彻底幻灭,追寻超越与解脱的道家思想得到士人的关注。汤用彤曾经指出,汉末到魏晋,思想和议论从“具体人事”到“抽象玄理”的演进是“学问演进的必然趋势”。喜好道家思想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说寻找充足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不约而同地挖掘儒道相通之处,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有意、无意地从《论语》经典中阐释道家思想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时很流行。魏晋士人虽“口谈玄虚”,以易、老、庄三玄为主题,但对于传统的《论语》经典,也同样抱有崇敬的态度。王弼之后的向秀、郭象也以经典注释的方式,在内圣外王的框架内,援道入儒。这样,《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便把人格独立、个性突出、精神自由、姿仪隽爽、风度超逸、举止潇洒、言谈美妙、器识弘旷作为人物品评的主要内容,品评者不但偏于欣赏人物的神韵美、意趣美、情致美,而且总以精约、生动、含义深长的言词来作评语,像清、虚、朗、爽、简、远、达、逸等即为常用的品藻术语。

  四、选择与《论语》类似的体例

  《世说新语》的命名受到了《论语》的启发。《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新语》,但是无论哪一种,它都表明了本书是侧重言语的,“说”和“语”在此意义上相同。可见,此书的命名受到了《论语》的影响。

  《世说新语》分门别类的编写体制及前面四门的安排和《论语》的编排也很相似。如“孔门四科”,表现在《世说新语》三十六门中,头四门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共二十篇,每篇下面又分若干章,全书总共五百一十章,而《世说新语》共三十六门,每门下面又分若干条,全书总共一千一百多条,总条数约是《论语》总章数的二倍。和《论语》一样,《世说新语》的最大特征就是采用以类相从的体制。全书分三卷,卷上设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卷中有方正、雅量至豪爽九类:卷下有容止自新至仇隙二十三类,每一类中以编者的视角围绕类目对不同的人和事展开论述。

 

  《世说新语》形成于一个政治大动荡、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发生动摇,玄学和佛学获得光大。王昶就主张“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固以玄默冲虚为名”。玄学家的清谈之风,道家和佛教的审美风格无疑对《世说新语》的人物品评影响极大,但深植于士人头脑中的《论语》的思想,自然而然会或隐或现,这是值得后人研究的。

论《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华歆主持曹丕受禅仪式亲手终结了汉王朝,后世为何对他评价甚高?

    作者:许云辉(华歆)东汉末年,三个志同道合的少年,为了拓展视野和扩大知名度,联合组成游学小队,从平原高唐出发,外出闯荡。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甘肃的魏晋南北朝之一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生灵涂炭,体制奔溃,君王丧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一个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人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

  8.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9.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10.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随机推荐

  1. 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

  2. 孝贤纯皇后之父 清朝外戚大臣李荣保简介

    清朝外戚大臣,孝贤纯皇后之父,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子。乾隆二年,册其女为皇后,追封一等公,谥号庄悫。>史料记载>《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父李荣保,附见其父米思翰传。>《清史稿卷八十七志六十二》>建自乾隆朝者,东安门外恪僖公祠,祀内大臣哈世屯及其夫人,儿子一等承恩公米思翰、孙李荣保,其后曾孙大学士傅恒祔祀焉。

  3. 梦见老公的情人

    周公解梦梦见老公的情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公的情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三国里的这名将领,几乎每仗必败,却让孙吴恨了十八年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三国鼎立之势还未形成的时候,各方诸侯手下都有几员大将,他们征战沙场,虽不说常胜,但也不至于每战必败。也正是因为他总能令对方折损大将,所以让别人恨他恨的咬牙切齿,尤其是孙权,因为他父孙坚便是死在了此人手中。此人名叫黄祖,是刘表麾下的将领,他也是东吴最憎恨的将领,然而东吴历经18年也未能灭了他,真是让东吴头疼不已。虽然一开始孙策吊打黄祖,可是一场仗打下来,孙坚的外甥徐琨被黄祖射死了。

  5. 扑克牌的事业

    2001年,比利时的一家扑克牌公司也留意到了他们,于是找上门来提出合作意愿:为期十年,他们提供原材料以及其它的一切资金,小伙子负责为他们生产扑克,无论盈亏,他们每年给小伙子800万美元,条件是那些产品必须冠上比利时公司的牌子。没错,这位小伙子就是如今被誉为“改变世界扑克行业命运和形象”的上海姚记扑克创始人姚文琛!

  6. 托俄伊!爬树山羊吐痰撒种

    山羊在摩洛哥西南部的一棵阿甘树上吃草。HGarrido/EBD-CSIC摩洛哥的爬树山羊通过把树的种子吐在地上,给它们的栖息地以...……是的,是的,摩洛哥有爬树山羊。该国干旱的南部地区的牧民甚至通过修剪动物喜爱的多刺的阿甘树来鼓励他们驯养的山羊爬山。尤其是在其它植被稀少的秋季,阿甘树的果实是山羊热量的重要来源。5月2日,研究人员在《生态与环境前沿》杂志上报道说,研究人员现在发现,攀岩山羊会吃掉阿甘树的橄榄状果实,然后吐出坚果。

  7. 兵戈扰攘是什么意思?

    【拼音】bīnggērǎorǎng【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例子】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关】百度“兵戈扰攘”

  8. 梦见喝花茶梦到喝花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喝花茶好不好

    梦见喝花茶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喝花茶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喝花茶,意味着身体会不久康复。梦见买花茶,意味着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恢复。梦见吃海鲜梦到吃海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海鲜好不好未婚男女青年梦见喝茶,会娶一个贤慧的女人为妻或会嫁给一位成熟富有的商人。热恋中的男子梦见自己喝茶,表示两情相悦,感情甚笃。男人梦见自己在喝清茶,表示生活安定,幸福愉快。

  9. 梦到使者,梦见使者,使者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使者,梦见使者,使者相关的周公解梦使者是声誉使者传递消息,在梦中就代表声誉。梦见和使者交谈,意味着即将出门远行。梦见使者很生气,则意味着将受到敌人的侵犯。

  10. 控制不了情绪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红楼梦》中,晴雯是颜值最高,手最巧的丫头。荣国府总司理王熙凤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贾府的CEO贾母也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这些丫头们)都不及他,未来还能够给宝玉使唤的。”护花使者贾宝玉,更是对晴雯各式溺爱,万千呵护,甚至不吝效仿周幽王,撕扇子博丽人一笑。拥有如斯超高人气儿,晴雯本能够如愿以偿成为宝玉的妾。可惜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个“命”,是

返回
顶部